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余时间,队员们练习动作技巧 |
传统舞狮表演 |
醒狮与流行音乐、电子音乐和街舞相结合,带给观众全新的体验 |
醒狮练习时,老队员纠正新队员动作细节 |
队员们在祠堂表演醒狮技艺 |
明德醒狮团正在表演 受访者供图 |
今年十岁的刘健国在明德醒狮团学习醒狮 |
文/羊城晚报记者 李洪宝 实习生 梁颖恩 图/羊城晚报记者 王俊伟 实习生 石梦卓 彭钦 威武雄壮的醒狮、光彩夺目的麒麟……人潮涌动、热闹非凡、欢腾喜庆的场景是一代东莞人熟悉的记忆。东莞醒狮文化由来已久,在不少东莞人心中,醒狮文化占有十分重要的分量,更是根植于他们内心深处的精神寄托。 随着时代的发展,醒狮在东莞发展现状如何?其传承过程面临怎样的处境?面对新潮文化的强势来袭,东莞醒狮文化如何在传统和创新之间找到最佳契合点?羊城晚报记者日前走访了东莞多个醒狮团队,了解他们立足传统技艺守正创新的故事。 老醒狮人的终身事业 东莞醒狮始源于明朝,其分布于全市各镇街。据《东莞市志》(1995年版)记载:“新春佳节、喜庆日子、民间祭祀等重大活动,人民喜舞狮以示吉庆,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为什么叫作醒狮?石排镇明德醒狮团副团长王伟文向记者讲述了一个故事。传说在很久以前,佛山南海一带发生了瘟疫,后面有一只神兽出现,其所过的地方,瘟疫很快就消失了。因此老百姓便制作“神兽”,配合鼓乐,在各家门前舞蹈,以镇妖驱邪。由于神兽头顶长角,所以称为“瑞狮”。但是在粤语当中“瑞”跟“睡”是谐音,叫睡狮不吉利,按照广东人避讳习惯,将睡改为醒,因此就叫了“醒狮”。 明德醒狮团于1995年5月成立,1996年凭借“醒狮踩高桩”在全国第六届“群星奖”广场舞蹈大赛上,荣获全国社会文化艺术领域的政府最高奖项——唯一特别大奖。此后该团受邀到国内外各地参加文化交流,并于2007年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王裕坤今年已经78岁,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同时是明德醒狮团的“大家长”。他向记者表示,自己从十几岁便开始接触和练习醒狮,把自己一生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醒狮这门传统艺术。谈到自己接触醒狮的初衷,王裕坤表示一开始并没有太多的想法,都是大家自发地聚集在一起成立团队醒狮表演助兴,后来慢慢也就成为了王裕坤老先生的终身事业。“我希望把醒狮文化一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王裕坤说道。 传统醒狮的颜色颇有讲究,明德醒狮团团长王荏滔告诉记者,传统醒狮的颜色大概分为三种,即白黄相间、红色和黑色。其中白黄色代表仁义,代表人物是刘备;红色代表忠义,代表人物是关羽;而黑色则是代表勇猛,代表人物则是张飞。根据不同的场景使用不同颜色的醒狮进行表演,如在很多斗狮大会上,多数团队都会使用黑色醒狮进行比赛。“黑色代表勇猛果敢,适合比赛。”王荏滔说道。此外,醒狮道具的制作工艺也十分考究,包括狮子身上的条纹、绒毛、狮身颜色的印染、狮身布料的选取以及狮头骨架的选材都有专门的师傅来进行制作,保证制作出来的醒狮一出场便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 开辟第二课堂传承技艺 东莞醒狮文化是千年莞邑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何将其传承下去也是老一辈醒狮人不断思考和正在实践的一件事。 记者到明德醒狮团采访时,时间已经是晚上8点半,在中坑王氏大宗祠外边的广场上和祠堂内,有数十名正在学习醒狮的小朋友正在认真练功,他们有的在练习武术、有的在练习鼓乐、有的则是在练习狮头摆动的形态,还有的则是直接在高桩上开始了表演。而在学生们练习的时候,明德醒狮团也都有专门的授课师傅在一旁予以指导和纠正。 “学生只要想来我们这里学醒狮,我们都是认认真真地教,让他们学得会、学得好。”