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到2035年,广州将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来源:新快报     2022年08月25日        版次:A06    作者:陈慕媛 龚吉林

     ■广州南沙港。新快报记者 龚吉林/摄

  《广州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

  24日,广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邀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发改委、市港务局、南沙区介绍《广州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相关工作情况。会上透露,到2035年,广州将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南沙将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

  《规划》在空间上,强化陆海统筹和江海联动,构建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带,支撑打造珠江口“黄金内湾”;指标上,对标国内外先进海洋城市指标,彰显“老城市新活力”,构建广州特色指标体系;行动上,形成含67个项目的项目库,其中49个集中布局在南沙区,支撑南沙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

  ■新快报记者 陈慕媛

  布局 一带双核多集群

  广州市“十四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支持将南沙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也为广州以南沙为重点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了重要契机。

  为推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形成经济发展新引擎,促进老城市焕发新活力,广州于近期研究制定了《广州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

  《规划》提出,广州要构建“一带双核多集群”空间布局方案。具体为:打造沿江滨海的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带,串联以海珠区、黄埔区为中心的海洋高端服务核和以南沙区为核心的海洋科技创新核,重点发展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海洋交通运输、海洋生物和海洋电子信息等特色海洋产业集群。

  目标 2035年建成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二级巡视员黄金锋说,“十三五”时期,全市海洋生产总值从2632.8亿元稳步增加到3146.1亿元,约占全市GDP的12.6%。

  黄金锋提到 “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根据《规划》,2025年广州要打造海洋创新发展之都,成为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涉海资源要素配置中心、南海综合开发先行区、海洋产业集群高地和海岸带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初见成效。推动南沙建设南方海洋科技创新中心,支撑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

  而展望到2035年,广州将建成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创新活跃、海洋城市文化特色彰显、海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同时,推动南沙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

  指标 新增涉海行业或部门类实验室2家

  规划》围绕“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从科技、产业、生态、文化、治理和开放六个方面提出重点任务、举措和指标。

  在科技方面,广州要全力打造海洋创新发展之都。集聚国家面向南海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我国南方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加快与中科院、香港科技大学共建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指标层面,到2025年,新增涉海行业或部门类实验室2家,新增涉海科技企业孵化载体1家,涉海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350家,涉海有效专利数量年均增长率达到7%以上。

  《规划》提出要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重点推动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等海洋支柱产业形成新竞争优势,加快发展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海洋现代服务等海洋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天然气水合物、海洋新材料等潜力产业。打造一批特色化海洋产业集群,建设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到2025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

  同时,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实施陆海空间一体化规划管理。推进南沙区省级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示范区建设。强化陆海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海洋生态修复工程,构筑人海和谐的蓝色生态屏障。到2025年,滨海湿地恢复修复面积不少于1.6平方公里,海岸线修复长度不低于3公里。

  特色 形成十大海洋

  文旅新名片

  《规划》提出要彰显海洋城市文化特色。保护活化海丝文化、海商文化、海防历史遗迹等海洋文化资源。重点打造十大海丝人文地标,包括十三行、黄埔古港、莲花塔、琶洲塔、赤岗塔、南海神庙、扶胥古运河、南越国宫署遗址、光塔、南沙天后宫等。形成十大海洋文旅新名片,包括沙面建筑群、粤海关旧址、文化公园水产馆、珠江国际慢岛(长洲岛-大吉沙-洪圣沙)、黄埔国际邮轮城、广州海事博物馆、莲花山中心渔港、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大角山滨海公园、粤港澳大湾区海防遗址国家文化公园、南沙湿地公园-十九涌渔人码头等。

  《规划》提到要提升海洋治理效能。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重点打造国际海事服务产业集聚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海洋治理创新服务区。支持建设海洋综合管理公务船码头和海洋综合服务保障基地。

  此外,广州将拓展海洋开放合作格局。到2025年,集装箱铁水联运量不低于30万标箱,集装箱航线数量不少于260条,举办国际海洋高端展会5次。同时,重点将南沙区打造成为海洋经济国际化营商环境引领区。

  保障 港口货物吞吐量达6.8亿吨

  航运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体现,未来广州在国际航运枢纽建设方面有什么新思路?

  广州市港务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袁越提到,该局将准确把握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的战略定位,以南沙港区作为核心加快世界一流港口建设,将广州港这个二千多年长盛不衰的国际大港打造成为新时代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袁越说,到2025年,该局将努力让港口货物吞吐量达6.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800万TEU,进一步巩固广州港作为世界大港的地位和影响力。

  协调 推动高端创新资源集聚

  南沙区将打造为我国南方海洋科技创新中心。

  在推进南沙区发展海洋科技创新方面,广州市发展改革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处处长刘芳芳说,该委将会同市、区有关部门,高水平规划建设南沙科学城。加快推动《广州南沙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印发实施,推进中科院明珠科学园建设。以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为抓手,协调推动中科院在穗资源向明珠科学园集聚,推动更多大院大所高端创新资源加速向南沙科学城集聚,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中试和应用推广基地,与深圳光明科学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携手创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此外,该委将加快推动海洋科技力量集聚。加快推进冷泉生态系统、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广州)、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并依托建设一批前沿科学交叉研究平台,推动可燃冰、海洋生物资源等综合开发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动产业加速向深蓝拓展,打造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沙区分局局长王巍同样提到了“创新”。

  王巍说,南沙区将强化涉海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各类海洋创新成果在南沙交易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