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碧水蓝天映羊城 满街胜景是广州(1)

来源:新快报     2022年10月12日        版次:A04    作者:黄闻禹 夏世焱

     ■广州,出门见“绿”。

     ■校园里繁花似锦。

     ■滨江天际线,打造世界级精品。

     ■市民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不断得以增加。

  近年来,超大城市治理、 生态环境保护在扎实推进

  前不久,中国幸福城市治理论坛暨“2022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在广州启动。作为连续获得“最具幸福感城市”荣誉的城市之一,广州一直在通往幸福的道路上奔跑前进、接续奋斗。

  幸福广州,来源于方方面面,有不断提升的城市综合实力,有不断厚植的民生福祉,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少不了优美的生态环境。

  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北回归线上的广州,珠水穿城过,一直有“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的美誉。近年来通过扎实推进超大城市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如今的广州,森林围城、绿道绕城、绿意满城、四季花城,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古往今来,城市建设的初衷与最终依归都是为了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城市处处要为人民。”

  努力探索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生态环境治理新路子,在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建设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美丽广州,建成美丽中国样本城市。

  ——《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

  海珠湿地通过“只征不转”的保护模式,将万亩果园转变为城央的“绿心”“南肺”。历经十年发展,海珠湿地城市绿肺、城区氧吧、海绵城市等功能不断凸显:PM2.5比周边平均水平低约20%;鸟类在十年内从72种上升到187种;发现两个昆虫新物种并以“海珠”命名,9个新纪录种都是在中国首次发现并记录。

  天更蓝: 

  PM2.5平均浓度 

  保持国家中心城市最优

  城市发展已进入全新阶段。从过去“人才跟着产业走”,转变为“人才跟着环境走,产业跟着人才走”。山清水秀的诗意栖居之地是吸引人才、孕育新经济的载体,也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近年来,广州连续获得最具幸福感城市美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近年来,人们惊喜地发现,在广州人的朋友圈里,“广州蓝”、落日红与颜色亮丽的彩虹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今年夏天看到了好几次彩虹,大多数都是一整条的,颜色非常靓丽。”市民李小姐说。这得益于广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大气能见度进一步提高,通透性增强。

  2020年,广州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并在国家中心城市中最优。今年上半年,广州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AQI达标率)91.7%,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升幅在全省21个城市中排第一位;PM2.5平均浓度为20微克/立方米,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中保持最优。

  这离不开广州持续推进的蓝天保卫战。印发实施《广州市2022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有序推进移动源污染防治,注销淘汰国Ⅲ及以下高排放营运柴油货车1270辆,抽查用车大户170家,遥测监测柴油车76万余辆。为有效控制工地扬尘污染,今年以来,广州检查工地近万个,督促问题工地落实整改。此外,广州还深入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对130家涉挥发性有机物重点企业进行差别化分级管理,督促39家提升整治类企业深度治理。

  未来,广州将按照“控车、降尘、少油气”的工作思路,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重点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提升扬尘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和分级管控,加快大气环境监测预警网络建设。

  水更清:

  河涌变清,碧道筑起游人如织

  水是广州城市的灵魂,也是生态环境治理中难点。近年来,广州河湖水质持续改善,一弯弯河涌变清,一条条碧道筑起,一簇簇游人流连如织。今年1至6月,全市20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197条黑臭水体保持“长制久清”标准。同时,2021年度省河长制工作考核广州获得优秀等次,已连续4年获得优秀;累计建设人水和谐的生态碧道914公里,黄埔区南岗河作为广东省唯一项目入选水利部幸福河湖建设项目。

  优异成绩背后是广大治水人的久久为功,以及广州治水体制机制的创新改革。近日,由广州市委改革办开展的广州首批十大“最具获得感”改革案例发布,十大案例涵盖多个领域,紧贴市民生活,充分展示了广州改革的成效亮点。其中,广州市水务局“河长领治、标本兼治、全民共治——广州市治水体制机制改革”案例成功入选。

  广州治水经验也不断走向全国。广州市在全省首创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相关技术处于全国领先行列,省内外多地均来调研学习。流域河长、网格化治水等工作举措均为广州首创,相关做法逐步在全省推行。

  “污染在水中,源头在岸上”。“十三五”以来,广州市共拆除涉水违建约1600万平方米,整治散乱污场所6.4万个,形成“河长吹哨、部门报到”的协同治水体系。南沙区潭洲滘涌、黄埔区宏岗河拆违后,不仅让河涌水环境提升明显,还提供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摄影:新快报记者 夏世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