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机电已开设无人机专业 |
广州机电技师学院 |
文/郭子扬 图/受访者提供 12月中旬,“一带一路”技能筑梦系列活动在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广州机电”)迎来启幕。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9个上合成员国的40余名青年才俊齐聚广州机电,以技会友、以竞促联。 承办国际高标准赛事、拓展国际校企合作、牵头打造职教国际化发展平台……如今的广州机电正以开放的姿态和创新的举措,不断擘画职业技能国际交流合作的蓝图,积极扩大着自己的“国际朋友圈”。而在培养高水平新质人才这一技工院校关键课题上,广州机电也用切实的育人实践与傲人的办学成绩,在职业教育与市场接轨的关键阵地上,树立了标杆。 携技扬帆出海 广州机电“国际朋友圈”日益壮大 12月16日,广州机电校内舞狮跃动,鼓声隆隆。当天,广州机电精心筹办的“上合组织成员国青年技能大赛”正式拉开帷幕。据悉,本次比赛是广州机电着力打造的一场高标准的国际技能赛事,赛程设计对标世界技能大赛这一顶级职业技能赛事,共设4个赛项,除了自主移动机器人这一世赛经典项目,还有正在申请加入第48届世赛的工业互联网集成、工业数字孪生技术、仓储与配送三个新兴项目。 该赛事吸引了来自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上合组织成员国的40余名青年才俊前来参赛。在广州机电,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年菁英正因共同的技术爱好和竞技目标热情攀谈、交流进步,一条促进各国青年技艺交流与文化互鉴的“新丝路”,正在广州机电校园内缓缓铺开。 除了青年技能大赛开赛,广州机电还于同日迎来了菲律宾泛太平洋师生自主移动机器人培训班的隆重开班。据了解,来自菲律宾泛太平洋大学的12名师生将赴广州机电进行交流,重点学习该院自主移动机器人赛项在世界技能大赛积累的技术与经验。活动现场还进行了校企合作与国际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广州机电与俄罗斯喀山信息技术与通信学院签署合作备忘录。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副院长张昆晓指出,未来双方将在无人机和自主移动机器人等方面深化人才技能培养,推动形成国际人才培养标准、共同开发教学资源。 广州机电的“国际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今年6月,在广州机电牵头提议下,广州国际友城职教联盟正式成立,15个国内外优秀院校、机构及企业加入作为联盟创始成员,联合打造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平台。该联盟将与广州大学牵头成立的“广州国际友城大学联盟”构成“双子星”,分别为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搭建了国际化合作与交流的桥梁。如今的广州机电正以顺风张帆、勇立潮头之势,成为中国职教出海队伍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把握产业脉搏 为先进制造业筑起人才“蓄水池” 作为一所技工类院校,广州机电切实把握时代潮流与产业脉搏,通过以赛促建、产教融合等形式,为先进制造业筑起人才“蓄水池”。聚焦先进制造业上下游人才培养,该校已在智能制造、智能控制、智能装备、人工智能、新能源应用技术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养了大批高技能人才。 在今年举行的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广州机电共派出4名选手参加3个项目比赛,皆取得了傲人成绩。其中,蒋家俊摘得自主移动机器人项目金牌,刘富强、吴龙辉勇夺机器人系统集成项目金牌,肖创喜获工业控制项目银牌;学院优秀毕业生卢俊威、谢辉铉代表上海参加工业4.0项目,一举拿下金牌,并以所有竞赛项目中的最高分获得阿尔伯特·维达大奖。 “世界技能大赛既是赛场,也代表着市场,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风向标。”在世赛上取得傲人成绩过后,广州机电思考的是如何以世赛为切入点把握自身的教育方向,积极推动世赛成果转化,实现精英和普惠教育并行互促。 “要把培养精英教育的方法、标准、取得的成绩,赋能日常教学,确保日常教学的教学内容上和行业标准稳步对接。”学校党委书记王作根介绍,广州机电已构建了选手训练、人才培养和培训认定三大体系,将世界技术标准与参赛选手培养路径转化为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与方法。在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智能装备运行与维护和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三个专业,广州机电已率先探索开展了学制技师培养试点,打造出了“世赛+”学制技师人才培养新范式。 以赛促建之外,广州机电始终坚持从产业现实出发,推进产教融合,让技能人才链有效赋能产业链。“要精准地捕捉产业发展的每一次转向、人才需求的每一处变化,灵活调整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确保我们的教育与产业发展的脉搏同频共振。”王作根介绍,学院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已探索打造了共建职教集团、产教中心、培训中心、大师工作室、实践基地、培训基地、工匠学院,共推学徒培养、国际合作9大产教融合模式,旨在丰富协同育人手段,切实打破“校热企冷”难题,实现校企共赢。 “想要答好高水平技能人才这道职教关键题,必须靠创新驱动。”目前,广州机电在专业建设上作出了前瞻性布局,聚焦“低空经济”的无人机专业应运而生,数家企业与广州机电展开深入的产学研合作,共同探索无人机技术的创新应用与人才培养路径。 广州机电还将技能人才的“练兵场”逐步延伸到了广阔的科研实践中。该校与多所高校合作打造了“技术+科研”的人才培养模式,聚焦新质生产力范畴下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科研与产品开发等应用型研究,全力攻克企业技术瓶颈与人才短板,旨在促进高校与企业间的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探索首席技师与应用型博士协同培养的创新路径。 “广州机电的学生心灵手巧,与我们的团队形成了很强的互补性。”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云霄带领的团队已经是第二次与广州机电开展合作。单云霄透露,目前他所在的团队将开发一款智能轮椅,中大团队负责智能化模块的开发,广州机电方则负责智能轮椅本体部分的研发工作。“这群技工院校的孩子在外观设计、结构制造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我们提出一个前沿的创意,技校的学生往往能够创造出一些超出我们预期的作品。” “为产业发展需求服务、为工业化发展的进程服务。”这是广州机电首任校长曾志多年前立下的办学初心,却在学校往后数十载的办学实践中久久回响。如今,一批批广州机电学子个个“身怀绝技”,既能在国际赛场上拔得头筹,又能在产业一线里稳扎稳打,在科研的尖端领域更是摩拳擦掌、大步向前。这座有着66年历史沉淀的技工类院校,已经交出了一份技工人才教育工作的高分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