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羊城晚报记者 李可欣 【人物档案】 李昱德 广州美术学院2021级学生 KTK靳埭强设计奖优秀奖 香港大学生设计奖银奖 2024“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我做这个项目的初衷,就是觉得‘这样做很酷!’”来自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科技专业的21级学生李昱德给出了一个颇具00后跳脱风格的答案。今年,李昱德独立创作的多个以文物为蓝本的数字艺术作品在社交平台上赢得关注,接连被央视等媒体报道。新学期伊始,他带着对艺术的热爱与对传统文化的敬畏,规划着属于自己的“夺金计划”。 用数字技术照亮文化 在李昱德的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从《文物的重塑》到《佛光再现》,他用数字艺术的方式,让古老的文物焕发新生,也让观众在科技的魅力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厚重与美丽。在电视节目中,他的作品让嘉宾赞叹不已。 “文物只是与历史长河中存在的刹那见证,残缺不是不完美,而是等待另一种形式的重聚。”在创作《文物的重塑》时,李昱德被广州南汉二陵博物馆中破碎的陶片所触动,萌生了用数字艺术让文物“重聚”的想法。他通过编程程序,用红线将破碎的文物重新连接,用粒子的形态聚合,正如古往今来交织的时光与人文,不仅展现了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更传递了他对传统文化的解构与重构。 “技术为观念的表达提供了工具和手段,而观念则为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谈及技术与文化的关系时,李昱德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数字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能够在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现代技术手段,传统文化可以得到重新诠释,焕发新的生命力,并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 如今,李昱德的小红书账号拥有五千多位粉丝,获赞与收藏3.4万,被网友亲切地称呼为“双吉老师”。他曾说“真挚的情感表达”是作品的核心创作理念,而他的“真挚”也切切实实地在网络上引起了共鸣。在评论区,不乏有网友对于作品发出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新思考。 新学年的“夺金计划” “樊振东在乒乓球男单四分之一决赛中,凭借卓越的技术和顽强的意志力,最终实现了反超并赢得胜利。他强大的意志力给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谈及奥运冠军对自己的影响,李昱德的话语中透露出满满的敬佩之情。 “成功不仅仅依靠技术,更需要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力。”李昱德坦言,樊振东的坚持与拼搏,让他意识到在艺术创作中,同样需要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当我心里想去达成一个目标时,这种信念就会在心里扎根,哪怕结果一时不如人意,我也不会轻易放弃。”他表示,正是这份信念,让他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不断突破自我,追求极致。 随着新学期的到来,李昱德也为自己制定了详细的“夺金计划”。他深知,艺术之路漫长且艰辛,但只要坚定信念,勇于挑战,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目前我手头上有几个关于自然主题的数字艺术创作,我的目标就是将他们完成好。”在谈及新学期的创作计划时,李昱德显得格外专注。他希望通过这些作品,进一步探索自然与艺术的关系,用数字艺术的方式展现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 除了创作计划外,李昱德还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着清晰的认识。“我希望未来能够开拓更多的传统媒介与数字艺术的结合方式,最终建立一个以自己IP为主的可持续数字文化发展生态。”他表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谈及如何实现这些目标时,李昱德显得既自信又坚定。“放手去做就是最具体的努力。”他说,“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