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清远大崀镇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来源:新快报     2022年10月14日        版次:A18    作者:

     ■大崀镇镇长严海斌(中)、镇人大主席陈志伟(左)在松林村调研。

     ■大崀镇人大主席陈志伟(左一)、镇纪委书记毛世敏(左二)在坑塘村调研。

     ■坑塘村小公园,村民在打扫卫生。

     ■大崀镇党委书记肖剑平(左三)等深入乡村调研。

  塑“形”强“基”铸“魂”

  生机盎然的田野,美丽宜居的乡村,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走进清远市阳山县大崀镇,一条全长超过11公里的广东省“十大最美农村路”,串起了沿线各美其美的村庄,绘就了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的田园风景。

  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连续三年代表清远市接受省推进乡村振兴实绩考核(2019-2021年度),获评优秀……大崀镇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乡村,为乡村环境塑“形”;积极探索“农业+”产业模式,夯实发展之“基”;建立健全“三治合一、多元共治”乡村治理体系,铸牢文明之“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乡村塑“形” 

  提升人居环境,纵深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一场大雨过后,坑塘村新建的“同心圆”小公园,村民一早过来打扫地上的落叶。

  “以前,村里的面貌和产业都是一团糟。”坑塘村党总支部书记马国威对比今昔感慨道,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村“两委”成员顶着巨大压力,深入开展清拆整治活动,“两年,拆了30多间危房旱厕、荒废猪圈牛舍。群众看到环境变好了,现在也更支持我们的工作。”

  位于沙田村的大崀镇人大主题公园,村民三五成群,坐在乌桕、桂花树下闲话家常。原本这里是一处小公园,只不过连坐的凳子都没有。根据村民实际需求,大崀镇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支持公园进行改造升级。

  “君子之道四:行己恭、事上敬、予民惠、使民义”,在沙田村 “四德园”,村党总支部书记欧维新告诉新快报记者,“四德园”的前身是一块荒地,建成后,健身休闲设施齐全,受到村民尤其老人小孩的欢迎。

  村村有亮点,处处是风景。

  “镇党委坚决扛起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政治责任,发挥乡镇党委龙头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决打通工作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大崀镇党委书记肖剑平说,大崀镇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创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镇领导带头驻村联户,采取“镇党委带支部、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模式,推动形成“党员带头干、乡贤发动干、群众自主干”的热潮。

  引回2名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担任村党总支书记,8名村党总支书记大专以上学历,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38岁,中专以上学历达95%,致富带头人和治村能手占80%……在村“两委”换届中,一批“双高双强”年轻党员加入,使村“两委”班子的年龄结构和整体素质得到明显的优化提升。

  近年来,大崀镇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向纵深推进。已验收通过的美丽乡村66条,其中生态村1条,特色村12条,示范村44条,整洁村9条。

  发展强“基”

  打造乡村风貌带,做好生态农旅大文章

  乡村振兴既要“面子”美,更要“里子”实。位于坑塘村的百花山生态休闲观光农场,一年四季都有新鲜水果采摘,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为村里发展注入新活力,被评为“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位于松林村的月亮湾,和百花山生态休闲观光农场、茶坑水库、盐铁古道等景点,共同构成了一条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路线。

  “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农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大崀镇镇长严海斌说,依托生态、山水等资源优势,大崀镇全力做好生态农旅大文章,以点带面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为乡村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增长极和动力源。

  在松林村党总支部书记、“金牌领路人”黄火炎的带领下,松林村动员群众推进土地整治整合,实现“田成方、地成块、渠相连、路相通、地平整、机可耕”,优质蔬菜基地、无花果基地、枸杞基地等农业特色产业先后发展起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昔日田间常见的脚踏式翻水车、农家小院必备的石碾子、农耕文化“时光轴”……位于振民村的大崀镇农耕文化园,村党总支部书记冯路瑶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振民村“变废为宝”建设农耕文化园,与丝苗米产业园有机结合,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我们把大崀镇作为一个景区来打造。”大崀镇人大主席陈志伟表示,根据阳山县制定的美丽乡村风貌带建设行动方案,大崀镇着力打造长21公里的“湖光山色·诗画田园”美丽乡村风貌带,将6个行政村39个自然村串珠成链。

  振兴铸“魂”

  创新基层治理,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新快报记者走访中注意到,在坑塘村,有一处农村少见的、专人值守的交通安全劝导站,同时又集治安联防工作站、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站和微型消防应急救援站等功能于一体,构建“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切实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乡村社会和谐有序。

  乡村振兴,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政府真主导、真奖励、不包办代替,群众真主体、真投入、不缺席旁观。”黄火炎举例介绍,此前,村里商议决定拓宽上松林桥和村道,得到了村民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大家群策群力,积极让地捐款、投工投劳,建成了真正的民心工程,方便了群众出行”。

  “有事好商量,遇事多商量”“大家的事情大家办”……在大崀镇大力支持下,松林村坚持党建引领,创新乡村治理方式,建立共议共商机制,围绕当地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民生实事等重大事项,坚持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踊跃参与治理,发挥主体作用,齐心协力共建美丽家园。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住乡愁记忆;民风淳朴,乡风文明,农村发展充满活力……2019年,松林村捧回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的“国字号”招牌,实至名归。

  大崀镇乡村环境越来越美,产业发展越来越旺,离不开黄埔区政协等18个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扶,以及驻镇工作队的辛勤付出。

  去年寒冬,大崀镇最低气温为4℃~6℃,驻镇工作队积极联系组团单位为各村送去防寒防冻物资。今年龙舟水期间,队员们坚守防汛一线,协同镇村全力推进抗洪救灾、灾后重建工作……驻镇以来,驻镇工作队扎根山区,真心实意,真帮实扶,真抓实干,真金白银,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大崀乡村振兴,取得了较好成效。

  坚持党建为核,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大崀镇坚定不移走乡村善治之路,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促进农村和谐稳定,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当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  图片:新快报记者 王飞 / 责编:赖妍 / 美编:任东梅 / 校对:池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