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广东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岭南“文博热”可知可感引领生活

《广东省2023年度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报告》发布,全省每33万人拥有1家博物馆

来源:羊城晚报     2024年05月17日        版次:A02    栏目:5·18国际博物馆日特别策划    作者:文艺、朱绍杰

     “博物馆热”持续升温 刘颖颖 摄

     “到博物馆去”已经成为一种时兴的生活方式 刘颖颖 摄

     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开放 梁喻 刘颖颖 摄

     首届中国博物馆学大会现场 钟振彬 宋金峪 摄

  

  文/文艺 朱绍杰

  

  近日,广东文博界喜讯连连:广东省博物馆入选新一轮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填补了华南地区文博行业的空白;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等5家博物馆拟核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广东省国家一级博物馆数量将增至15家;《从广州出发——“南海I号”与海上丝绸之路》等3个展览正在参与第二十一届(2023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的最后角逐……广东省文博事业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在第48个“5·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广东省2023年度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从博物馆概况、改革创新、质量等级、藏品管理、陈列展览、开放服务等多个维度,全方位展示广东文博过去一年的丰硕成果。

  《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末,广东全省备案博物馆385家,比上年增加8家,全省每33万人拥有1家博物馆;其中,国有博物馆257家、非国有博物馆128家。全省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82家,数量居全国第二位。

  2023年以来,广东博物馆系统锚定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任务,着力推进博物馆改革创新、提升博物馆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打造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深化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应用,全省博物馆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首办全国盛会

  回应“双向奔赴”热潮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广东作为博物馆大省,不断集聚着全国性学术会议在这里落地。去年11月,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报社、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首届中国博物馆学大会在广州举办。此次大会是中国博物馆协会成立四十多年来组织的第一次全国性学术盛会,吸引了全国近300位专家学者参会。

  首届中国博物馆学大会为何选择广东?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给出答案,他认为:“广东备案博物馆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迈向全面现代化发展的一个标志性省份。首届中国博物馆学大会之所以选择在广东举办,也是想借助这种开放包容的文化背景,让我国博物馆事业始终保持开放性,不断面向现代化、面向国际化。”

  他表示,近年来“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在此背景下,聚集全国博物馆学人的聪明才智,探讨当前博物馆事业发展的热点、焦点和难点,恰逢其时。

  《报告》显示,2023年,广东全省博物馆承接科研项目183个,比上年增加35个,同比增长23.7%;开展国际合作项目12个,发表论文639篇,发行出版物115份。

  在科研平台建设方面,广东省博物馆推进“学术粤博”建设,设立外销艺术品研究中心、海洋出水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图像人类学研究中心等三个研究平台。2023年6月,广东省博物馆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为华南地区首家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博物馆。

  2023年,恰逢西汉南越文王墓发现发掘40周年。历时9年建设的西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顺利揭牌。该研究中心是南越王博物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总建筑面积3315平方米,它依托南越王博物院人才队伍,以南越国史专题研究为学术支撑,是集专业性、开放性、综合性于一体的研究平台。

  南越王博物院有关负责人表示,研究中心将成为南越国历史研究的主要阵地,研究人员在优质硬件条件的支持下,将持续深入研究相关学术主题,并及时转化为专题陈列展览成果,以飨公众。

  在博物馆学术期刊建设方面,全省现有博物馆类学术期刊3个,分别为《文博学刊》《艺术与民俗》与《客家文博》,其中《文博学刊》为华南地区首家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的文博期刊。除国家相关部门在京所办期刊外,广东博物馆类学术期刊数量居全国第一。

  据统计,《文博学刊》与《艺术与民俗》在2023年的年综合发行量均超4000册。3个期刊共刊发论文194篇,截至2024年3月,3个期刊论文总下载次数超27万次,被引量超1600次。

  

  新馆开放

  场馆建设量质并举

  

  去年11月30日,万众期盼已久的广州又一文化地标——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终于揭开神秘面纱,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作为广州市“十三五”重点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位于海珠区艺苑路198号,毗邻广州塔。项目占地面积3万余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设计以“水中盛放的木棉花”理念为主题,突出岭南风格和广州地域特色。

  焕新出发,新馆展陈以“千年瑰宝、岭南芳华”为关键词,以实物展陈和数字化展示为形式,通过21个展厅(展区)、近两万平方米展示面积,集聚1100余件院藏精品、200余件借展精品和500余件文献类展品。建成开放以来,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深受广大市民及游客的喜爱。

  截至2023年末,全省备案博物馆385家,比上年增加8家。其中,国有博物馆257家,占全省博物馆总量的66.8%;非国有博物馆128家,占33.2%。《报告》显示,按2023年末全省常住人口12706万人计算,全省每33万人拥有1家博物馆。

