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智交通产业学院揭牌仪式现场 |
文/陈亮 石婧雯 许晗星 图/学校提供 近日,广州城市理工学院(以下简称“广州城理”)与广州市轨道交通产业联盟、广州市碳达峰碳中和产业联盟企业联合会、广州市轨道交通产业人才联合会(筹)共建的“绿智交通产业学院”正式揭牌。 轨道交通产业是广州市“十四五”时期重点发展的五大新兴优势产业之一,发展规模迅速。广州轨道交通产业联盟,是全国首个涵盖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装备制造、运营维护和增值服务等轨道交通领域全产业链的5A级社会组织。 “此次合作,是两个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首次以多个学院对多个企业的新模式,积极探索高质量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勇敢尝试,对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和支撑能力,对学校建设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广州城理校长苏成说。 绿智交通产业学院的成立,是广州城理深化产教融合的一个缩影。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产教深度融合不仅推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基础,也是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产业联盟牵线,搭建校、院、会、企合作平台,建立校企人才双向流动、互聘互兼交叉任职机制,持续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才智。 聚焦校企产教融合 推动育人与需求“双向奔赴” 为社会发展育人,为地方经济赋能,是应用型大学之路的题中之意。广州城理主动适配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需求变化,以建设一流本科专业为抓手,聚焦轨道交通、新能源、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云计算等重点发展领域,凝聚政校企三方合力,与东风日产、广汽埃安、亚马逊、中科曙光、南方电网、广州发展新能源等一批知名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起稳定、有效、长期、共赢的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通、优势互补、师资互聘,一批引领性强、辐射面广的应用平台应运而生。学校现有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5门;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1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项目3个,校级产业学院3个,产教融合特色/创新班4个,实现了“每个工科学院至少有一个产业学院或产教融合班”,为大湾区繁荣发展贡献了新生力量。 今年7月,广州城理电气工程学院2024届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吴俊毅经过实习和考核,作为正式员工进入广州发展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一同进入企业工作的,还有该学院另外17位应届毕业生,他们同时也是学院与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创新班的学生。 2023年7月,电气工程学院与广州发展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并确定了以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教学实训基地、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共同开展科学研究等为主线的产教融合创新班方案,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导师进课堂,到配备实训导师、共同制定课程、共建教学实训平台,企业全程深度参与育人过程。同年9月,学院和企业在2020级学生中通过自愿报名、面试挑选组成首届产教融合创新班。“得益于产教融合创新班,我刚步入大四就可以提前接触、学习许多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沿知识和实操技术,并参与企业多个项目的工作,不仅实现了‘毕业即就业’,更实现了‘上岗即上手’。”吴俊毅说。 注重学科交叉融合 坚持改革与创新“双轮驱动” 今年3月,广州城理获批开设“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本科专业,并在今年首次招生。 作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广州城理积极对接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结构,将学科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将集成电路专业建设列入学校重点支持和优先发展项目,结合已形成特色和优势的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通信工程和人工智能专业,与华南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及集成电路行业知名企业一起积极探索创新型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的培养。目前已经建成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室,拥有多台高性能服务器及丰富的企业芯片项目案例资源,能进行集成电路设计、版图设计、FPGA系统应用开发的实践教学及科研。 获批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是学校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近年来,广州城理以加强交叉学科发展为突破点,深入推进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实施主辅修双学位班、“主专业+微专业”教学改革;联合推动5个工科学院、4个文科学院,打破学科壁垒,集聚6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形成交叉多元的复合型课程体系;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需要,整合学科专业优质资源,通过强基实验班、计算机工程ACM实验班、国际实验班等,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设立工业软件现代产业学院、校企联合实验室项目,实现学科链、创新链、人才链融合发展。 与时代同频,与改革同振,广州城理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新要求下,交出了喜人的答卷。 打造“双创”教育融合 实现人才培养“双向赋能” 一批批科创资源融合汇聚,一个个优秀项目拔节生长,一支支创新创业团队干得热火朝天,这已成为广州城理的日常景象。 今年6月,广州城理举办了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校决赛,邀请校外专家对22个校内项目进行评审,迈出了征战省赛的坚实步伐。在数字化和个性化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参赛团队和公司通过创新技术,努力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而努力奋斗:“潮流织梦”团队利用设计大模型和潮流元素,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服饰,同时通过系统赋能,构建了柔性生产体系,实现个性化定制的数字化转型,有效降低了成本并提高了效率;休楒行团队则深耕工程机械配件供应链领域,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创新商业模式,迅速崛起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这些项目不仅展示了技术创新的力量,而且紧密联系现实需求,在智能化、数字化过程中积极探索实践。 校决赛结束后,学校还将利用假期推进多元化的交流辅导、项目打磨、赛前培训,全力帮助项目团队在省赛中取得更出色的成绩。像这样的“项目驱动式”训练,是广州城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抓手。 2021年,学校通过双创教育示范校复评,再次获评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为系统推进“双创”教育改革,近年来,广州城理以专创融合、思创融合、产创融合、工管融合“四个融合”为指引,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同时还通过设置专项经费、制定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化制度、实施弹性学制等一系列举措,全方位、多层次地支持师生参与创新创业比赛,搭建平台助力科技自立自强,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为新质生产力注入人才动能。2021年以来,学生在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中共获得国际性赛事奖项110项、国家级400项、省级941项。其中,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银奖2项,省赛金奖2项、银奖5项;获2024年“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金奖2项、银奖2项、铜奖10项;获2023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赛特等奖6项,一等奖11项,首捧省赛“优胜杯”;获2023年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亚军;获2023壳牌汽车环保马拉松(中国)冠军。 办学19年,学校累计为社会培养了6万余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生中,有驰骋商场的企业精英,有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更有无数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心怀奉献之心,笃行报国之志。计算机工程学院2011届毕业生谢树鸿,毕业后任职于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以卓越的创新能力和过硬的专业本领,成为年轻的广州市技术创新能手,荣获广东省劳模、交通运输部最美港航人、广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等荣誉;机械工程学院2014届毕业生林伟劲作为云鲸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伙创始人,持续深耕产品的技术创新和迭代升级,所研发的云鲸智能产品作为国货品牌代表多次被央视报道…… 回望来时路,行向更远处。致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广州城理,正全力呼应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开启新征程的新起点。广州城理党委书记杜小明说,“学校以高质量发展统领各项工作,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主动对接需求、积极融入地方、主动服务发展,探索一条产教融合、湾区共建、校城共兴的发展之路,进一步提升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高质量发展增势赋能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