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东莞市中小学生科技节即将开幕

发挥奇思妙想 体验科学魅力

来源:羊城区域     2024年10月16日        版次:DA10    栏目:    作者:范彬彬

     学生们走进金属模玩设计制作公司

  

  文/范彬彬 图/受访者提供

  

  “人工智能在未来会获得自我意识吗?”“吸氧会提高1000米跑步的成绩吗?”……近日,2024年东莞市中小学生“好问题”大赛征集阶段正式结束,收到了来自东莞市中小学生的投稿近5000个,同学们脑洞大开、创意满满,纷纷提出自己的“好问题”。据了解,东莞市教育局将于10月18日至19日举办“2024年东莞市中小学生科技节”,届时有超十万师生将参与整个科技节活动。此次笔者通过对即将参与科技节活动的一些同学和学校进行走访,发现东莞在大力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方面,不仅注重科技资源引进来,同时也不断促进学生科学学习走出去,将面授式的科学教育课堂转变为更加生动有趣的实践和体验。

  

  顶层设计出实招

  出台中小学科学教育二十条

  

  到2025年实现基本形成具有东莞特色的“上下贯通、内外融通、部门联通、人人参与”的中小学科学教育新格局。据了解,为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促进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服务“科技创新+先进制造”能力全面增强。东莞率先出台中小学科学教育二十条,首创全面配备科学副校长制度,深入实施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点亮”行动,把科技创新的种子种到中小学生心中,大力推动中小学生全面成长。

  据悉,2023年3月,东莞率先发布《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提出深入实施科学教育“点亮”行动、构建学校科学教育体系、深化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工程、推进创新拔尖人才培养行动、加强科学教育品牌建设五大任务、共20条举措。同时,自启动中小学科学教育“点亮”行动一年来,东莞正在形成全市协同、统筹推进的科学教育工作体系。今年1月,东莞科学教育工作案例被评为全国优秀案例,成为广东省内唯一获此殊荣的地市;2月,东莞又被评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为助力全国科学教育开展先行探路,努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立足推动全市科学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全体学生科学素质全面多样发展。据了解,东莞坚持以项目化、成果化、品牌化塑造新优势。比如,在课程建设实施方面,实施“课程建设135工程”,着力构建一套科学教育课程体系,策划举办“未来课程”“品质课堂”等大赛,打造300节示范课;分层分类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和教学应用,建设一批实验项目、示范项目和标杆项目,建设500项教学资源。在科学教育品牌塑造方面:一是实施“科学活动135工程”,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不少于100场,每年举行科技竞赛活动不少于30场,开展科普研学活动不少于500场;二是打造协同组科学教育共同体,实施协同组“五个100”工程,积极推动与港澳台科学教育的合作与交流。

  

  聘请科普副校长

  将优质科学教育资源引进来

  

  “目前已推动全市超九成中小学聘请科普副校长。”据介绍,近年来,东莞市为加强科学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科学教育场室资源保障,夯实科学教育基础,在师资队伍上谋创新,东莞首创全面配备科普副校长制度。组织全市中小学校聘请科学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企业工程师等科技工作者担任科普副校长,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定期邀请科普副校长开展科学专题讲座、科学实践指导等活动,让中小学生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两院院士等科学家。

  “是否能通过机器将大脑意识传到电脑?”来自东莞市第六高级中学的何梓新则对人工智能十分感兴趣,这次参与“好问题”大赛,他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据何梓新介绍,学校每年都有知名教授举办的讲座,正是因为有这些与科学“大咖”们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才让很多同学们了解到原来天文地理竟在我们身边。据了解,东莞大力开展“科学家进校园”活动,近两年来,已举办了250余场院士、科学家进校园活动,其中聘请何镜堂、田刚、刘焕明、汪卫华等院士和一批热爱教育事业、科普教育经验丰富的科学家走进校园作科学报告、讲述科学故事。

  据悉,东莞还在场室资源上抓保障,连续两年将强化中小学生实验能力提升纳入市“民生实事”,逐步推动中小学校探究实验室、科学实验课、科普430和科普副校长四项全覆盖。东莞制定《东莞市普通中小学科学类实验室建设指引》,从设施设备配备等方面细化分类标准,结合实际推出标配版、适配版、高配版。去年以来,已推动全市完成升级改造中小学科学类实验室194间、新建设科学类实验室171间,实现公办中小学科学类探究实验室全覆盖,让每所学校的孩子都有机会走进实验室开展科学探究实验。

  

  整合社会科普资源

  推动学生科学学习走出去

  

  除了引入业界优质科学教育资源外,东莞市各学校还充分利用市内资源,推动学生科学学习走出去。东莞市各学校通过积极开展公益性科普研学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研学”实践活动,让学生置身于科普基地,沉浸式体验科学的魅力,让面授式的科学教育课堂转变为更加生动有趣的实践和体验。

  “超级有意思!”“长见识了。”10月13日,来自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莞城中心小学教育集团、宏远外国语学校、寮步香市小学、翰林高级中学、长安镇第二小学的师生相继走进广东医科大学东莞校区。据了解,当天是2024年全国科普日重大活动启动仪式暨东莞市细胞科技创新论坛活动在广东医科大学东莞校区举办的日子。在活动现场,参与活动的中小学生们通过“神奇的干细胞”H5互动答题小游戏,在趣味中体验“干细胞”、在游戏中学科学。同学们纷纷表示,非常喜欢这样的活动,不仅有趣还很有意义。

  据了解,东莞各镇街充分利用本土场馆资源和产业特色,打造各具特色的研学线路和科普课程。例如,松山湖打造了“周六科普秀”“自然科普活动”“行走课堂”“环湖研学之旅”“多彩科普课堂”等一批特色科普品牌,推出了教育科研、自然生态、生命健康、人文历史、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主题路线。寮步镇则以“打破壁垒,融合资源”为核心战略,充分利用校外科技馆、博物馆及研学基地等多元化的科学教育资源,精心开发了具有本土特色的生产研学路线、莞香研学路线以及智能研学路线。这种镇街联动、资源互补的模式,不仅丰富了科普教育的内涵,也推动了东莞科普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