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创设文化振兴研究中心 以文化资源促振兴

来源:新快报     2022年09月28日        版次:A07    作者:曾贵真 吴轶元 游齐勇 候华亮 王飞

     ■位于附城镇的寇准井是宋代历史文化古迹。

     ■驻镇工作队将把附城镇的民间文学作家、非遗传承人、农民书画家、雷歌创作人等组织起来,充分调动他们振兴乡村文化的积极性。

  广州市南沙区驻雷州市附城镇工作队深挖活化历史文化资源

  寇准井、陈瑸故居、海瑞借宿处、古驿道,古海上丝绸之路、雷州石狗、雷剧,陈瑸诗廊、靖海宫楹联艺术碑廊……走进湛江市雷州市附城镇,一个个历史文化资源令人惊叹。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一年多来,广州市南沙区驻附城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工作队”)努力深挖当地历史文化资源,从文化振兴入手推动附城镇的全面振兴。近日,在工作队的大力推动下,雷州市附城镇文化振兴研究中心(下称“研究中心”)正式获得雷州市民政局批准设立,附城镇又增添一个文化振兴引擎。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通讯员 吴轶元 游齐勇 候华亮

  ■图片:新快报记者 王飞

  历史资源丰富 亟需深挖活化

  今年65岁的郭辉明当过附城镇的文化站站长和雷歌剧团的团长,喜欢唱雷州歌,创作雷州歌。退休后,他在家乡南田村办了一个唱歌娱乐队,村民艺友们每逢活动日就来参加,轮番登台演唱。

  郭辉明告诉新快报记者,雷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繁荣时在附城镇33个行政村有106个演出点,以前一个镇有十几个剧团,现在只剩下两个,但“民间根基非常雄厚”。如何让雷剧长兴不衰,成为推动当地文化振兴的一大命题。

  不仅是雷剧,工作队驻镇一年多来,通过广泛走访,梳理发现附城镇拥有大宋名相寇准活动旧址、清官陈瑸故居、海瑞过境借宿处、古驿道、古海上丝绸之路、雷祖古庙、宋代石桥、雷州石狗、雷剧,陈瑸诗廊、靖海宫楹联艺术碑廊、高山城堡等大量深厚的文化资源,深为惊叹。

  新快报记者在雷祖诞降处旁看到一口古井,附城镇三级主任科员游齐勇介绍,这口井叫寇准井,宋朝时,当地陈司马曾在这里提水煮茶招待当时被贬雷州的名相寇准,这口井见证了两人的友谊。游齐勇说,附城镇历史文化资源很多,亟需一个专门的组织去好好地挖掘活化。

  驻镇工作队表示,一年多来,工作队通过一系列策划,逐步激活附城镇的文化振兴。比如今年6月22日,推动“广东省自驾旅游协会湛江分会附城镇自驾驿站·湛003”揭牌,这个自驾驿站将陈瑸故居、雷祖古庙、崔氏宗祠、楹联碑廊等50多个景点串珠成链,设计附城一日游路线,构建起附城“农文旅+乡村振兴”的发展新路。

  成立研究中心,汇聚各方人才

  研究中心的成立,是驻镇工作队推动附城镇文化振兴的又一大重要举措。

  工作队介绍,当务之急是壮大文化振兴的人才队伍,通过将附城镇的民间文学作家,石雕、木雕、根雕等非遗传承人,农民书画家,雷歌创作人,蒲草编织人等组织起来,充分调动他们振兴乡村文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与当地文化旅游企业、大专院校、社会团体、“两新组织”、乡村振兴组团帮扶单位以及附城乡贤、退伍军人、大学生志愿者等加强联系,充分利用附城文化资源禀赋,以文化人、以文促富。

  驻镇工作队队员吴轶元表示,附城镇文化振兴研究中心将依托雷州开放大学,开展雷剧进农村进校园、雷歌创作培训、推动中学生普及书法;同时与专家学者和文创企业开展非遗及民俗研讨等系列活动,不断拓展乡村文化振兴平台。

  “扫黑除恶挥利剑,无处遁形各黑帮,识时务者快自首,地网天罗难躲藏……”这是城北村村民为响应附城镇主办的“扫黑除恶”雷歌赛创作的一首雷歌《囚徒叹》。附城镇这几年每年都会结合社会管理等重大主题活动,发动群众创作雷歌参赛。“一等奖三百元,二等奖二百元,三等奖一百元,钱不多,但爱好雷歌的群众参与热情高涨。”游齐勇说。

  新快报记者翻开一本由雷州开放大学编印的《雷歌雷剧精选作品传唱》发现,每一首雷歌都配了乐谱,用手机扫一扫左上角的二维码,能看到视频资料,既可以欣赏也可以学唱。

  研究中心的负责人郑方隆表示,希望推动雷歌在直播带货方面的应用,在传播雷歌雷剧的过程中,好好推广当地的农特产品,既传承文化,又提升经济效益。

  万事开头难,刚成立的研究中心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驻镇工作队表示,将大力支持研究中心,携手推动附城的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