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关注学生成长需求

来源:新快报     2021年12月07日        版次:A16    作者:邓善雯

     ■《魔法语言》班会课利用角色扮演、头脑风暴、联系生活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表达、沟通,以促进学生家庭亲子关系的改善。

     ■《合作让我们更快乐》一课设置“头脑风暴”环节,李加佐老师设置了六个任务,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模拟接待外校老师的工作。

     ■《自控力大闯关》课上,任课教师刘亚萍让孩子们闭目冥想,厘清自己内心的渴望和困难。

     扫一扫获取 更多教育资讯

  全国两大经济大区联动,关注中小学德育教育

  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拓宽德育交流平台,提升德育工作格局,12月6日,今年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全国百强区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和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再叙“山河对话”。活动聚焦育人方式与教育生态变革,通过德育经验分享、大咖专题演讲、德育公开课、德育沙龙等形式开展。

  ■新快报记者 邓善雯  通讯员 天教宣

  双城对话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触摸孩子需求

  现场,天河区和南山区领导分别介绍了本区德育经验。据悉,本次论坛是双方二次联手举办,主题为“关注学生成长需求,助力学生自主成长”,旨在齐论教育生态新创建,共谋区域教育新发展,助推广深两地“双城联动、比翼双飞”。

  为什么广深两大经济引擎聚首会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关注学生成长需求,助力学生自主成长是教育必须回答的问题。”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海鸿在致辞中表示,教育的对象和中心是学生,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困惑,唤醒、激发学生的自我,让孩子学会自我接纳、自我管理、自我成长。据介绍,近年来,天河区在德育方面推动“正面教育”和“立志教育”,就是希望通过日常的、具体的实践解决学生成长中面临的困惑,包括行为习惯、学习动机、亲子关系、家校联动等方面。

  记者了解到,今年论坛增加了8节班会课,教孩子怎样与家长沟通、管理情绪、管理时间、如何自律达到目标等,就是要“接地气”地真正触摸到孩子的需求,解决孩子的困惑,减轻孩子精神和心灵的负担。

  中共深圳市南山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南山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杨珺通过视频连线表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育要从“饥饿逻辑”向“小康逻辑”转型。只有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成长需求,才能精准用力,高质量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更好地助力学生自主成长。南山区教育局和天河区教育局两位分管德育的负责人也在现场对各自开展的德育工作进行分享。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陈登福作主题报告表示,在他看来,教育质量的第一标准是身心健康;教育的第一要务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要达成这个目标必须抓好两件事:一是队伍建设,二是家校协同。

  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建辉作主题分享时表示,通过深度调研,发现当前学校德育最大的挑战是,在开放与物质丰裕的时代,学生价值取向多元,精神追求缺失,内在动力不足。“反思我们的教育,最大的问题在于,长期以来,忽视对人深层内在的关切,忽视人的成长困惑与需求,缺乏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引导,没有很好地教育学生将个人成长需求与国家的发展需要结合起来。”对此,他分享了天河的做法:树立“孩子有笑容”这一个目标,整体推进立志教育和正面教育。从实现自我主动发展、领会国家发展使命、树立远大奋斗理想三个方面,系统构建覆盖中小学一体化的立志教育目标。

  经验交流

  德育公开课教学生管理情绪和时间

  当天下午,活动分别在广州中学和华阳小学开设分会场,来自广州中学等8所学校老师带来了独具特色的公开课,课程分别围绕时间管理、情绪、自控力、沟通协作等内容开展。

  在中学分会场,来自广州市长兴中学的刘亚萍老师给初二学生带来了《自控力大闯关》的班会课,帮助初中同学们锻炼和培养控制力。刘亚萍引出著名的延迟满足实验,指出自控力“第一关”是延迟满足。在讲自控力第二关时,刘老师用心理学研究证明,自控力来自大脑前额叶皮质,是一种“肌肉模型”,可以通过锻炼加强。此时,有同学联想到自己“烧脑”的训练,如练琴、看书等,如果一开始在家长的督促下坚持下去,长此以往,就能养成自觉练习、自觉阅读的好习惯。刘老师总结说,培养自控力第二关是咬紧牙关,坚持不懈。她还让学生用任务卡填写21天任务表。刘老师对学生强调,提升自控力第三关是写出自己的困扰和担心,明确自己的行动方向,放下思想包袱,专注于当下。来自深圳和天河的教师也各自带来了精彩课例,如通过角色扮演化解家庭矛盾的沟通课、通过群体游戏培养孩子团队精神的合作课等。

  课例展示后,深圳南山区教师代表朗丰颖表示,班会课是学校教育中一门“没有教材、没有标准”的课,老师要根据年段不同、学生不同、所需不同,因材施教。她认为,德育的本质是孩子自我构建的过程,遇到问题要先解决心情再解决问题,转换思路后寻找办法。

  华南师范大学中小学德育杂志社社长兼主编王清平为班会课的设置提出了三点建议:“系统地设计班会课,充分发挥班会课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因班制宜实施班会,真正关注了解学生的需求,让学生真正站在班会课的中央;让班会课成为班主任专业成长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