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实验学校:引进品牌教育的源头活水 助力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来源:新快报     2022年10月28日        版次:A08    作者:邓善雯

     ■翟春城校长

    

     ■“智慧课堂”教学

     ■中小学“科教创新·筑梦成长”首届科技节

     ■国旗护卫队

  编者按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2至2022广东教育这十年,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致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致力于促进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广州不断推进现代化教育强市建设,加快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为此,新快报联袂广州市教育局推出“非凡十年教育荣光——2012-2022广州教育发展成就回顾与展望”主题系列报道,回顾广州十年教育历程,擘画未来高质量蓝图。

  坐落在广州黄埔区长岭居的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北师大广实”),是由广州市政府大力引进北师大教育资源,黄埔区政府倾力打造的十五年制基础教育公办学校,也是黄埔区非常有影响力的窗口学校。自2016年落户黄埔区以来,短短六年间,学校获得的荣誉不胜枚举,先后被授予“国防教育先进单位”“中国百强特色学校”“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广州市先进教育集体”“粤港澳大湾区教育质量评价特色学校”“中国教育信息化STEM教育种子学校”“广州市首批人工智能示范校”……从一所“新学校”快速成长为区属学校中的佼佼者,北师大广实是如何做到的?近日,新快报记者专访北师大广实校长翟春城,听听他解读学校快速崛起的发展历程,讲述这所校园充满温情的教育故事。

  用“真教育”打响“真品牌”

  青梅山旁、南岗河边,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实验学校巍然矗立。这是一所古色古香、端庄恢弘的学校:白墙绿瓦的镬耳屋别具一格、充满诗意;以“白红灰”为主色调的教学楼依山就势、构思巧妙,校园大气磅礴,处处都有徽派建筑的特征,又融合了鲜明的岭南文化特色。最重要的是,北师大广实可谓“出身名门,根植福地”,既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雄厚而全方位的资源支持,也得到了黄埔区教育局的大力扶持,在广州这片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热土上,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那就是“真教育、育真人”。

  在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翟春城发现,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对教育产生了浮躁的心理,有的学生和家长容易陷入功利化、碎片化学习的误区。学校提出的要追求“真教育”,是对教育的认识与追求,既要尊重教育的规律,又要尊重人的成长规律,还要满足未来社会对人发展的需求。“我们的教育,必须是遵照孩子成长的规律一步一步去做,我们要还孩子一片宁静的成长空间,这是我们办学的一种追求。”翟春城校长如是说。因此,从2016年开办以来,北师大广实就提出要“做真教育,真做教育”,让教育回归本真,培养孩子说真话、做真事、追求真理、追求科学,从而实现“优秀做人,成功做事,幸福生活”的目标。6年来,学校按照这一先进的办学理念稳步向前,深得家长和学生的支持与欢迎。

  要说孩子真正喜欢一所学校的表现,在翟春城看来,其标准莫过于“周五放学时孩子不愿离校,周日下午孩子想早点回到学校”。要达成这一目标,离不开学校的文化浸润和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生命关怀,北师大广实正是致力于“做有温度的教育,办有故事的学校”。漫步校园,启超亭、启功亭、晨曦街、丽泽街、木铎广场……百年名校北师大的脉搏在校园各处鲜活地跳动,向学子们倾诉“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优良传统。通过开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学校鼓励孩子的天赋尽情地释放和发展。近年来,学校多次开展“民族文化博览节”“世界文化节”“体育嘉年华”等校园活动,丰富学子们的校园生活。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在校园里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美好回忆,把眼界拓展到课堂之外,树立了矢志奋斗、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

  通过坚定落实办学理念、精细化的人文管理和人文关怀、“一体两翼”的课程建设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北师大广实从一所“新学校”快速成长为家长心中颇有口碑的“好学校”,赢得了教育部门的一致认可。

  厚植红色基因 立下报国之志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面对这一教育命题要认真地答好。”翟春城说。记者了解到,北师大广实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坚持把红色基因根植于学校的办校理念与教育方向之中,在学生的心里根植红色种子,孕育“能担大任,满怀抱负”的新时代好青年。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青年时代树立崇高理想十分重要,不仅要树立,而且要在内心深处扎根,一辈子持之以恒为之奋斗。位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北师大广实融合黄埔区“改革开放、奋勇争先”的改革进取精神,深受爱国教育的精神熏陶,通过加强党建来引领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北师大广实始终坚持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高举社会主义旗帜来办学,做到“五育并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翟春城校长介绍,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机地把党建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渗透、融合到一起,发挥党员示范作用,践行党员的职责和责任,通过教书育人的实践,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德育,是北师大广实培养莘莘学子的重中之重。在课余生活中,学校会定期举行“德育大讲堂”,从多方面多层次入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从身边的红色故事讲起,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红色基因,让学生不断地吸收科学精神的滋养。受疫情影响期间,学校会带着同学们了解相关的防疫科学知识,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爱惜生命、敬畏生命,将来为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

