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教村村史馆一角 赖嘉华 摄 |
文/赖嘉华 危健峰 “村里闲置场所改造成村史馆,全区各镇村、部门已形成编纂志书热潮……”近年来,梅州市梅县区扎实推进镇村志、部门志编纂工作,并提出要创新思维,将修志与机关建设结合起来,与基层文化场馆、村史馆、文化长廊、乡村振兴等结合起来,花大力气,下苦功夫完成好志稿编纂任务,全区掀起了编纂志书的热潮。 让修志与建设村史馆有效结合 “叶帅故里是雁洋,长教村里似画廊,全国先进是典范,人杰地灵美名扬……”位于雁洋镇的长教村人才辈出,该村具有400多年历史,如同一本厚重的史书,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承载了绵延不绝的乡情乡愁。 为了守住这些“历史记忆”,留住乡愁。长教村创新思维,将修志与村史馆结合起来,将村里一闲置小学改造成集村情村史展、名人室、农耕民俗、家风家训、德善文化、乡村振兴展等于一体的长教村村史馆。丰富了村民精神生活,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去年,梅县区部署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工作,我村以此为契机,在梅县区委宣传部、区地方志室、雁洋镇党委政府等大力支持下,打造长教村村史馆,对本村的历史沿革、山脉河流、民风民俗、丰饶物产、名胜古迹等进行系统整理,全方位记录镇村的发展轨迹和时代变迁。”长教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叶华波介绍,接下来,长教村村史馆还计划打造集客家文化、绿色生态、乡村休闲等于一体的研学实践基地。 长教村村史馆的落成成为该村传承历史文化,构筑精神家园的新阵地。除此之外,梅县区扶大镇所里村、梅南镇水美村等20多个村(居)均已建设村情村史馆。此举可为经济社会发展留下文化根脉,让子孙后代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也为村落保护、城镇建设、文旅融合和招商引资等工作提供了翔实可靠的依据和素材。 全区形成编纂志书的热潮 “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据了解,按照《地方志工作条例》,地方志书每二十年左右编修一次。去年,梅县区已全面启动镇志、部门志编纂工作。“截至目前,梅县区人大、区财政局、区工商联、区科协、区文联、梅西镇、城东镇等30个单位都已启动本单位志书的编修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开局。”在近日梅县区召开的镇志、部门志编纂工作座谈会上,梅县区地方志办公室负责同志表示,地方志是“一方全史”和“一地百科全书”,其不可替代的价值越久越能清晰展现出来,要传承保护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就要编史修志。 镇、部门志编纂工作是一项较大的系统工程,应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广开言路,听取地方文史学者、老干部、老教师等的意见建议。座谈会现场,相关专家围绕如何挖掘突显梅县区的“名”和“特”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专家们纷纷表示,志书可以起到存史、资政、教化的作用,推动文明建设,梅县区重视志书的编辑出版工作,如今各镇、各单位纷纷行动,全区形成编纂志书的热潮。他们也将积极加入到志书编纂工作中来,帮助编纂单位谋篇布局,收集资料,提炼稿件,传承历史文脉,努力打造精品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