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处处桃源境 |
■农家小院 |
《客家瑰宝》涵盖了具有客家特色的建筑,不限于梅州地区。事实上,客家地区的范围比较广,比如福建的闽西,然后粤东北,主要就是梅州了,然后就是粤北,还有赣南。从画面的布局来看,左上角是粤北和赣南的大围,右边的是闽西,中间则主要是梅州地区的。梅州的围屋特点主要是前面平,后面圆,而福建的则多是全圆的或者全方的。 |
■前年银杏 |
■守望家园 |
|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有人开玩笑地说彭强华是“纸上房地产建筑商”,他也有“彭围屋”的别称。建筑确实是一个地方的民间智慧的结晶,所体现出来的样式与特色,几乎都是这个地方民众审美的映照。彭强华也意识到这一点,与其说他的建筑是山水画中的点缀,还不如说山水在他建筑面前,实际上只是个映衬。谈及此,他告诉收藏周刊记者,“对客家建筑很熟识,对客家的点点滴滴都很有感情。要体现一个地方的风情特色,建筑是很重要的。而且画瓦面,我是比较有体会的,肌理处理得比较丰富,已经做到与别不同。” “体现地方风情特色,建筑很重要” 日前,“梅县红——人文国画长卷暨‘家乡情’彭强华美术作品捐赠展”在梅县区文体中心举行。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客都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彭强华捐赠50幅个人美术作品给梅县区博物馆馆藏。彭强华介绍,梅县区政府承诺在新博物馆建成竣工后在馆内划出500平方米的面积作为“彭强华美术馆”展出其捐赠作品,“作品是自己对家乡感情的投射,能够捐给家乡博物馆,也是作品最好的归宿。”他说。 事实上,多年来,彭强华的作品一直备受各大权威机构青睐,他的油画作品《人民力量的检阅》、中国画《战友》均现藏于广东美术馆,中国画《孙中山大元帅》则为广东省政协收藏,而中国画《炊烟缭绕客家村》更被中国美术家协会收藏。 但多年来,彭强华为人低调,默默地以家乡作为描摹对象,用笔墨讴歌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而一房一舍更是他表达的主要对象,他说,“对客家建筑很熟识,对客家的点点滴滴都很有感情。要体现一个地方的风情特色,建筑是很重要的。而且画瓦面,我是比较有体会的,肌理处理得比较丰富,已经做到与别不同。” “画山则情满于山,画水则意溢于水” 1943年10月,彭强华出生在梅县长巷彭屋一户普通人家。从小喜欢书法,伯父是当地的文人,逢年过节他都会为周围的邻居写对联,所以,从小耳濡目染,受伯父影响,小时候的彭强华协助伯父之余,也拿起了毛笔,默默地走上了艺术之路,“从那时候开始,我练书法就没停过。” 此后,彭强华不但通过努力考上了广州美术学院附中,后来更顺利入读广州美术学院,在艺术上得到了学院的系统训练,因此,他具有扎实的造型功底以及很好的色彩能力。 1968年,彭强华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汕头牛田洋军垦农场锻炼,1969年7月28日当地遭受特大台风大海潮袭击,差一点命丧黄泉,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随后于1971年5月戏剧性地被广州军区美术组持招入伍。 1985年,彭强华转业到地方进而转入中国画创作,从此,他便立足于从自己的生活感受出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熟悉的创作母题——客家风情。 他说,“我生长在客家地区,在那里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我多次故乡行,徜徉于客家田园山水,乡道之间,那早春晚秋,晨雾晚霭都令我慨叹,故乡的山水浸透着返璞归真的内涵,世代久居山乡的人,就像大树扎下的根,不管你侨居何处、漂泊天涯,游子之心总是魂归故里,我紧紧抓住这个‘魂’,把它注入我的画幅中,面对祖屋、乡井、村寨、池塘、小桥都能触发我的感情,正因为是为情而画,而非为画而造情,所以才能画山则情满于山,画水则意溢于水。” “表现出客家民居的气势和精神内涵” 在绘画表现手段方面,彭强华重视吸收传统,但不泥古法,融进西画技法,而不失国画特色,在技法上博取众长而无门户之见,重墨韵而不忽视色彩。 在墨与色的结合上下功夫,用色彩方面,除了用传统的国画颜料之外,也不忌讳用其他颜料,如水彩、丙烯、水粉等颜料,只要达到他想象的效果则无所顾忌。 彭强华介绍,客家人有其独特的民居建筑,源于中原贵族遗风——聚族而居,梅州地区主要是围龙屋。福建永定地区是土楼,有方的圆的,其他还有走马楼、五凤楼等等,它跟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云南的“一颗印”一起被中外建筑界称为中国五大民居建筑。 闽粤赣边境一带是客家人最集中的聚居地,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满山的竹林、堆满细沙的河滩、山间炊烟缭绕的客家民居围龙屋、祖屋前的晒谷坪及小水塘、后院的花头背,那“九厅十八井”的围龙屋,有的围了一层又一层,多的有五六层之多,若从上空俯瞰,仿如条条巨龙围绕,组成气势磅礴的建筑群,甚为壮观。 但随着旧民居的拆改,各地新的民居很少再使用传统的青瓦,农村盖新房,现在都喜欢用钢筋水泥的预制板搭平顶,大城市中则更时兴“片瓦无存”的整体封顶的建筑形式,“瓦当”这民族遗产,现只存于古玩收藏者或古玩市场及博物馆等处,瓦文化这一分支濒临灭绝令人可惜! 彭强华说,“我把艺术视点全部聚焦在根基最深的客家山村里,围屋小院、花影人家、小桥流水、月下果林,选择故乡一些富有诗意的画面,把客家风情画注入客家文化精神内核。我的画多从俯视角度去表现,从绘画实践中我体会到要表现出客家民居的气势和精神内涵,用俯视的角度最能表现自己的感受,从高处望去,屋脊如条条巨龙围绕,瓦脊象征龙的脊梁,也是世世代代客家精神的脊梁。” 简介 彭强华,出生于1943年,广东梅县人,196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后曾在广州军区美术组任职,后转业到广州美术学院任教,曾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广州画院特聘画家。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客都书画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