  如何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品质勇担时代之大任?国防教育不能少。翟春城校长表示,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国防意识,“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能毫无畏惧,义无反顾”。北师大广实以加强国防教育为抓手,致力于培养一批又一批有家国情怀、有情有义、有血有肉的青年学子。据悉,学校今年在初中一年级开办了4个国防实验班,不仅需要定期开展国防教育,还要把国防意识渗透到学生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学校不断引导孩子们不能仅仅有报国之志,更要有报国之能,最后还需落实到报国之行。国防实验班每周都会有一个半小时的国防军体课,学校也会组织同学们去到部队的营房里感受军人的生活,更会带同学们去参观一些现代化的军事成果。

  在翟春城看来,在培养“全人格教育”的追求下,升学率就是附产品,成绩的提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在德育的涵养下,越来越多的北师大广实学子拥有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自觉争做校园里的“标杆”,激发了向上的蓬勃力量,面对学习上的困难也能毫不畏惧,学习成绩自然也有所提高。2020年11月,学校获评为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一体两翼教学改革 让课堂减负增效

  如果古朴典雅是您踏入北师大广实的第一印象,那么深入到教学楼、课堂上,您就会发现,科技智能在校园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国际标准的50米恒温游泳馆、人工智能AI教室、学生每人都配备一台学习平板电脑……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巧妙融合、交相辉映。基于智慧教学理念,学校全面推行“一体两翼”教学改革,以“学思课堂”为“体”,以“智慧课堂”“大数据个性化精准辅导”为“翼”,让课堂教学更加减负、提质、增效。

  学思课堂是一种新课改下立足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不利于学生自主思考的弊端,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要最大化地实现这样的课堂效果,离不开现代技术手段的支撑,智慧课堂的理念应运而生。通过平板电脑,北师大广实的课堂实现了交互式教学,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课堂效果,对于课堂练习的情况,通过平板电脑的快速反馈,老师能快速掌握每一位同学的学习情况,做到当堂练习、当堂巩固。“在智慧课堂的背景下,学生们在课堂上的精力都是高度集中,有效提高课堂的效率。同时智慧课堂它不仅是有利于孩子们学习知识、提高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的信息素养。”翟春城表示,即使课堂的信息量再大,也能通过互联网技术,向学生栩栩如生地展现知识运用场景,培养学生研究探索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这是传统课堂所难以达到的。

  大数据个性化精准辅导是助力学思课堂的又一“法宝”,通过“智慧课堂”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接下来便是通过精准的作业分层设计,来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翟春城观察到,以往老师们布置作业,全班同学都做同一套题目;到了讲评的时候,老师从头讲到尾,“一人有病,全班吃药”,在讲解时大水漫灌,没有轻重缓急之分。如今,通过大数据的应用,教学系统能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练习情况,点对点地推送个性化作业,做到“靶向诊断,精准治疗,一生一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课余时间里更高效地学习。

  学校利用新建校优势,在信息技术方面走在了前沿,分别获评广东省智慧校园、广州市智慧校园,广州市首批人工智能示范校,为孩子们的成长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今年,“一体两翼”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助力北师大广实首届高中毕业生高考取得“开门红”。据介绍,2022届高三学生入学时录取线为605分,而在今年高考中,特控率达44%,本科上线率达98%,实现“低进高出”“高进优出”。

  个性化育人 高中部建设再上新台阶

  作为一所十五年制学校,高中部可以为其他年级起到模范引领作用,同时也肩负着为黄埔区乃至广州输送更多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优秀高考生的重任。目前,学校对于高中部的建设迈入新阶段,形成“个性化全面发展”的育人格局。

  一方面,北师大广实严格按照新高考政策实施开展“选课走班”制度,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而远大的人生目标,学校从理想教育、励志教育出发,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为抓手,指导学生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对于有特长的学生,学校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成立了“英才特训班”,重金聘请专门的老师和专家进行特长培养。

