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快报记者 陈镟 当下,节能减排已成为全球共识,特别是对于汽车产业来说,尽管全面向电动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但业界其实已经达成一个共识:在新能源化道路上,小排量发动机将是未来结合48V、HEV、PHEV长期过渡阶段的最佳动力形式。 换句话说,高效内燃机的进一步研发,对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具有现实意义。事实上,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随着“双积分”政策的落地、消费者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汽车消费的小排量化趋势已越发明显。例如近期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心”十佳发动机榜单显示,10款获奖发动机中1.5L排量占了7款,相比2019年度的榜单,其发展趋势不言而喻。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预测,2021年是小排量发动机车型普及的重要年份,随着主流车企发力小排量发动机车型,相信市场会迎来新的增长动能。 内燃机技术变革正在不断升级 排量变小但发动机越来越“高效” 如果说去年12月12日召开的全球“气候雄心峰会”,让各行各业的“节能减排”任务更加迫在眉睫,尤其是汽车行业的低碳化,将成为各大车企竞相追逐的一大方向。那么,去年10月中国出台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下称“路线图2.0”),实际上也早已进一步明确小排量高效发动机和以小排量发动机为主体的混合动力,将成为未来10年甚至30年的市场主流。 根据“路线图2.0”的规划,到2035年节能汽车销量占比达50%,其中HEV(油电混合动力)是主力。而无论是HEV、PHEV还是48V轻混技术,核心就是一台高效内燃机。同时,根据工信部出台的汽车双积分要求,到2025年,车企平均单车油耗要降低到4升/百公里以下,对此,许多行业专家指出:“降低油耗,获得正积分是企业生存的关键,而发动机降排增效、整车轻量化是降低整车油耗的关键措施。” 近十年来,我们可以看到,各大车企都纷纷投入到小排量高效发动机的研发当中,例如宝马、通用、奔驰、捷豹路虎、沃尔沃等,都是以单缸0.5升的容积对发动机进行模块化的设计和生产。再比如丰田最近在中国导入的TNGA 1.5L Dynamic Force,不仅排量、体积明显减小,而且在配备了高速燃烧组件之后,能够通过改变进气道形状来改善滚流,将喉道滚动比从2.5~2.8提高到3.0,实现油耗和输出优化。同时拥有双喷射、燃料直喷、集成式排气岐管、多孔喷射器等技术,既提升动力又降低排放。尤其从热效率角度看,TNGA 1.5L Dynamic Force发动机实用热效率已经超过40%,性能超过了竞品搭载的1.0T和1.5L发动机。 显然,高效内燃机在降低碳排放量的潜力已经吸引了一众国际巨头的入场,这将进一步提升内燃机的军备竞赛。有业内人士预计,在未来可能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之下,汽车发动机的排量可能还会更小,当然,前提是随着技术的进步让其越来越“高效”。 如何看待小排量发动机 消费者是时候要换一种心态了 在可预见的未来,内燃机仍然还是动力装置的主导,也将深度结合电动化、网联化和智能化,实现不断地优化。但崔东树此前也发出了市场拷问:“如何推进小排量发动机,考验各个车企的智慧。” 谙熟消费心理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商学院MBA中心主任王刚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者会根据不同需求,去选择不同的产品。他说:“推出更多小排量发动机车型,汽车企业更多是在满足消费者需求基础上,尽量将产品做到简单。越是简单,产品可靠性也就越高,受众也就越大。” 拥有一辆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轿车的车主梁小姐也告诉记者,其当初购车的唯一要求就是不能因为各种小毛病去维修,而实际驾驶感受与家里原有的豪华车相比,其实一般人也感觉不出差别。 记者梳理市面在售的一些主流车型看到,小排量发动机在动力参数上并不弱,而油耗却低得惊人,尤其与同级车型相比,完全符合消费者对于家用车的需求。例如最近刚刚上市的丰田TNGA架构下卡罗拉/雷凌1.5L车型,其油耗表现不仅超越竞品,甚至比同门车型的1.2T版本更低。此外,目前市场上小排量高效动力的覆盖也不再局限于轿车,已逐步延伸到SUV、MPV领域。 记者同时从技术专家张格雷所投资的汽修店数据分析了解到,其店2018年到2020年(前11个月),搭载小排量发动机车型的数量是逐年增加,这不仅体现在绝对数上,也体现在同比增幅上。张格雷特别提到:“相比纯电动,在成本控制、可靠性、全生命周期使用成本等方面,小排量发动机车型有显著的优势。” 正如张格雷所说,豪赌某一种技术方案,无疑是有风险的。要在未来移动出行市场中立足,汽车企业不能有任何技术短板,要有纯电动,也要有小排量。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发动机小排量化的全面普及,以及消费者基于更多对产品的体验之后,将会慢慢改变心态。有句话说得好,一旦节点来临,所有的技术储备都将转化成不可阻挡的消费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