王智辉表示,明德醒狮团一直致力于传承东莞醒狮文化,希望通过团队的能力进一步扩大东莞醒狮的影响力,让更多的孩子能够知道东莞醒狮文化,并且乐于学习醒狮,从而把东莞醒狮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 据王荏滔介绍,从2018年开始,明德醒狮团在暑假期间都会举办为期一个月的醒狮暑期兴趣班,凡是想学习醒狮的孩子都可以来报名,而且不收取任何费用,考虑天气炎热,暑假期间兴趣班的学习时间每天固定在晚上8点到10点。王荏滔告诉记者,目前来上暑假班的学生总计超过了百余人,一个月的暑期班结束之后,醒狮团还会专门举办结业典礼,让学生们在结业典礼上进行汇报表演,让孩子们真正看到自己学习的成果。 王子聪今年16岁,暑假之后就要升高二,目前也在明德醒狮团的暑假班里学习醒狮。他告诉记者,自己在这已经练习了三年的时间,在这期间从最开始的鼓乐学起,目前已经可以进行一般的表演。王子聪的搭档是来自茂名的刘健国,今年刚刚才10岁,上小学四年级。刘健国虽然年龄不大,但是练习醒狮已经有两个年头了,目前和王子聪搭档的时候主要是负责狮头部分的表演。“我很喜欢醒狮,所以就过来学习了,学习醒狮能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壮!”刘健国向记者说道。 除了开设培训班,明德醒狮团还积极推动醒狮进校园,开辟学生的“第二课堂”,让更多的孩子在学校里就可以接受醒狮技艺培养。“我们和石排中学和石岗小学都有教学上的合作,派出专人去学校里教孩子学习醒狮。”王伟文向记者说道。据介绍,在学校教学期间,每节课都有超过100名学生来上醒狮课,而且学校的态度也是十分支持。 传统醒狮破圈焕发新活力 随着时代发展,信息的传播方式、表现手法和艺术欣赏标准也在不断变化,面对如今多元化的文化发展格局,传统醒狮文化如何破圈出道焕发新活力,这是新老一代醒狮人必须思考的问题。 东莞联圣堂龙狮体育会创立于2016年春节前后,是一群由大部分95后组成的一个团队,近期在东莞以及大湾区的一系列具有“国潮”特色的醒狮表演让联圣堂几乎“一战成名”。近日,羊城晚报记者来到联圣堂东莞万江训练基地实地走访,了解他们的破圈之路。 梁旭林是联圣堂的团长,谈起创立联圣堂的初衷,梁旭林向记者表示,他自己在四五岁时便练习醒狮,毕业工作一段时间以后,由于对醒狮表演无法割舍,便最终选择了将醒狮作为自己的职业,并联合自己的好友等人创立了联圣堂龙狮体育会。 对于传统的醒狮表演,梁旭林向记者畅谈了他自己的看法。在梁旭林看来,目前的醒狮表演的形式多数趋向于形式化的表演,传统的舞狮技艺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退步的地方,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好像除了逢年过节、开业庆典,很少有机会可以看到醒狮表演。在网络时代成长的新一代年轻人,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更加开放,而东莞市近年来越来越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于是,在跟自己的几个好友商量之后,联圣堂便应运而生。 “国潮”风格是目前联圣堂醒狮最大的特色,在表现形式上,他们将醒狮与流行音乐、电子音乐和街舞相结合,配合醒狮+舞蹈+说唱的形式,带给观众全新的视听体验。在这种表演形式下,音乐的节奏把控就变的尤为重要。梁旭林向记者表示,现在联圣堂所有表演的音乐都是由他和团队里的李伟杰一起创作的,用不同音乐搭配不同的醒狮动作,这种新颖的表演形式很快就获得了大众的认可,收获无数的好评。 不仅是表演形式,联圣堂也在道具创新上下了一番功夫。比如,他们在狮头上绘制了不同的潮流图案,打造不同样式、各具特色的狮头道具,有品牌商需要合作时,也会打造和品牌商的联名款狮头,并且印上品牌商的LOGO,更利于破圈传播。除了传统的节庆活动和开业表演,他们也尝试把醒狮表演搬到酒吧和夜店,吸引更多年轻人来了解醒狮。 东莞探索非遗保护新路径 联圣堂的“国潮”系列表演在走红之后,让不少人看到了古老的传统文化也可以通过培育保护和创造性的发展再创辉煌,这也从侧面向我们启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全新路径。 