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银行业探索碳金融按下加速键 你的“个人碳账户”能做什么?(1)

来源:新快报     2022年10月17日        版次:A22    作者:范昊怡 廖木兴

    

  覆盖绿色出行、线上业务办理、电子缴费、线上交易等

  步数每天最多可兑换180点能量,骑共享单车每笔可以获得18点能量,新能源车充电每笔可获得58点能量……近日,广州白领刘先生发现自己经常使用的银行App里新增加了“低碳家园”功能,骑单车、坐地铁、走路甚至使用电子支付都可以纳入低碳行为并转换成绿色能量记录在“个人碳账户”中,绿色能量可以用来兑换植树以及兑换自行车券等。

  今年以来,多家银行纷纷试水“个人碳账户”,从应用场景来看,已经覆盖了绿色出行、线上业务办理、电子缴费、线上交易等多个领域。专家表示,银行尝试将个人碳足迹与金融服务挂钩,有助于促进绿色消费的同时,也将进一步丰富金融服务场景;建议逐步完善相关制度安排,建立“个人碳账户”的全国标准,同时出台措施鼓励银行创新支持碳减排的产品和服务。

  ■采写:新快报记者 范昊怡

  ■制图:廖木兴

  绿色能量兑换成各种权益 衣食住行全覆盖

  “今天步行上班攒下了60个点的绿色能量。”刘先生告诉新快报记者,他正在平安银行推出的“低碳家园”新板块中积攒绿色能量,在这之前,“低碳家园”每登录三天就可以参与抽奖,“之前活动赠送积分,连续登录三天的积分就可以兑换在河北省丰宁县种一棵山樱桃树,我错过了,不过等攒够了16016点绿色能量我也可以种树”,刘先生说,“还挺期待的。”

  去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运行后,一年多来,“碳账户”俨然成了热潮。相较于“企业碳账户”,“个人碳账户”的市场关注度更高。

  什么是“个人碳账户”?“碳账户”是包含碳排放数据采集、碳核算、碳排放等级评价和场景应用等功能在内的碳减排支持体系,能够帮助企业和居民算清“碳账”,提高减排效率和意识。

  “低碳家园”就是平安银行探索建立“个人碳账户”的实践。用户在“低碳家园”中积攒绿色能量的方式主要有三类,即低碳出行、数字金融、在线办理业务,共涉及17种具体行为;绿色权益端已上线的内容包括种真树、签到抽奖、步行打卡、小鹏联名卡、助学贷款联名卡等。“区别于互联网推出的‘个人碳账户’,平安银行‘碳账户’运用丰富的零售端金融工具和绿色权益体系来运营。比如,通过单车出行积攒碳减排量和绿色能量,以绿色能量兑换共享单车优惠券,形成绿色流量的闭环。”平安银行战略发展部董事总经理卢乐书说。

  除了平安银行外,今年以来,凭借其庞大的用户数量,建设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日照银行也纷纷探索建立“个人碳账户”体系。在权益奖励方面,除了积分兑换、消费返现等,有银行还尝试根据碳积分将客户进行分级,在授信额度、贷款办理等方面提供差异化的优惠政策等。

  “这是金融机构巨大的优势”,广州绿色金融协会秘书长黄志海向新快报记者表示,银行还拥有大量个人用户和信用卡用户,更容易让“个人碳账户”落地,未来,除了提供差异化的贷款产品外,金融机构还可以探索差异化的投资理财、保险等金融产品。

  其实,商业银行入局“个人碳账户”业务之前,地方政府层面就已进行了有益尝试。今年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在政策推动下,广东、浙江、北京、上海、四川、河北、湖北等地陆续推出了包括“个人碳账户”在内的碳普惠措施。

  其中,广州在2019年正式推出“个人碳账户”,上线全国首个城市碳普惠平台——广州碳普惠平台,平台认证了20多种生活场景减碳量的核算方法,市民可在碳普惠平台上注册,并践行公共交通、节水节电、旧物回收等低碳行为,从而获得碳币(碳积分),购物享受优惠。2020年,广州公交集团羊城通公司与省碳普惠创新发展中心合作,也建立碳普惠平台,通过科学量化的方法计算市民绿色出行减排量并发放碳币(碳积分),可以兑换出行、餐饮、电商等各类权益,累计服务用户超过1500万,发放碳币(碳积分)超8亿个。

  互联网企业也相继开发和推广此类产品和服务,今年8月8日,阿里巴巴推出“88碳账户”,接入菜鸟、闲鱼、饿了么、天猫等App的碳积分,涵盖用户吃、穿、用等生活场景。

  更贴近金融属性 商业银行纷纷入局“碳账户”

  在业内看来,银行试水“碳账户”,在一定程度上也出于自身发展需求。

  “商业银行碳账户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客户管理与绿色权益有机结合,是商业与公益并举、实现帕累托改进的创新尝试。”卢乐书认为,将日益增长的低碳客群汇拢到碳账户平台上深度经营,对银行本身也是好事,这是商业和公益的良性结合。

  业内专家认为,与地方政府和互联网平台推出的“个人碳账户”相比,银行推出的“个人碳账户”更加贴近金融属性。作为一种金融服务的创新,银行“个人碳账户”将金融服务与用户在碳减排目标下进行的绿色行为连接,有助于引导推动个人消费行为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变的同时,“碳账户”的建设也将成为银行拓展金融服务场景的重要方式。

  与此同时,随着全国碳市场的启动,银行面对个人及小微企业的碳普惠金融业务发展明显提速。从客户规模来看,目前各家银行“个人碳账户”用户实现快速增长。数据显示,截至8月31日,“中信碳账户”注册用户数已达到40万,累计在线金融场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200吨。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认为,和“企业碳账户”相比,“个人碳账户”获得个人碳轨迹完全数据的难度较大。“‘个人碳账户’往往需要通过金融数据、出行轨迹等多个方面进行数据互补才能得到完整的结果”,盘和林表示,通过碳积分兑换相应礼品及金融服务权益,并记录用户在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方面产生的碳减排情况,可以让银行更加全面地了解客户生活、消费、出行等各方面“碳轨迹”,并以此帮助银行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及服务。

  在业内人士看来,多家商业银行在今年开始推出“碳账户”,通过碳积分兑换、个人绿色贷款等激励手段,布局“碳账户”市场、引流客户资源,这也是银行金融资产朝着政策鼓励的绿色金融领域倾斜的重要基础布局。“碳账户”的布局通过前期客户数量与客户信息积累、客户减碳信息收集,为后期碳市场的完善、交易的扩大以及探索推出符合客户需求的绿色金融产品做准备。

  可以预期的是,随着银行在“个人碳账户”方面的探索逐渐深入,碳积分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广泛。“在场景端,我们将继续扩大绿色行为覆盖范围;在权益端,我们会持续丰富公益类、生态保护类、低价值货币类等内容;在用户体验端,持续优化平台体验和加强平台运营,增加用户的获得感,与用户一道践行低碳理念。”卢乐书称。

  已开通“个人碳账户”的商业银行(部分)

  银行 上线时间 App/平台

  建设银行 2022年9月陆续开通 建行生活-低碳生活

  浦发银行 2022年7月 浦大喜奔-绿色低碳专区

  平安银行 2022年5月 口袋银行-低碳家园

  中信银行 2022年4月 动感空间-个人碳账户

  日照银行 2022年1月 日照银行-碳普惠平台

  (据公开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