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的中山翠亨新区 缪晓剑 摄 |
中山火炬一医药科技企业生产车间 余兆宇 摄 |
文/张德钢 郑龙骏 李思宇 今年是深中通道通车之年,更是中山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年。面对全力以赴拼经济的重任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中山以科技创新作答,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跑出新型工业化建设加速度。 在科技创新这一强力引擎的带动下,一众新兴产业正在中山这片热土上拔节生长;随着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提速,中山传统制造业不断焕发新活力;现代产业集群“十大舰队”领航下,中山工业基本盘更加牢固,以实体经济为本的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中山还大力推动制造业与高端服务业融合发展,大企业与中小微企业融通发展,在新的高度挺起中山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抢滩新赛道 新兴产业之花遍地盛放 近年来,我国低空经济呈现蓬勃发展势头,面对这一市场规模超5000亿元且前景广阔的全新赛道,中山主动拥抱机遇。2024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谋划布局跨珠江口低空飞行交通模式”。此举不仅展示了中山市政府的前瞻性思维,也反映了对未来城市交通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 今年4月12日,一架从深圳蛇口赤湾港起飞的货运无人机经过45分钟的飞行,平稳降落在中山市小榄镇宏昌物流园,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首条跨海低空物流商业化航线启动。一条“空中深中通道”,为两地间快速运输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据中山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物流商业化航线开通的同时,中山也在积极谋划载客飞行航线,将分近、中、远三期来规划建设,尽快推动一批起降点建设,推动低空飞行在更广领域的应用和推广。 目前,中山在发展低空经济上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和链条配套。其中,依托三角通用机场、阜沙镇通航产业基地等资源,中山市不仅优化了本地空域环境,还为无人驾驶航空器等前沿技术提供了研发和测试的条件。这种基础设施的完善,将加速中山市低空经济产业的集群效应,形成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中山还通过制定低空经济专项规划和支持政策,更好地引导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为低空经济发展创造安全、有序的管理环境,吸引社会资本和顶尖企业持续进驻。 中科富海参与的国产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吨/天大型氢液化装置通过测试验收、明阳集团自主研制的MySE292海上超大型叶片成功下线、康方湾区科技园竣工、火炬开发区20平方公里“湾区光谷”亮相……除低空经济外,今年以来,中山在新兴产业赛道上不断传来好消息。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中山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整体增速,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52.1%。向新质生产力的矢志奔赴,让中山工业家底更具“含金量”,为城市未来产业布局积蓄了强劲动能。 聚焦数智化 产业转型升级蹄疾步稳 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已成为广东省新一轮技术改造的主攻方向。作为传统制造业强市,中山正大力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坚定不移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工程”。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山技改投资同比增长71.1%,增速再创新高,占工业投资比重提升至41.5%,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蹄疾步稳。 走进中山市博测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测达电子科技”),听不到嘈杂的机器设备轰鸣声,每一个生产车间都很安静。一间间小而紧凑的保密调试室对应着各个客户,员工都在谨慎细致地操作系统。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博测达电子科技从2010成立之初就十分注重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240多名员工中技术人才占到七成以上,拥有各类国家技术专利100多项。在政府部门精心培育下,该企业2023年实现营收1.75亿元,是2022年的两倍多。品尝到技术创新带来的硕果后,博测达电子科技又信心十足地开启新一轮增资扩产,比以前大7倍的全新厂房预计本月将全部投入使用。 早在2022年,中山就安排50亿元财政资金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着力解决企业“不愿改、不敢改、不会改”的问题。一众企业通过“智转数改”,提高了制造效率、产品质量,巩固了品牌竞争力和市场话语权。 全面推动数字化转型以来,中山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高,应用示范成果日渐凸显,数字化转型覆盖率持续提升。目前,中山已出台数字化智能化系列政策,分类实施,引领不同行业、不同体量的企业多样化、多层次的转型升级,力求通过政企联动、供需对接、诊断辅导等方式,多渠道多形式破解企业缺服务、缺资金、缺方案、缺技术、缺人才等共性难题。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中山已成功推动2773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累计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率已达56%,在珠三角城市中排名第二,同时推动152家重点企业完成数字化智能化项目阶段性建设,并取得工信部企业数字化评测三级以上成绩,形成有效落地投资22.6亿元。 目前,中山拥有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标杆“灯塔工厂”1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市级以上项目86个,其中省级以上32个、国家级2个,打造了28个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已认定和培育18家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30个示范车间、20个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累计推动3036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累计带动8500多家中小企业实施“上云上平台”。 出台政策包 科技创新主体后顾无忧 为了让广大主体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享受最优的环境和最贴心的服务,中山今年来已接连出台政策大礼包构筑坚强后盾。 今年2月,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中山市科技创新强市十五条》以“一号文”形式对外发布,条例围绕企业创新主体、科技产业载体、科研机构、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科技人才及区域创新合作等七大方面,提出15项具体措施,促进企业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同时,今年年初印发的《中山市推动工业企业加快实施技术改造若干措施》,在此前明确拿出50亿元用于推动技改的基础上,再次对几个重点方向进行了强化。其中提出,支持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对现有设施、工艺条件及生产服务等进行改造提升,支持企业通过增资扩产扩大生产规模、软硬件一体化改造、以技术升级为导向的并购等投资提升产业竞争力。 日前,《中山市降低制造业成本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又加码出台,围绕7个方面出台了15条具体细则,联动工信、发改、住建、金融、司法、人社等多个部门,为制造企业提供细致入微的服务保障,尤其在降低企业改造升级成本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各项奖励资助的标准。 随着深中通道开通在即,中山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的地位更加突出。在重大历史机遇面前,中山正全力推进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以创新驱动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跃升,奋力以新型工业化之城的崭新面貌向湾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