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行量身打造专属金融服务方案,为青洲三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
广东工行量身打造专属金融服务方案,为青洲三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
文/黄颖琳 戴曼曼 图/受访者提供 当风速大于每秒3米,阳江青洲三海域的67台百米高“大风车”便会转动起来,单台每小时最多能发8300度电,经海缆送达海上升压站,最终并入电网,输送到千家万户。源源“绿电”海上来,也见证了银企“一朝结缘,一路相伴”的生动故事。 在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以下简称“广东工行”)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国有大行责任担当,全方位推进“绿色银行”建设,重点支持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绿色经济领域,加强环境风险和社会风险防控,全面推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 先行先试,风电迈向近海深水区 在蔚蓝辽阔的阳江海域,一台台风机矗立于海天之间。广东华电福新阳江海上风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电阳江公司”)青洲三项目位于阳西沙扒镇南面近海深水场址,涉海面积约81平方海里,水深范围41-46米,场址离岸最近距离约55海里。这是全国首批、广东首个近海深水区海风项目。 “海上风电作为可再生能源重点领域之一,从近海迈向深水已是未来的大势所趋。正因如此,我们成为了第一家‘吃螃蟹’的先行者。”华电阳江公司运行维护部负责人邵佳良如此形容。据其介绍,华电阳江青洲三项目于2018年12月获得核准批复,2020年11月开工,2021年12月全容量并网。该项目装机总容量为500兆瓦,安装37台单机容量6.8兆瓦风机和30台单机容量8.3兆瓦风机,建设一座220千伏、容量500兆海上升压站,风电机组发出电通过17回35千伏集电海底电缆接入海上升压站,升压后通过2回220千伏海底电缆接入陆上集控中心。 相比于陆上风电,海上风电面临的技术难题更多。“‘种’下一台海上风车,基础工程就是沉桩,然后是塔筒起吊、主机安装、叶片安装等步骤。”该公司运行维护部电气专工李沛佳坦言,“青洲三项目是广东省同期项目中离岸最远、施工难度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海上升压站上部组块重达4000多吨,如此重量非常规操作可完成。何况水深42米以上、淤泥层最大厚达17米,我们遇到了建设规模大、船机资源紧等诸多困难。” 为此,项目采用国内首套水下定位架,首次运用无人潜水器水下喂桩施工,首创叶轮舷外翻身工艺提升吊装精度和稳定性,还提出水下下沉吊耳工艺助力升压站基础施工,大幅降低对船机的吊高要求。 专属服务,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项目难度大,往往意味着颇高的成本支出。 “无论是风机采购、施工建设,还是运行维护、后运维服务,各方面资金压力都很大。”邵佳良举例说,“比如,运维船来回一趟就要3万多元的油费,船舶租金每年就高达600多万元。” 当获悉青洲三项目的资金需求后,扎根当地多年的工行阳江分行与华电阳江公司一拍即合。在项目建设伊始,该行就主动靠前服务,派专人提前了解项目情况,深入海上风场实地走访,量身打造专属金融服务方案。 工行阳江分行营业部公司客户经理谢汝劲介绍道:“为了支持项目建设,我行负责团队从阳江前往广州与上级省行沟通对接,加快审批流程和效率,在2021年3月就发放了第一笔贷款。结合实际情况,阳江工行还为企业提供了利率优惠和三年还款宽限期,助力企业更好地管理内部资金流动。” 截至2024年11月,工行阳江分行向华电广东阳江青洲三项目累计投放项目贷款近12亿元,助力阳江海上风电加速“乘风破浪”。如今,项目投运后,每年可为社会提供清洁电能约15.5亿度电,发电量相当于可供66万户家庭正常用电使用一年,同时可节约标准煤47.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7万吨、烟尘48.52吨,填补了深水区“零碳”能源开发的空白。 在充足资金“弹药”保障下,企业创新还得以“大展拳脚”。走进项目集控室可以看到,67台风机的风速、功率、发电量等数据信息在智能化大屏上尽收眼底。青洲三海风场5G覆盖,不仅解决了海洋通信问题,同时为风电场“智慧化”运维打通了海上“高速路”,利用5G传输完成对风电场船舶、人员、现场作业的实时监控监管,为风电场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在邵佳良看来,银企双方的合作“如沐春风、相伴同行”。他提到,除了项目总体建设的贷款支持外,工行还提供了一揽子金融综合服务,预计后期将在银行办理贴现业务,满足企业用款需求。 据透露,目前,华电阳江公司正加快推进阳江三山岛六项目的开工建设工作,进一步扩大绿色发展版图。工行阳江分行提前对接接洽,贷款服务方案已通过审批,将继续为海上风电发展保驾护航。 点“绿”成金,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绿色低碳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绿色金融正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广东工行积极发挥绿色金融先锋队和主力军的“头雁”引领作用,加强绿色信贷管理和建设,紧密围绕“一带一路”“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珠三角经济带发展建设等国家和地区重大战略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绿色”特色,重点支持湾区制造业绿色升级、沿海石化和能源新材料产业,以及粤东西北渔光互补、绿色矿山、绿色农业等。 引“活水”装点“绿水青山”,需要丰富绿色金融工具箱。据了解,广东工行创新生态碳汇质押贷款,韶关、阳江、汕头等地分行通过第三方机构对企业生态碳汇进行核算评估,参考市场价格将其预计可实现的碳汇收益权质押作为增信手段,为企业发放生态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创新陶瓷转型贷款,引导佛山陶瓷企业制定中长期转型规划,支持高碳企业低碳转型;创新“节水贷”,江门分行将贷款利率与企业水效指标进行挂钩,在贷款存续期内,若企业实现既定“节水”目标,则给予优惠利率,推动企业积极持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环境效益。 添足“金动力”,赋能“绿发展”。截至2024年9月末,广东工行绿色贷款余额超4900亿元,碳减排贷款融资余额256亿元,持续领跑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