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鹏飞 草书七言联 |
■刘寿堂(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 民国以前的书家大都具有以诗词修养为标杆的传统文化修养,而今天的书家,能做到诗词书法均达至较高境界的却并不太多。叶鹏飞先生可谓是以诗词修养贯通书法大道的一个特立独行的书家。他曾写有《书法自古传文脉》一文,文中写到:“当代书法正进入展览主义的时代,书法家的知识结构非传统意义上的文人已成为普遍现象,书法作品有墨无翰成为了当代书法的特色之一。”他看到了当代从事书法的人传统文化缺失所产生的弊端,因而自身便身体力行,从跟书法结合得最紧密的诗词入手,孜孜以求,打通诗词和书法之联系,从而实现诗词中见书艺之韵味,书艺中窥诗词之灵动。 关于书法与诗词创作的关系,他总结为五点: 第一、书法取法要切合人性。他认为,一首好诗,第一个人把它写成作品是好的,但大家都写这一首的时候,就麻烦了。如违背人性去写字,作品往往会背道而驰。钟繇的字外鼓,王羲之中宫收紧。有人用笔轻松,从帖开始;笔性重的,可从篆书开始,这是天生的。笔性很重要,比如写行草书,文词内容和书法风格要达到高度的默契才行。秀气的人写曹全碑,豪放的人写行草,写“大江东去”就有气势。 第二、书法创作要选择合适的诗词。他略带调侃地说,《全唐诗》中能供我们写书法作品的也就两三千首。“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不能挂家里,“儿女共沾巾”“落花时节又逢君”也不行吧?“春风十里扬州路”是青楼诗。因此,我们学诗词书法,要多查鉴赏辞典。杜甫的“三吏三别”是政治高于艺术;唐诗中出现“章台”字样就不要写它了,那是青楼的别称、李商隐的无题诗很多是写跟青楼女子的恋情。 第三、在善学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叶鹏飞认为个人风格是自然形成的。每个人都有风格,符合书法要求的风格才是好的书法。以前的老书家,为什么会退步?越写越差?你不临帖,一旦形成习惯后就很难改,成为习气。如果你认为是特点,别人认为是习气时,就要注意了。学颜的人,有几个学成功了?只有何绍基把颜真卿写出趣味来了,翁同龢把颜写死了。康有为有革命勇气,用笔是“滚”下来;梁启超把魏碑雅化了;齐白石把篆刻的“冲刀”做到了极致,但你学不出来。 第四、读诗练字要感受时代气息。“看书法,要看一个时代的印象”。当代书法家的字很难做鉴定,为什么呢?学弘一,十天可以学像,但气息学不来。谢稚柳60岁学张旭,后来把张旭的神态学到了,因为他是写自己诗词最多的书家,诗词帮助他理解了书法的神韵。 第五、要营造作诗的氛围。叶鹏飞说他喜欢坐慢车,坐飞机太快了,一想到几句好的诗想记录下来,结果就到站了。张大千经常要求谢稚柳题诗,这就是一种时代的环境。古人信札,有的看不懂,其实是一种唱和,那就是诗心。因此,写好诗要有文化底蕴,又要有才气。写书法时,遇到难写的字,要懂得“虚化”或“浓墨”处理。 叶鹏飞强调诗词的魅力在于根植于时代生活。如果将诗词局限地理解为唐诗宋词一脉,那么,这样的书法创作题材、这样的诗词境界必将泯灭它的生命力。这样的治学思路可谓是另辟蹊径,在书法史学上具有开山立派之意识,同时对于书法艺术和诗词创作的内在规律具有透彻的历史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