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著名潮剧艺术家姚璇秋逝世 曾说一辈子要为潮剧事业奋斗终身

来源:新快报     2022年07月03日        版次:A14    作者:梁志钦

     ■《春草闯堂》中饰演李半月

     ■姚璇秋(右一)在潮剧电影《荔镜记》中饰演黄五娘

    

     ■姚璇秋(左)指导新加坡学生李诗瑶

     ■姚璇秋寄语潮剧文化

  “海内外凡有潮音之地,无人不闻姚璇秋”。昨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剧代表性传承人姚璇秋在广州逝世,享年88岁。常伴姚璇秋左右,现任广州青年作家协会副主席的黄剑丰表示,“姚老师走得轻松,之前没有任何征兆。昨晚(7月1日)跟家人吃饭还有说有笑,饭后八点多说头有点晕,然后呕吐,出现昏迷,救护车送到医院,十二点多医生下达病危通知,今天(7月2日)早上七点零五分安详离开。走时面容安详,没有任何牵挂。”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世上再无姚璇秋”

  姚璇秋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代潮剧演员,她成名较早,1959年,年仅24岁便先后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同时也得到了梅兰芳、欧阳予倩、郭沫若、老舍等文化艺术界大师的好评。数十年来,可谓“海内外凡有潮音之地,无人不闻姚璇秋”。让人痛惜的是,7月2日,如此一位影响巨大的潮剧艺术家,却永远离我们而去,不得不让人哀叹“世上再无姚璇秋”

  前年,姚璇秋曾接受收藏周刊记者专访,她一举一动的优雅,行为举止的大方,待人接物的得体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还多次强调,“我只是个普通演员,做好潮剧演员的工作是我的本分。”

  在姚璇秋逝世后,黄剑丰感叹,“姚老师,您是守约的,您说一辈子要为潮剧事业奋斗终身,要为潮剧不停奔走,只要潮剧需要你,您会随时站出来,这些您都做到了。”

  “雅歌妙舞动京华”

  姚璇秋生于1935年,在家中排行第八。抗战期间,失去双亲,真正能照顾她的兄姐无几,虽然父母未为其留下珍贵财富,所幸,天生的好嗓音和对潮剧的喜爱让她迎来了改变一生的机会。在“童伶制”被取消的同时,她被潮剧界的有心人陈炳光发现,吸收到当时最有名气的职业剧团——老正顺香班。从此,开启了潮剧生涯。

  新中国成立之后,潮剧也迎来了发展的高峰,一改以前依靠口授相传的传承方式,传统的剧目、材料以及道具名称等逐渐整理成册,规范并成熟了潮剧的表演。

  1955年,正式入行不到3年的姚璇秋跟随戏班到广东宝安(即现在的深圳)表演,当时也有不少香港“潮人”前往观看,看完之后大为惊讶,对姚璇秋等的演出纷纷表示赞赏。

  同一年,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从日本回国途经广州,恰逢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上演潮剧,姚璇秋演了《荔镜记》里面的主角黄五娘,给梅兰芳留下了深刻印象。两年后,姚璇秋随团到北京演出,梅兰芳再次对姚璇秋的演出大加赞赏,并题写“雅歌妙舞动京华”七字进行高度评价。

  “一曲宋元遗韵在”

  “一曲宋元遗韵在,冠山韩水此情长。”(注:冠山是指汕头澄海的一处千年村落)老舍先生的诗句不但勾勒了潮剧历史,更导出了其中潮剧的文化内核,在潮汕文化中,潮剧所起的“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几乎是其他艺术门类难以比拟的,这也是潮剧在历代中均能深入民心的原因之一。不少潮剧里的角色、故事成为了家教中被引以借鉴的最佳例子,滋养了潮汕人的人文精神。

  王金真的温顺贤淑、黄五娘的真诚多情、苏六娘的坚贞执着、李梨英的丹赤情怀、陈壁娘的柔肠侠骨、江雪琴的威武不屈、王凤梨的深情壮志……姚璇秋之所以深得人心,正是因为她以惊人的毅力和禀赋,塑造了一批情志各异、性格不同的艺术形象。其中,在《扫窗会》《荔镜记》《苏六娘》《松柏长青》《辞郎洲》《江姐》《万山红》中,都由她担纲,创造了诸多令人难忘的角色。

  多年来,来自新加坡的李诗瑶、马来西亚的吴慧玲等,多位潮剧演员从外国专程找到姚璇秋“跨国拜师”,成为行内佳话。

  谈及具体的传承,姚璇秋认为,经典剧目必须要一个一个传承下去,“要承前启后,我承接了前辈的技艺,我也有责任、有义务把经典继续传下去,把新人培养起来。”在她看来,《扫窗会》为潮剧标志性剧目之一,较完整地保留了潮剧传统曲牌、唱腔音乐和表演艺术。而当年,也是这部剧,奠定了姚璇秋作为潮剧青衣名旦的地位。

  姚璇秋介绍,“潮汕群众非常喜欢潮剧这个剧种,潮剧和潮州音乐共同繁荣了地方文化,丰富了地方艺术。” 她说,潮剧有近六百年的历史,有强大的生命力,现在更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发展尤可期。

  关于潮剧

  潮剧,又名潮州戏,是使用潮州话演唱的一个古老的汉族地方戏曲剧种,于2006年入选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潮剧因受弋阳腔(高腔)的影响,至今仍保留高腔剧种特有的帮腔形式。潮剧行当齐全,其中以生、旦、丑最具地方特色。

  潮剧戏服的特点:

  1.重视身份官阶和等级的区别,并反映在戏服的样式、颜色、图案花纹上。潮剧戏服的等级标志有严格的界限,不能逾越。

  2.潮剧剧目大多描写宋、明时期,因此戏服多以明服饰为基础,参用剧目所描述朝代的服饰特点。按时间划分大致是春秋到汉代、隋唐五代、宋至明代、清代。除清代服饰特点突出外,其他都在明服饰上做小修改。潮剧戏服是古代服饰的美化和艺术的再创造。它以明为主,又糅合了上至汉代下至清朝的各个朝代服饰样式,创造出特殊的服饰系列。

  人物介绍

  姚璇秋,1935年-2022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潮剧打破“童伶制”后的第一代女旦之一,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于1989年、2010年荣获中国首届金唱片奖和广东省首届文艺终身成就奖。姚璇秋,1935年-2022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潮剧打破“童伶制”后的第一代女旦之一,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于1989年、2010年荣获中国首届金唱片奖和广东省首届文艺终身成就奖。

  记者手记:

  举手投足间散发着雅气

  两年前,记者与姚璇秋有过一次深入的专访。还记得那次由于她的行程安排太满,最后决定将采访时间安排在她与一众好友用餐完毕时。记者按大致约定的时间赶到,在餐馆的一个角落,与姚璇秋进行专访。这样的无缝对接,在我们感到歉意时,姚老师却表现十分热情。她待人接物的态度,落落大方,有条不紊。

  她举手投足间均散发着一种雅气,采访前,她让助理把手机的前置摄像头打开,轻轻地整理了一下发丝与领口,尽管她已是耄耋之年,但采访的一个多小时,一直保持着一个优雅的固定坐姿,相当得体。虽然她大半辈子都在舞台上度过,但日常的她,仍带点内敛含蓄,或许这也是潮汕人民较为明显的谦虚与朴实。

  她说,只要对潮剧文化有积极推动意义的事,她都愿意做,都乐意做。采访过程,姚老师思维清晰,尽管普通话不算标准,偶尔夹有潮汕用语,但谈吐流利,采访结束后,她拿出本子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愿潮剧文化更好地传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