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中石(左)与莫颂军合影。 |
■莫颂军(左)与杨军(右)在《清端园》刻石前合影。 |
■莫颂军榜书《九龙山》 |
■莫颂军(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会员、省书协理事)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统筹 2006年初, 雷州市政协有关领导找到我,向我介绍了雷州市政协正在牵头镇村在附城镇南田村陈瑸故居周围筹建“清端园”的计划,托我找个全国有名的书法家来题写“清端园”这三个字,用来刻石置于园区。当我了解他们的设想之后,立即很乐意地答应下来。的确,我当时已忝列中国书协会员、广东书协理事、湛江书协副主席,在书法圈内有着较广的人脉,想请个有分量的书法家来题写这三个字,应该不难,不妨一试。说来也巧,自从接了这个“单”,我便成了南田村的常客,更成为早期参与创建清端园的一员。 受人之托当忠人之事。自古匾额题字是很讲究的,纵观全国有名的园林,均赖名人名家题字来增色,以求互为表里,相得益彰。 陈瑸公位居南粤先贤之列,在康熙朝官至封疆大吏,更是被雍正朝树为有清一代居官的楷模,对后世的廉政建设和台海情谊有着深远的影响。选择题写“清端园”三个字的必须是当代在书坛享有声望的一流书家才相匹配!经过一番筛选,我便锁定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欧阳中石先生,他既是当代著名书法家、京剧表演家、教育家,且是在大学里开设书法学本、硕、博三级学位的先垦者,是书法学科的重要创建者之一,门生众多,誉满书坛。如何才能跟老先生取得联系呢? 于是,我想到了当时在湛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从事书法教学工作的杨军老师。他跟我交情不错,且他之前在首都师范大学读硕士时的导师就是欧阳中石先生,如今又考回母校正在随欧阳先生攻读博士学位。当我打电话联系上他并表达想通过他穿针引线请欧阳先生题字的意愿时,他很乐意,并建议这是政府行为,最稳妥的办法就是以市政协的名义直接给先生发个邀请函,以表达我们的诚意。随后我便将此建议向政协有关领导汇报,领导们欣然同意,于是我便着手替政协办草拟函件,定稿后盖好章,第一时间寄往北京。信件寄出后不久,便收到杨老师的来电,说先生看到邀请函后很爽快答应题写。 一阵高兴之余,我便建议杨老师,如先生题好字后,请他按作品原大复印出来,先把复印件给我们寄来,以便刻石急用,原件暂且留在先生那里,我们会尽快择时上北京一趟,专程登门拜访先生,再顺便把原件取回,以示对先生的尊重。 大约是当年5月,我们便收到杨老师寄过来的作品复印件,随即付之刻石。杨军老师暑假返湛,一直挂着此事,便跟我约好专程下雷州一趟,我陪他到南田村走走,在刚刻好不久的“清端园”石碑前照了好几张合影,以便他返京后回复欧阳先生。很巧合的是,当年9月份,我有幸公差到清华大学参加培训。趁此良机,我便约好杨老师,提前跟欧阳先生预约一下,定妥时间后,我便向带队领导请了半天假,打车到首都师范大学,由杨老师引荐,登门拜访欧阳先生。 当年先生78岁,精神矍铄,跟我一见如故,谈笑风生,和蔼可亲。至今我还依稀记得,当聊及当时书坛不讲传统、妄求创新的倾向时,他随口一句:“那是沙尘暴!”先生的睿智和幽默,引起我们在座的会心一笑。当他老人家从书房里拿出“清端园”三字原作交给我时,杨老师便用随身携带的摄影机给我和先生留下了几幅珍贵的合影。作品原件取回后,除了参加必要的展览和入编作品集外,一直由我珍藏至今。 清端园建设从2006年初创至今,已走过十六个年头。2006至2012年间,为市政协主持的初创阶段,先后完成了陈瑸故居修葺、陈瑸纪念馆、陈瑸诗廊、陈瑸石像、廉池、思贤亭等配套项目建设,自是规模初具。自2013年至今,乃雷州市纪委主持建设时期,整个园区的规划在当地镇村的积极配合下得到进一步调整和优化。2016年6月,“陈瑸廉政史迹展览馆”落成开馆,同年市编办落实了园区管理建制;2018年,在湛江市纪委的直接支持和推动下,整个园区又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并将陈瑸纪念馆打造成陈瑸在台湾专题展馆。从此,清端园已成为湛江皆知、省内有名的廉政教育基地和对台交流基地。 2016年初,我从雷州市财政局换岗到雷州市纪委任常委,当时恰逢纪委正在紧张筹备清端园“陈瑸廉政史迹展览馆”落成开馆事宜,很庆幸自己来得正是时候,有机会见证并参与了这一足以载入史册的盛典。现在的清端园,随着乡村振兴政策落地力度的不断加强,升级的空间还很大,规划中还有许多配套项目尚待推进,可以预见,清端园的未来必定更加美好! 前年,从报道中惊悉,欧阳中石先生已于2020年11月5日仙逝,享年93岁。噩耗传来,心情一时甚是沉重,那份情感缘于他老人家对书法学科建立的历史性贡献,还有他欣然应约题写的“清端园”三个字,更有我有幸在北京他家中跟他老人家短暂的一面。斯人已去,记忆犹新。 最近,当我了解并目睹了陈瑸廉政史迹博物馆的馆藏设施已臻完善的情况后,我便决定要把欧阳先生所题的一直珍藏在身边的“清端园”三字原作无偿捐赠给馆里珍藏,这应是该作品最好的归宿!相信欧阳先生在天之灵若有知,也会对我的这一举动给予点赞的。 这是一段美好的回忆,通过拙笔一一如实地记录下来,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