图/视觉中国 |
睡眠质量不取决于时长 图/视觉中国 |
由中国科协发布的“科学流言榜”,每月会组织专家召开榜单评审会,综合时效性、危害性等标准,甄选出热点流言进行特别解读,并全网推送。旨在切实提高辟谣信息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让谣言止于智者,让科学“跑赢”谣言。 近期,3月流言排行榜公布,一些大众关注的话题赫然在列。 流言一:接种HPV疫苗三年后查出宫颈癌,说明HPV疫苗没用? 网上有新闻称“女子接种HPV疫苗3年后查出宫颈癌”引发网友热议。 真相解读:接种HPV疫苗后仍然患上宫颈癌,并不意味着疫苗无效。目前的疫苗主要针对最常见的几种高风险HPV类型,它们是导致大多数宫颈癌病例的原因。 但HPV疫苗并不能覆盖所有致癌的HPV类型。因此,即便接种了HPV疫苗,如果感染了疫苗未覆盖的HPV类型,仍有可能发展成宫颈癌。此外,如果个体在接种疫苗前就感染了HPV,疫苗也无法对已有的感染提供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虽然HPV疫苗不能保证100%预防宫颈癌,但大量研究和统计数据表明,疫苗能显著降低因HPV感染导致的宫颈癌风险。因此,建议符合条件的个体去接种HPV疫苗,并结合定期的宫颈癌筛查,能以最大限度减少宫颈癌的风险。 流言二:每多做一次CT,患癌风险增加43%? 网上有传言称,由于做CT需要用到核辐射,这会大大增加人患癌的可能性。 真相解读:关于CT增加癌症风险的说法,实际上来源于对22岁以下接受CT检查的青少年的一项研究,特别关注的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风险。该研究发现CT检查可能增加了这一人群中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风险,但该研究的重点在于引导儿科医生更慎重地考虑CT检查的必要的及优化剂量,而不是全面否定CT检查的使用。 实际上,常规的CT或X射线检查的辐射剂量远低于安全剂量上限。因此,对于成年人而言,在医生建议下偶尔进行必要的CT检查来帮助诊断和治疗,是不必过度担心辐射风险的。 此外,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24 年全国癌症报告》,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的发病率均低于万分之一,以该数据作为参考,增加43%的风险,相对于个人来说其实微乎其微。 流言三:低浓度阿托品可以预防近视?人人都能用? 3月11日,硫酸阿托品滴眼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有人称这是治疗近视的“神药”,可以预防、治愈近视的药品,且人人都能使用。 真相解读:该获批药物的适应证不是预防近视,而是延缓近视进展,且适应人群有具体的条件,不能随便乱用。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眼科主任刘新泉表示:“目前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明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对延缓近视进展有价值,但它的应用是在配戴光学矫正产品后用,例如,配戴光学眼镜矫正近视后,发现近视防控效果不好,可以联合使用0.01%阿托品,增强近视防控效果,或者佩戴角膜塑形镜后效果不佳,也可以再联合这个药物,一定是要在光学矫正后联合应用药物,才能起到近视防控效果,对近视的患者而言,单独用药不仅不能防控近视,还有可能延误矫正时机,这点很重要。” 此外,长期使用阿托品滴眼液也有副作用,应当由专业医生判断,不要自行使用。 流言四:每天睡满八小时才是优质睡眠? 优质睡眠必须要每天睡眠时间达到八小时,小于八小时就是睡眠不足。 真相解读:这个说法不准确。每天睡满多少小时才适合,需要看个人的体质习惯,不能强制规定。 因为不同年龄段的人,对睡眠的需求不同;处于同一个年龄段的人需要的睡眠时长也可能不同。比如,有些人是天生的“长睡眠者”,所需睡眠时长可能大于9小时;而有些人是“短睡眠者”,所需睡眠时长可能小于6小时。此外,睡眠质量不只取决于睡眠时长,还与入睡时间、睡眠维持情况、睡醒后状态有关。好睡眠有四个关键词:入睡快(入睡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不易醒(夜间醒来次数不超过2次,醒来时间不超过30分钟)、睡得足、精神好。(来源 科学辟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