  另一方面,学校把“做人的教育”放在首位,通过大力推行学生领导力成长学院及“三级六部制”实践体系,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的综合能力。在校方看来,青少年要立足于世界,在世界大舞台上展示中国智慧,体现中国方案,那么在学生时代必须要培养他们的领导力和参与能力,“三级六部制通过设置贯穿上下的学生会、年级自管委员会、班委等细分部门,把学校的部分管理工作交给学生。实际上等于我们把学校的教育资源、教育平台、教育场景全方位、全景域地向学生开放,让孩子在各类真实的情景中学习和成长。”例如,学生会的生活部作为牵头,带动各年级直至各班班委落实疫情防控、组织核酸检测等工作;到了学校运动会时期,便是体育部最活跃的时候,他们与各年级、各班委一起策划和组织体育嘉年华的各项活动;作业收发、教师评价,有学习部的同学负责;餐厅就餐和寝室管理的秩序等事宜,有品行负责监督……校园几千名孩子,几乎人人都是班干部,都能在校园事务中找到自己的角色。“三级六部制”不仅让学校的管理充满智慧,让班主任从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更专心于教研,还让学生们更热爱学校、热爱生活。

  行稳致远

  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

  作为一所十五年制的公办学校,北师大广实对于各年级“贯通式”培养上独具优势,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了一种浸润式的真实场景,让各学段的孩子在互相帮助中共同成长。“我们为了把十五年制的长链条教育体制利用好,首先管理架构就不一样。”据悉,每一名副校级干部在学校主管教育工作“一条线”,这条线从幼儿园一直延伸至高中,做到全校整体规划,分部实施。近两年,学校深入探索不同学部之间的课程衔接,如幼小衔接,帮助幼儿园孩子从“乐玩乐群”走向“乐学乐行”的转变,孩子们的升学过渡得十分平稳。

  立足黄埔,放眼大湾区,为了回应老百姓对于优质教育的美好期盼,北师大广实致力于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生态的建设者和修复者”,遵循教育规律办学,坚持行稳致远、静待花开。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学校严把教师“入口关”,由北师大面向全国公开选拔教师,研究生学历教师达到八成。教师们不仅接受黄埔区教育局的培训,还受到北师大的教研支持,每年通过共享北师大教育平台,教师们得以与北师大的其他附属学校一起进行培训交流,以学科共同体的方式开展教研活动,得天独厚的“双平台”优势促进学校教师队伍高速发展。

  “我想,首先我们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埋头苦干、低调发展,追求真正的教育,把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办好,做精做强再做大,做到行稳致远。同时,我们要思考如何把优质的教育资源,甚至是北师大输送到我们学校的资源辐射出去,及时地推送给周边的兄弟学校,让他们和我们一块儿来共享,一块儿来践行。”翟春城表示,目前学校已经成为黄埔区教育的一个重要窗口,多次承办了区内的重大活动,这也是学校逐渐树立起口碑,获得社会各界认可的表现。

  秉承“做真教育,真做教育”的理念,以品牌教育的源头活水搅动黄埔基础教育的“一方春水”,助力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北师大广实深感使命光荣、任重道远。回归教育的本真,北师大广实迈出了有力的步伐:现阶段,学校已全面达成办学初期提出的“一年社会认可,二年质量突出,三年形成品牌”的目标。接下来,学校将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办成“政府放心、社会满意、百姓赞扬、学生快乐”的“广东一流、全国知名”的优质品牌学校。

  学校荣誉简报

  成果卓著 继往开来

  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中国百强特色学校

  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

  广东省绿色学校

  广东省中学生田径项目基地校

  广州市先进教育集体

  广州市安全文明校园

  广州市龙狮传承基地

  广州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提升工程2.0试点校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合作办学资源

  共同体励耘联盟片区轮值主席校

  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合作办学平台

  “劳动育人”先进工作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合作办学平台

  “新闻宣传”先进工作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教学实践基地

  粤港澳大湾区教育质量评价特色学校

  数字校园基地学校

  素质教育综合实力突出品牌中学

  中国教育信息化STEM教育种子学校

  海归博士进校园基地校

  黄埔区文联进校园基地校

  黄埔区红色教育示范校

  ■策划:林波 ■统筹:刘浩 王娟 ■执行:马丽岩 郭莉 苗壮志 ■新快报记者 邓善雯 实习生 区子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