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韶关洛阳镇大力推广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助农增收

1000余公斤小龙虾“安家”

来源:羊城晚报     2024年06月13日        版次:A06    栏目:乡村振兴第一线    作者:欧阳志强、肖芳、张粤

     投放小龙虾苗

  

  羊城晚报讯 记者欧阳志强,通讯员肖芳、张粤摄影报道:近日,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洛阳镇白竹村小龙虾养殖基地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1000余公斤小龙虾正式在这里“安家”。这批虾苗预计两到三个月后将长大成形,届时将成为百姓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

  在投放现场,这些生龙活虎的小龙虾苗正在被工人有序地投放到指定的养殖池。养殖基地负责人李国栋说:“虾苗投放可不简单,这是个‘技术活’,虾苗投放密度太稀疏或太紧密都不行,要根据水花生、伊乐藻和水稻生长的密度来确定投放小龙虾的数量,按照我们基地每个养殖池种养水花生、伊乐藻的规模,每亩投放30公斤到60公斤的虾苗就可以了,经过3个月的养殖,每亩产量预计可达250公斤。”

  在首批虾苗到来前后,洛阳镇“驿米阳光”农技员会同基地的养殖专家为虾苗的“新家”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为了让小龙虾有一个非常好的生长环境,专门种植了70亩水稻和10亩的水花生、伊乐藻。“水花生、伊乐藻和稻谷对虾苗具有保护作用,蜕壳后的虾就是一个肉球,软体虾躲到里面,就不易被天敌伤害了。”李国栋介绍说。

  “白竹村位于洛阳镇东南部,平均海拔达600米,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适合推行稻虾生态种养模式。水稻不仅能净化水质,还能为小龙虾提供微量元素,同时小龙虾产生的排泄物又可以为水稻提供天然的肥料,这样也就达到了生态绿色循环和资源优化利用的目的。”洛阳镇该项目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一稻一虾,绿色共生。洛阳镇依托优质的水源与环境,大力推广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积极引进发展稻虾共养产业,目前稻虾种养基地达200余亩,既保障了“米袋子”,丰富了“菜篮子”,又增加了稻田效益的“副产业”,实现了“一田多用”和助农增收,探索出一条让闲置土地摇身一变,成为带领群众致富增收的乡村振兴绿色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