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碧桂园“三大培训工程” 成就新农人的“就业创业梦”

来源:新快报     2021年11月30日        版次:T14    作者:潘芝珍

     ■碧桂园田东县催乳技能培训举行结业仪式。

     ■韦春雨在广西第六届农民工技能大赛荣获三等奖。

     ■韦春雨大姐的粉面店。

     ■一名南粤家政培训班学员在养老服务中心结业后,其专业服务得到老人赞赏。

  @碧桂园集团

  广西

  韦春雨的肠粉店门脸不大,但名气不小,店面附近几条街的居民,都知道在这里能吃到正宗的广东肠粉。

  “粤菜师傅教的配方,带点甜味,小孩子爱吃。”开盒、浇汁、插筷子,满面笑容的韦春雨一气呵成,几分钟便递出十多盒肠粉,放在餐台上的手机,也“叮叮当当”凑着热闹,“收到4元”“收到3元”……

  戴着厨师帽,依靠小店里几元一份的素肠粉,韦春雨在去年摘掉了“贫困帽”。“要感谢碧桂园集团的培训,没师傅教,我这小店早就关门了!”她相信,有手艺就有收益,眼前小档口,日后一定能做大。

  不仅是帮助韦春雨脱贫,2020年6月30日,碧桂园集团在“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中再捐赠6.8亿元助力广东扶贫与乡村振兴工作,多项以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为目标的培训项目在广西百色、河池落地,数万名原建档立卡的“韦春雨”满怀热情参加粤菜师傅、南粤家政、电工、焊工等热门技术培训,学得一技傍身,开启幸福生活。

  小生意里有大愿望

  韦春雨是广西河池市大化县雅龙乡人,2006年,她与丈夫南下广州,在白云区一家工厂的流水线上谋生计。“家里穷,出来打工,日子才好过些。”她说,工厂外有一家肠粉店,便宜又好吃,每次加班错过食堂开饭时间,她都会去吃一份素肠粉,“那时就想,如果有钱能在老家开个店,肯定有客源。”

  2019年,韦春雨梦想成真。夫妻俩拿出压箱底的辛苦钱,在大化县第三小学门口接手了一家店面,摸索着开了一家粉面店,“一直卖肠粉,生意不太好,每天只能卖20多斤。”由于地理位置还算占有优势,小学生有吃早餐的需求,韦春雨积攒了不少熟客,收入勉强应付生活。

  然而,新冠疫情终结了小食店不温不火的生意,韦春雨忧心不已,一度想关门放弃。“当时很纠结,不知该怎么办。”她笑着说,如果不是了解到碧桂园将培训班开到了“家门口”,小店早就歇业了。韦春雨报名参加的是第二期“粤菜师傅”技能培训班,“我问过首期学员,知道他们扎扎实实学到了本事。”韦春雨很珍惜免费培训的机会,她一心想提升厨艺,把自己的小店好好经营下去。

  受训的一个月里,粤菜培训陈师傅对这位从不迟到早退,听课分外认真的大姐印象深刻,“她很用心,每一次实操都精益求精,学习效果很不错。”

  师傅果然没看错。当年8月,韦春雨参加了广西第六届农民工技能大赛大化县初赛,学有所成的她在“中式烹调师”项目中获得优秀成绩。

  “粤菜色香味俱全,原滋原味不辛辣,刚好符合大化人的口味。”如今,韦春雨的小店每天能卖出100多斤肠粉,不少小学生常常在粉面店吃早餐,附近居民也常常光顾,韦春雨的收入明显提高,她计划攒钱扩大店面,将学到的粤菜、广式面点也加入经营范围,“做全我学的品类,收入一定可以再翻一番。”韦春雨相信,眼前小档口,正在擦亮“粤菜师傅”招牌,靠货真价实的粤菜,日后一定能做成大店面。

  催乳师也要强内功

  事实上,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2016年已在广西成立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办公室,并与广东省扶贫办、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办、工商联等单位积极沟通,选定在广西百色市田阳区、田东县,河池市巴马县、大化县开展“4+X”精准扶贫项目。碧桂园集团桂西区域在上述四(区)县开展的“就业扶贫”项目,学习和引进了广东省开展的“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和“南粤家政”三大培训工程,实现了前期“技能培训”精准扶贫项目的再升级,以“劳务协作”的新模式高质量推动东西部协作向纵深发展,成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城乡融合的新抓手。

  技能培训让韦春雨找到奋斗的方向,并抱定决心,要靠粤菜成就自己的事业。而参加过“南粤家政”培训的黄小蜜,则在学习和尝试过“催乳师”后,选择重返校园,为自己的职业规划更大的舞台。

  “我是中专生,毕业后投了29次简历,才在田东县一个诊所找到工作。”黄小蜜是90后,很有冲劲,得知碧桂园在田东县免费开办家政培训班,马上报读了催乳师培训班。经过13天的打磨苦练,黄小蜜以优异成绩结业,不仅获颁“催乳保健师”证书,还被评为优秀尖子学员。“有了证书,在诊所里的底薪也提高了。”她笑着说,“不光为了赚钱,更多的意义在于帮助需要的人。”黄小蜜说,一名优秀的催乳师,须具备一定护理知识,今年9月,经慎重考虑,她决定重返医科学校读书,“通过这次培训开拓了视野,也了解到外边有很多机会,为了抓住机会,应该提升自己的学历。”黄小蜜希望补全自己的专业技能,也为今后工作打牢基础。

  扶上马还要送一程

  27岁的罗安顺是碧桂园扶贫专职扶贫队员,过去3年零3个月,他见证了对口帮扶(区)县的巨变,也见证了碧桂园精准扶贫项目在这里落地生根、散叶开花。“我从贫困的农村家庭走出来,感受过党和政府的关怀,也得到过来自社会各界的帮助,所以大学毕业在碧桂园工作后,我主动申请来广西参与精准扶贫工作,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尽一份绵薄之力。”

  韦春雨在微信朋友圈发的每一条“生意经”,罗安顺都去点赞;黄小蜜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他也都有了解。“扶上马,还要送一程。对参加碧桂园‘三大培训工程’的每一个学员,我们都这样对待。”他说,只要有劳动能力、有外出务工需求、有强烈脱贫意愿的农村劳动力,都可以参加碧桂园免费的技能培训,并在培训结束后享受全链条、全流程式就业服务。

  据了解,碧桂园培训项目以“4+1+1”的工作模式保障具体实施,即四大特色教学、一大服务亮点、一大就业奖励。其中四大特色教学指“送教下乡”“时间自由”“订单式培训”和“真材实教”;一大服务亮点即“五星级就业服务”,做到“一月一回访,就业必回访”;“奖励就业带头人”则指一次性带动10人出外就业的奖励3000元,一次性带动20人以上出外就业的奖励8000元。

  碧桂园桂西区域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至2021年间,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相继在田阳、田东、巴马和大化四县(区)开展“三大培训工程”。截至目前,“三大培训工程”已开班241期459个班,有18231名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17614人取得职业资格证,实现就业11538人,其月工资在2500元-10000元不等,平均增收20%以上。

  / 采写: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 / 责编:马壮 / 美编:陈凤翔 / 校对:池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