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梅花墩窑址被农田“吞没”有待关注

来源:羊城区域     2023年05月12日        版次:ZHA15    栏目:文脉走访    作者:李海婵

  

  文/羊城晚报记者 李海婵

  

  近日,羊城晚报记者实地走访园洲镇田头村发现,农田鱼塘几乎将梅花墩窑址掩盖,在外观上看来与普通农田区别不大。如果无人带领,难以找到。当前,该遗址尚待合理保护、活化利用。

  当天,记者在半人高的杂草中翻寻好一阵,才看到文保碑。经过风雨剥蚀,上面的字迹早已斑驳不清。“什么古窑”“这里哪有文物”……记者询问好几个村民是否知道古窑址的情况,却都得到了反问。田头村的老村主任冯有兴是村里为数不多的知情人,当年他曾配合考古发掘工作。“那时有大批的考古人员驻村,阵仗很大!”冯有兴回忆当年,仍记忆深刻。然而,现在平日除了干农活的村民,鲜有人寻来。“你认真看看,遍地都是上千年的碎陶片!”现场,他随手从地上捡起一块纹路还很清晰的碎陶片说。“可惜的是,虽然有历史研究价值,但是没有经济价值,没有受到重视,”冯有兴直白地说道。

  博罗古遗址众多,距离梅花墩窑址不过10分钟车程,人们还能看到龙溪银岗遗址公园。如今,古窑场遗址主体是几堆再普通不过的黄土,随处可见散落的陶片。人们难以想象,眼前这一公园,是广东省迄今所发现规模最大的先秦陶器制作工场,还解决了夔纹陶和米字纹陶的“孰早孰晚”的学术争议,并于2002年被公布为省文保单位。

  记者实地走访发现,梅花墩窑址、银岗窑址都普遍存在政策资金支持不足、基层文化硬件设施跟不上、群众参与度不高等现实问题,这也是不少古遗址的缩影。“这些宝贝不应该只是放在博物馆、也不是书本,而是需要鲜活地呈现出来。”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数字乡村与文旅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导吴志才认为,“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是最根本的理念。同时,将遗址保护纳入当地的法律法规,立法保护文化。解决好理念、立法两大问题后,开展“四化”活动,即有形化、项目化、活动化、产业化,推动文旅创新融合。

  吴志才认为,未来的文化市场一定是政府、市场、民间三股力量来驱动发展,“这些古遗址原先都是农田山地,保护传承需要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才能充分调动民间力量!”如此一来,才能实现政府主导,有情怀有理念的市场参与,民间力量保护传承,充分活化“人文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