  广东拥有我国最长的大陆海岸线,水下文化遗存丰富。在阳江市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旁,广东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拔地而起。至2023年底,该项目主体结构已封顶,总工程进度约达85%。建成后,广东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与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进行资源整合,助力打造“南海I号”世界考古品牌。

  作为红色资源大省,革命遗址、遗迹遍布广东各地。为充分利用革命资源弘扬革命文化和革命传统,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历时两年对广州近代史博物馆(广东咨议局旧址)陈列展览进行全面改造提升,策划实施的“红色广州 英雄城市——广州革命历史陈列”,并于2023年12月22日正式向公众开放。

  华南农业博物馆是广东2023年新增的备案博物馆之一,依托华南农业大学建成。博物馆以广东农业历史和农业生态资源为主题,备案藏品4375件(套),设有八个固定展厅和一个专题展厅,反映出华南地区农业文明发展历程及热带、亚热带农业生态资源的多样性与保护的地域特色。

  全省博物馆数量与质量实现量质并举。2023年,中国博物馆协会对全国第六次博物馆运行评估一级博物馆评估结果进行公示,在全国共127家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广东省博物馆排名第五,与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13家博物馆一起获评“优秀”,为省内文博单位作出示范和表率。

  

  资源“流动”

  博物馆赋能“百千万工程”

  

  新增实物类展览15个,图片类展览9个,巡展433场次,覆盖观众700多万人次……这是2023年广东省流动博物馆交出的年度“成绩单”。分管流动博物馆工作的广东省博物馆党委专职副书记吴武林告诉记者,2023年,广东省流动博物馆展出场次和观众服务量均创下历史新高。吴武林表示,广东省流动博物馆现有成员单位151家,“流动博物馆就像一个外卖平台,广东省博物馆是‘中央厨房’,我们提供‘菜单’,供成员单位在这里‘点菜’,‘点菜’完成我们便无偿向成员单位输送展览”。

  吴武林介绍,过去一年,广东省流动博物馆助力开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坚持送展下基层,集中向乡镇、中小学、社区等巡展346场次,推动文博服务向基层延伸,全面实现文化惠民,以文化振兴带动乡村振兴。

  在此期间,广东省流动博物馆联合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驻罗坝镇帮扶工作队,因地制宜设计“年画里的中国”展览,推出“年画之乡村振兴”展览,激活乡村内化活力,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参与村史馆筹建,发挥共享平台优势,打造能留住乡愁的乡村记忆馆、文化馆。

  作为“广东省文博综合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广东省流动博物馆扎实推动流动巡展、文化惠民、乡村振兴、文博援藏、文化润疆、馆校合作等多项工作落到实处、落到细处。

  截至2023年末,广东省珠三角地区、粤东地区、粤西地区、粤北地区各有博物馆238家、41家、29家、77家,在全省博物馆总量占比依次为61.8%、10.6%、7.5%、20.1%。面对博物馆区域分布的不平衡,广东博物馆系统以贯彻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己任,为促进广东区域协调发展贡献博物馆力量。

  如实施中小博物馆提升计划,组织专家团队对全省65家博物馆进行质量等级提升辅导;依托广东省博物馆实施基层文博共建项目,为县级及以下博物馆提供技术帮助等。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写入2023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的工作任务,“粤博越有才”文博业务培训项目的举办受到基层文博从业者的欢迎。

  该项目于2023年5月在广东省博物馆正式启动后,分别于7月份在梅州,9月份在湛江相继举办,全省超过700名文博从业人员和热心文博事业的公众参加了博物馆综合管理、展览实施、藏品实务等主题培训。据悉,今年“粤博越有才”项目还将继续创新培训方式,拓展办班思路,持续为广东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成立联盟

  精品展览讲好“湾区故事”

  

  202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第二十届(2022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正式揭晓,来自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的原创大展“焦点——18至19世纪中西方视觉艺术的调适”一路过关斩将,摘得“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奖”。

  策展人、广东省博物馆陈列展示中心主任白芳介绍,“焦点”展览是广东省博物馆为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展示文明交流互鉴成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全方位、深层次合作而特别策划举办的。“它是广东省博物馆‘中国外销画’藏品系列近20年征集与研究成果的首次集结展出,更是一次全景式解读中国外销画主题的专题展览。通过还原一段被遗忘的早期中国油画史风貌,构建起一个开放式话题讨论焦点,重新审视中国油画史的开端及其在西方装饰艺术史中的作用和地位。”白芳表示。

