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岭南文化传承发展的启示

来源:羊城晚报     2024年11月29日        版次:A06    栏目:    作者:王新宏

  □王新宏

  

  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更加主动地宣介中国主张、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中国形象,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新时代,中国提出了以政治互信、经济融合和文化包容为主体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深化区域文化交流对话、传播中国文化和中国声音、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上做出巨大的努力。“一带一路”文化建设对岭南文化的发展提出新要求。如何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引领下,结合区域实际,推动岭南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摆在广东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岭南文化的发展脉络

  

  岭南文化是中国重要而且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之一,有着自己的发展模式。岭南文化以珠三角特殊的地理位置为源头和基础,在中原汉文化南迁的过程中逐渐吸收中原主流文化,逐渐发展出集本土之特色、采中原之精粹、纳四海之新风所形成的具有包容、创新、多元、务实、开放等特性独特的地域文化形态。

  岭南文化的发展与海上丝绸之路息息相关。岭南文化因为海洋地理和对外商贸优势而得以迅速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和文化符号。明清时期,岭南文化见证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和西学东渐的历史进程。到了近代,岭南文化在社会急剧变迁中蓬勃发展,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变革和民族复兴的主流文化代表。

  改革开放以来,岭南文化不断发挥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的特点,形成了思想解放的强势风潮,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总体来看,岭南文化以海洋文化、商业经济为基础,在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发展历程中得到快速发展的机遇,逐步发展成为融合外来文化、兼容并包、吸纳性和实用性俱佳的现代文明代表。

  区域特性和文化共性相互融通,相互依存,共同构成文化整体的整合力,也形成了区域文化的兼容和异同。特别是对于岭南文化这样一个具有强烈的工具主义、人文追求、现实价值认同的文化体系,其基本特征既符合文化规律的一般规律,也体现出岭南文化自身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对岭南文化发展的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着眼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要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把历经沧桑留下的中华文明瑰宝呵护好、弘扬好、发展好”。习近平文化思想从文化的实践和服务对象出发,从文化的价值认知等方面,引领岭南文化步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一)立足文化价值重构,回归文化的人本性

  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人民性在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文化的发展要与人的价值、意愿和人性的丰富性同步,为人所接受。以人为本是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文化特性,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得以深化,形成文化中共同的价值认知。以人为本的哲学逻辑是中国传统文化能在风云际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始终保持本色的重要支撑,也是当代文化应该关注和发展的重要原则。岭南文化的基因里有强大的人本性,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当代,人本基因都时刻推动着文化的革新和进步。从岭南文化表现的文艺样式、主题、内容,塑造的文艺形象、文艺符号来看,都是表现大众为多,摒弃了传统文化以王侯将相为绝对主角的文化审美意味,转而关注普通人的精神生活、关注人的个体需求和自由的选择。文化的人本观在岭南文化长期的历史实践中沉淀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特性,使岭南文脉得以传承和不断发展。

  进入新时代,人本性更清晰地指向人民的共同价值取向和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岭南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必须传承文化基因中的人本思想,并站在当代价值的立足点上重新审视人的需要和人的价值共识。例如,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肯定人的价值的共性为基础,以文化产业为引擎,以区域城市共建为依托,全面深化与岭南文化具有较亲近文化心理关系的东南亚、东亚国家的文化互动,增强东南亚、东亚区域文化圈的价值共识。同时,以海上丝绸之路为起点,将岭南文化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理念相结合,以产生文化上的共情共鸣。

  (二)基于文化共融和多元发展,倡导交流对话机制

  恩格斯说:“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以人的价值、人的需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最高目标和标准,认为共产主义文化的功能在于造就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实现文化自觉,最终要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强调了文化实践活动向上和向善的功能,它正视社会的多元化发展的规律,在一体引领的同时,注重多元发展的方法和途径。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广东要尊重文化创作的发展规律,鼓励文化创新和多样性,鼓励“互联网+新媒体”时代的不同表现形式、多元化的发展,尊重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营造宽松、自由、舒畅的文化实践环境。

  当前,全球化加快发展,文化价值的认知共融和多元的文化竞争构成了文化发展的大趋势。岭南文化要以历史辩证法审视自身在世界文化发展潮流中的地位和发展趋势。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更需努力保持与世界各国文化的对话权利,讲好文化故事,扩大区域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一方面,岭南文化发展要继续关注人的解放,提倡摒弃区域文化偏见和视角,站在历史和社会发展的纵深主线中思考文化自觉的问题,发挥岭南文化中西结合、兼容并包的特点,亲和对待世界文化,主动吸收其他文化中的有益部分。另一方面,岭南文化发展要关注人的自由,发挥岭南文化所在区域在经济、地域、人员流动开放性等方面的优势,根据功能互补、产业互补和文化资源互补的战略,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多层次的交流互动。

  (三)坚定文化自信,丰富区域文化的传统基因和表现形式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岭南文化蕴含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有着敢于革新发展的优良基因,新时代岭南文化的创新性发展要坚定文化自信,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坚实根基,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将主流价值融入区域特色、时代元素开展文化实践,不断挖掘区域文化的精神内涵,提升区域文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一是要发挥岭南文化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作用,以岭南文化为纽带,建立中华文化共同体的载体。将岭南文化作为中国文化软实力展示的重要窗口。通过建立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文化共建走廊、文化产业平台、文化合作区域等形式,形成新型岭南文化圈。二是要丰富区域文化的传统符号。通过深入开展形式多样、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化传播活动,丰富岭南文化符号,提升地方特色文化资源。通过岭南文化符号的素材来源、获取方式、创意思路、应用途径等的探索,进行岭南文化的形式再造和创新衍生,用传统的岭南文化基因创新演绎新时代的文化思潮。第三,要讲好区域文化的传统故事。广东在全国的文化投入、文化供给和生产水平上都居前列,区域经济相对发达,具备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高水平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和服务能力,这也为创新讲好岭南文化传统故事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保障。我们要借助现代传媒手段,提炼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当代价值和现代需求,实现古与今、传统和现代的转换。

  (作者是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注:本文是2024年广州美术学院学生工作队伍专项建设项目库“一带一路”视域下岭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