近年来,东莞市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东莞非遗保护工作本着“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工作原则,立足东莞“双万”新起点,围绕“文化强市”“品质文化之都”工作部署,创造性实施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让顶层“统起来”,社会“动起来”,非遗“活起来”,用非遗续接城市文脉、丰富城市生活,传递城市精神,助力东莞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荣共生。 《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发,则是引领东莞市非遗保护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据了解,接下来东莞非遗保护工作将紧紧抓住文旅融合、乡村振兴、莞邑文化建设机遇,树立新发展理念,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重视政治主导引领、重视社会力量支持,推动非遗保护高质量发展,助力东莞非遗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文脉链接> 明德醒狮团诞生记: 来自民间 一战成名 东莞市石排镇中坑村自建村以来就有舞狮的传统习惯,但在1995年以前,舞狮只是村民平常劳作之余自娱自乐的一种文化活动,一般在每年春节期间或者在中坑村传统民俗节日康王菩萨游会上才出现,在社会上还没形成影响力。 1995年年初,几位香港东莞同乡会的企业家找到了当时热衷于醒狮文化的王裕坤、王醒权等几位老艺人,并且愿意出资发展中坑村的醒狮文化。于是,王裕坤、王醒权等找到了当时正在开塑胶厂的本村青年王应傍,共同开始筹备成立醒狮队,训练场地定于中坑村“王氏大宗祠”。 有了香港几位企业家的资金捐助,同时也有王应傍这位领头人,东莞市石排中坑明德醒狮团由此成立(“明德”二字取自该村宗祠“明德堂”的堂号),王应傍任明德醒狮团第一任会长。为了更好地发展醒狮文化,他们远赴佛山南海请教,并聘请南海醒狮师傅到中坑村授教,同时邀请佛山南海醒狮队在中坑村进行表演。村民观看表演后,对醒狮的热情非常高涨,纷纷踊跃报名到明德醒狮团来学习舞狮,那时每天晚上有200多人在明德堂训练,引得村民都来围观,煞是热闹。 1996年,在东莞市文化局的推荐下,明德醒狮代表广东省凭着“醒狮踩高桩”在全国第六届“群星奖”广场舞蹈大赛上荣获全国社会文化艺术领域的政府最高奖项——唯一特别大奖。此次获奖后,明德醒狮名声大噪,成为东莞市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 <文脉一周> 7月26日,由东莞市社科联、东莞市社科院、东莞市城市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社科专家话东莞城市文化、城市名片”专题研讨会在东莞举行,研讨会通过探讨东莞城市文化及城市名片,助力文化强市建设。 8月1日,东莞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专题学习会召开,特邀国家文化艺术智库特聘专家王京生,围绕《一座城市文化基因的生成与绽放——我们的文化何以自信自觉自强》主题作辅助报告。 8月7日,东莞市作家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在东莞市文联礼堂召开。大会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来东莞市作协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并对今后五年市作协工作和文学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规划和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