  同样富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来自中山市博物馆的“风起伶仃洋——中山市博物馆基本陈列”及深圳博物馆与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联合申报的“金木交辉——岭南金漆木雕、描金漆绘精品展”则在此次评奖中斩获“优胜奖”。

  如今,“到博物馆去”已经成为一种时兴的生活方式。据《报告》可知,2023年,全省博物馆免费开放比例达95.6%,全年接待观众7955.47万人次,开展线下社会教育活动2.87万场次。全省博物馆举办基本陈列1045个、临时展览2089个。

  粤港澳三地根脉相通,博物馆互动交流频繁。2023年,“三城记——明清时期的粤港澳湾区与丝绸外销”展览在香港巡展,以“讲好湾区故事,共建人文湾区”为策展理念,以外销丝绸为叙事载体,讲述粤港澳大湾区前世今生的故事。“三城记”展览是粤港澳三地围绕展览主题共同整合资源、组织展品,联袂策划推出的首个大湾区主题展览。

  为进一步探索粤港澳大湾区博物馆协作机制,2023年11月,粤港澳大湾区博物馆联盟在广州宣告成立。该联盟面向粤港澳大湾区11座城市的博物馆及相关机构开放,致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特色文物资源、重大考古成果、优秀文化遗产等的研究、保护、展示和推广,深化湾区文博机构交流合作,共谋大湾区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

  联盟首批发起单位包括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广东美术馆、香港历史博物馆、香港艺术馆、香港文化博物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澳门博物馆、澳门艺术博物馆、广州博物馆、南越王博物院(西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等24家。

  

  “文物医院”揭牌

  科技助力文保事业

  

  作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最先进的“文物医院”,广东文物保护科技中心于去年6月18日正式揭牌,总面积达5100平方米。在即将到来的“5·18国际博物馆日”,广东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将首次面向公众敞开大门,带领观众走进文物修复的现场,让观众亲眼见证那些历经沧桑的宝贝如何重现光彩。

  广东省博物馆馆长肖海明表示,科技赋能助力文物的保护,是广东博物馆事业近年来注重发力的一个方面。广东文物保护科技中心专门从事文物藏品保护修复和相关科学研究,参与了我国两个重大水下考古遗址——“南澳Ⅰ号”明代古沉船和“南海Ⅰ号”宋代古沉船的出水文物保护和研究工作。目前,该中心已建立了国内最早的专业化的海洋出水文物保护实验室,海洋出水文物保护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023年12月,广东省博物馆协会文物保护科学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为全省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领域的学术交流、项目合作、成果发表、标准制定、技术推广、教育培训等工作提供支撑。

  科技手段同样能够助力大遗址的活化利用。在声光电的演绎下,位于南越国宫署遗址的南越宫苑曲流石渠如今“活”了起来。原本安静的曲流石渠位置,瞬间变得“流水”潺潺,周边还辅以草木、龟鳖、游鱼等影像细节,配合水流、鸟鸣声控特效,让人仿佛穿越回了两千年前的南越国。

  这是南越王博物院“科技赋能  王宫重现——南越王宫博物馆展示利用项目”的现场。前不久,该项目在众多优秀案例中脱颖而出,最终入评“全国考古遗址保护展示十佳案例”。

  项目共分三期,截至2023年,第一期南越国宫苑曲流石渠和第二期南汉国二号宫殿基址的数字化复原展示已经完成。数字技术大大提高遗址的可读性和活力度,让考古遗址不再“冷冰冰”,变得可知、可感。从“活”起来,到“火”起来,广东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正迈上新台阶。

  

  数读广东博物馆

  

  2023年一级文物数量排名全省前十的博物馆

  1.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430件(套)

  2.广东大观博物馆:405件(套)

  3.南越王博物院:247件(套)

  4.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135件(套)

  5.广州博物馆:119件(套)

  6.广州艺术博物院:118件(套)

  7.佛山市岭南金融博物馆:74件(套)

  8.孙中山故居纪念馆:52件(套)

  9.深圳博物馆:47件(套)

  10.广州东方博物馆:33件(套)

  

  2023年观众数量排名全省前十的博物馆

  1.鸦片战争博物馆:541.26万人次

  2.深圳市南山博物馆:539.32万人次

  3.孙中山故居纪念馆:445.08万人次

  4.粤剧艺术博物馆:341.70万人次

  5.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292.22万人次

  6.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262.84万人次

  7.深圳博物馆:260.16万人次

  8.佛山市顺德区清晖园博物琯:260.00万人次

  9.佛山市祖庙博物馆:240.03万人次

  10.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188.19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