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第一一三中学校长程印贵:培养学习主动性不易 家长学生需共同努力

来源:新快报     2021年10月29日        版次:A07    作者:邓善雯 孙毅

    

  ·名校校长专访·

  ●前言

  本专栏邀请各校校长畅谈“双减”,介绍校方落实政策经验,搭建家校交流的桥梁,让校长从“一把手”的高度发声,回应家长的诉求;通过访谈校长,把各校成功经验和思考分享出来,为各校在教育探索道路上了解他校、展示自身特色提供一个平台,建立一个“双减智库”。

  程印贵

  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校长,有28年校长任职经历;中学德育正高级教师;广州市第三批基础教育名校长,广州市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市百千万名教师工程理论导师;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广东省名校长讲坛专家;江西省“果喜奖”优秀教师;3次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被评为“全国科教先进校长”和“全国优秀校长”。CN刊物发表论文18篇,5篇核心,主持广东省、广州市教育规划课题多项,2020年获东西部协作先进个人。编书和教材多部,2020年6月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专著《新时代中学责任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寄语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吃得好’‘吃得饱’。”

  “双减”落地后,不少学生、家长意识到,学习主动性十分重要,但培养这个关键的品质并不容易,需要家校共同努力。对此,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校长程印贵从学校、学生、家长三方面提出了建议,希望学校规范管理、开展活动,带动学生主动性;学生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建立自身主动性;家长参照“五项管理”,帮助学生养成主动性。

  主动性伴随人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9月开学后,新快报记者多次采访中小学生,不少孩子提出:“双减”对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程印贵认为,这种意识的转变基于教育“主阵地”的转移。“双减”前,学生即使在校内不努力学习,也能通过课外补习适应教学进度,因此容易依赖培训机构。如今,教育“主阵地”回归校园,学生们意识到在课堂要全神贯注,要用心对待作业。在程印贵看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主体发挥作用要靠学生个人,教育规律正当如此。从更深远的影响来看,自主性还伴随着人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信息化时代,知识量太大了,老师无法把所有知识都教给学生,老师必须教会学生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才能接受更多的知识。所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仅在‘双减’之下很重要,在整个人生道路上都非常重要,它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关键。”程印贵说。

  为了带动学生自主性,同时拓宽自主学习的空间,第一一三中学一方面制定各项常规管理制度、紧抓课堂教学的反馈,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邀请专家、学者、家长走进校园,开展生涯教育,开设思维讲座,举办学科创新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该校把科技创新教育的范围延伸到每一名学生的家庭,通过家庭问卷调查、在校接待、电话联系等形式指导家庭共同学习、更新知识,赋能学生创新与实践的自主性。

  通过“五项管理”进行家校共育

  程印贵称,“双减”落地后,家长内心有喜有忧,喜的是压力缓解了,忧的是害怕孩子学习落后。对此,程印贵对家长提出了5点建议:“把学习交给老师”,转变“课内损失课外补”的观念,给予老师更多信任;“把习惯留给家长”,注意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良好习惯;“把空间让给孩子”,不仅为学生提供安静学习的物质空间,还要提供心理、自主的空间;“把信心送给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不要用自己孩子的弱点跟别的孩子的优点比较,要善于发现并肯定孩子的优点和闪光点;“把理解送给学校”,家长要明白学校是一个大集体,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统一的管理,这些制度不可能符合每一名家长的要求,因此需要家长求大同存小异,支持学校和老师。

  此外,程印贵还提倡用“双减”政策配套出台的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来进行家校共育。比如在阅读管理方面,老师要推荐阅读书目,布置非书面任务让学生完成;而家长回家后要配合进行亲子阅读,共同培养孩子自主阅读的习惯。作业管理方面,老师精简作业后,家长可以利用多出来的时间带孩子参观图书馆、博物馆、企业,让孩子学到在校内学不到的知识,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对话“双减”

  学生层次分明 老师须因材施教

  新快报:据我们观察,中学生有两种状态:一种是主动学习,另一种是对学习不太热情。校方有什么办法既达到“减负”目标,又拓宽主动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被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程印贵:实际上,学生不是只有主动、被动两种形态。有的学生在外力作用下能主动学习,有的在外力作用下也不一定能主动学习。学生的层次是分明的,要求老师必须因材施教,分层进行辅导。

  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我们学校要求老师在讲课时要兼顾成绩好和成绩差一点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吃得好”“吃得饱”。

  为了让学生在“双减”之下扩充知识面、学得更好,我校开展了系列活动。从去年9月开始,我校开展了“学科技能认证”工作,要求每一个学生除了学好文化知识,还必须掌握应知应会的技能。比如:对于语文、数学等9个文化学科,我们要求每个学生在每个学科至少掌握一项技能;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我们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两项技能;劳动教育、国防教育以及志愿者行动,我们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必须过关,这样,素质教育才能全面落地实施,才能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实现我校提出的“天圆”教育的育人目标。

  新快报:“双减”后,第一一三中学开展了多场研学活动。我们的教学为什么要突破传统课堂?走出校门对于学生来说会有哪些好处?

  程印贵: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几十年,国家的要求是:不仅要学好学科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我们既要抓好校内的学习,又要抓好学生校外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们学校主要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把家长、各界精英、专家请进学校,和师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仅2020学年,我校一共邀请了28名家长来校开讲座,还邀请了58名家长的(工作)单位代表来校开展“职场争霸”模拟职业招聘会。我们组织学生到南方电网、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参观,要求学生到自己家长所在的单位去体验父母的工作。这既是教育客观规律的要求,也是学生培养能力的必要途径。

  ■策划:新快报记者 陈红艳 辛捷恺 ■采写:新快报记者 邓善雯 ■摄影:新快报记者 孙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