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培森正在操纵铁枝木偶。 |
![]() |
■陈培森排演的新型铁枝木偶戏在学校演出。 |
●人物:陈培森,55岁,铁枝木偶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口述:陈培森 ■整理:新快报记者 许婉婕
我叫陈培森,是一名民间艺人。这个春节,我又开始忙起来了。腊月里,就把初一到十五的演出安排满了。我想新的一年,应该是幸运的一年。
我表演的是被称为微型潮剧的铁枝木偶戏。顾名思义,就是由铁枝操纵的木偶。在潮汕地区,我们都叫“纸影戏”,是南宋时期随中原移民传入的皮影戏演变而来的。清代的时候,民间艺人们开始把蒙在舞台上的白纸去掉,把“皮影”改成圆的,所谓“捆草为身、扎纸为手、削木足、塑泥为头”,叫“圆身纸影”,用潮汕话读出来就很好理解啦!渐渐地,这种表演形式演变成了偶像舞台表演。
以前没有电视的时代,观看潮剧和铁枝木偶表演可以说是人们难得的娱乐活动。后来,观演的人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老人和小孩,演出减少,表演收入无法维持日常生活开支。我们白天种田,晚上表演,学木偶戏的人也越来越少,只能我们一家人自己上。上世纪90年代出国演出时,外国木偶艺人问我是不是全职艺人,我告诉他,我家里还种着田呢!
不过,2006年,潮州铁枝木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越来越多人关注我们。但人员流失和收入较低的情况仍然存在。一般来说,铁枝木偶偶像由连在后面的三支铁枝操纵,保留了皮影操纵特点,剧目、表演动作、音乐唱腔与潮剧是一样的,每人操纵一至二尊,需要伴唱、伴乐者九至十二人,但后来的我们已经无法组建一个完整的戏班。于是,一般只保留舞台表演形式,演唱潮剧的部分只能割舍。为了节省人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完成整场表演中的每一个环节:推、拉、提、拨、抖……还要根据人物行当和剧情需要表演飞天、入地、点火、射箭、骑马、张扇、划船、武打……甚至自己组装舞台、安装音响。
过去的几年,铁枝木偶表演尤其低迷。我们开始想办法,前几年广东省木偶剧团的一位老编导的团队帮我做出了猫和老鼠的木偶,我以反诈、禁毒等为主题,写了几个剧本,卡通戏走进学校,孩子们都很喜欢。用传统的戏剧表现形式去演绎新的主题内容,让新的一代既能了解我们铁枝木偶,又能从中得到教育。
这个正月初一到初三,在潮州的牌坊街,我和我的团队在“文化古称·乐享名街”表演,为潮州市民和远道而来的游客送上最原汁原味的新年礼物。
展望新的一年,我希望能忙碌起来吧!时年八节,在小小的舞台后面,操作手中的木偶,比在家看电视更能让我们感到充实。我相信2023年会是充满希望的一年,我们这些民间艺术也一定能拥有更大的舞台。希望小朋友能喜欢“纸影戏”,娃娃们喜欢,我们潮州的民间艺术才有更加蓬勃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