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惟愿诸君,敬惜书写

来源:新快报     2019年10月27日        版次:08    作者:潘玮倩、陈福香、梁志钦、曾贵真

    

     ■市民在参观“爝火不息——习之堂藏老讲义百种特展”。采访对象供图

     ■《小学必用新体作文材料》

     ■习之堂藏品

  从前,人们会把慎重的话,事先一句一句写下来。

  那些纸与笔之间的切磨,是对即将传递的温情的一种尊重。

  如果它是讲义,就更添一份对课堂和教育的敬畏。

  “讲义”一词,本指“讲解经义之书”,后多指教师授课所编教材。古时授徒,常径以刊印之通行典籍用为讲义。

  “晚近廿载至于今日,现代科技一日千里。放眼庠序之中,笔墨书写竟趋罕觏。讲堂之上,师者多幻灯展示,生徒惟手机拍影,便捷固然,却失切磨与温情。”

  于是,便有了“爝火不息——习之堂藏老讲义百种特展”。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周春健,以对文字和知识的敬仰,对先贤和前辈的向往,多年间于各地收藏老讲义六百余种,并展出一百多种,以旧日之尺幅片言,寻觅一场唤醒和共振。

  庄子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先贤如日月在天,而这些老讲义就如那燃烧不绝的炬火。“一则其具独特之文献价值,可补学人正式著述之阙;二则由其工整笔迹甚或反复涂抹,宛若可见当时课堂授受之亲切场景,于今日之师与生、教与学,亦或有所启迪焉。”

  从前,有一群人,在授课之前,认真写下每一句话,包括“同学们好”;从前,另一群人,在听课之时,怀着珍惜的心态,记下所见所闻。这种从心到心的传授,也许更能令人铭记于心。

  但凡诚挚的和认真的,总是最珍贵。

  潜德幽光,爝火不息,惟愿诸君,敬惜书写之温度,敬惜为你书写之人。

  (收藏周刊编辑部)

  ■统筹:李世云  ■采编:潘玮倩 陈福香 梁志钦 曾贵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