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茅海跨海通道施工现场。 |
|
|
■大桥建设者冒着高温施工。 |
|
■建设者们精益求精保质量。 |
■磨破的旧手套见证了他们的辛苦。 |
|
■他们坚守岗位,挥洒汗水。 |
|
■下班后的建设者享受清凉一刻。 |
|
在珠海和江门之间的黄茅海上,一座世界级的跨海通道犹如巨龙卧波,神形初现。这就是正在施工建设的粤港澳大湾区又一超级工程——黄茅海跨海通道。工地上,可见大型设备和钢筋水泥,工人们埋头作业,挥汗如雨,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在黄茅海跨海通道的高栏港大桥西塔工地上,来自贵州省的雷文康和徐明建就是建设者之一。雷文康年纪稍大些,是工地上的班组长,负责指挥手下的工人进行桥塔的混凝土浇筑。由于在工地上常常需要喊话,所以他的声音要比普通工人沙哑。“他们上班时不能带手机,我可以带,在手机上收到指令后,都是一边喊着一边赶过去告诉其他人,嗓子就是这样变沙哑的。” 雷文康的手机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工作群。“我收到指令就要马上布置下去。”雷文康告诉记者,他这么多年来一直走南闯北地在外打工,最近三年都在广东工作,珠海这边的港口和大桥施工他都有参与。“我在黄茅海这个工地上刚好工作了一年,之前去了好多地方了,几乎跑遍了全国”。 徐明建今年4月才到工地上,呆的时间不长,平时在工地上什么活都干,要吊装就去挂铁钩,要浇筑水泥就上桥塔。“别看现在桥塔有一百多米了,但我上去干活就像平地上一样,没觉得有啥不一样。”徐明建表示自己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工作。 对于雷文康和徐明建来说,在海上工作跟陆地上并没什么区别,工棚就在施工的桥塔旁边,虽然是在海上搭建的,但跟岸上有长长的栈桥相连,大货车都能在上面跑。 “干活挺累的,下班后都想快点休息。不过我们一般都会留点时间给家里打电话。”徐明建告诉记者,因为不能在家里陪伴着年迈的父母,所以他每天都会打电话回家报平安,跟父母聊聊天。但老人家不会用智能机,视频不了。除非有时候哥哥在家,就能视频通话见上父母一面。 黄茅海跨海通道是港珠澳大桥的西延线。建成后,将与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南沙大桥、虎门大桥等共同组成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助力大湾区早日形成世界级交通枢纽。其中黄茅海大桥跨径720米,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跨径三塔斜拉桥。 雷文康和徐明建两人都为自己能够参与建设而自豪。他们在高栏港大桥西塔这边干活,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桥塔造型特别,是中间收窄的小蛮腰形状,不像别的桥塔那样是直上直下的。这种别致的造型他们浇筑起来要费多点功夫,慢慢收窄就要每做好一段再重新搭木板。“我来时才三十多米,现在都一百多米了,速度还是很快的。”徐明建感慨地说。 ■摄影:李洁军 夏世焱 陈昆仑 ■文字:新快报记者 许力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