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笔尖下的曙光——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进步报刊选萃专题展

来源:新快报     2021年07月04日        版次:A10    作者:潘玮倩

    

    

  ■收藏周刊记者 潘玮倩

  2021年7月1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联合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共同举办的“笔尖下的曙光——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进步报刊选萃”专题展览,在该馆北三楼专题展览厅正式开展,展期为7月1日至8月8日。

  展览分“一声炮响”“导路先锋”“大革命洪流”三个部分,通过《新青年》《广东中华新报》《每周评论》《劳动界》《广东群报》《共产党》《先驱》《劳动周刊》《青年周刊》《向导》《中国青年》《中国军人》《工人之路》《政治周报》《中国农民》等15种进步刊物,展示20世纪初期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以笔为枪,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的艰辛历程,藉以激励今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展览共展示三馆馆藏52件/套珍贵文物,其中包括热播剧《觉醒年代》中李大钊吟诵的《青春》一文、1921年春《新青年》迁到广州后出版发行的第8卷第6号、1923年由瞿秋白翻译中共三大闭幕时首次在中国唱响并流传至今的《国际歌》歌曲、1925年李之龙在《中国军人》刊登的《陆军军官学校招收女生问题》一文等。

  李大钊《青春》原文

  该文发表在1916年9月1日《新青年》第2卷第1号。李大钊在文中热情洋溢地号召广大青年“要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国际歌》曲谱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每当音乐响起,绝大多数人都会立马想到它的名字——《国际歌》。1923年中共三大会议闭幕时,由瞿秋白翻译的《国际歌》在大会上唱响。事实上,瞿秋白翻译的这首《国际歌》,在歌词上与今天已经有所变化,具体是什么样的?可以来看本次展览展出的瞿秋白译《国际歌》曲谱(刊登在1923年6月15日《新青年》季刊第1期)。

  ■本版图片由广东省博物馆、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