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师生共进步” 教育云帮扶模式被推广

来源:新快报     2023年02月13日        版次:T08    作者:曾贵真 林里

     ■广州驻湛江市遂溪县建新镇工作队发动后方帮扶单位为建新初级中学打深井,解决学校用水难题。

     ■广州驻湛江市遂溪县建新镇工作队合影。

     ■广州驻湛江市遂溪县建新镇工作队将包括长青农业在内的当地企业农产品纳入驻镇帮镇扶村特色产品销售平台,帮助企业对接广阔市场。

     ■驻湛江市遂溪县建新镇工作队联系后方单位和爱心企业为建新镇初级中学捐赠了桌椅。

     ■长青农业在湛江市遂溪县建新镇那仙村的火龙果基地,种植有1200亩火龙果。

  广州市越秀区驻湛江市遂溪县建新镇工作队:

  “工作队经常为我们打气,联系爱心企业捐了330套课桌椅,让我们的教师参与越秀区的教研教改,最近还帮我们打了一口深井解决饮水大问题……”建新初级中学校长黄厚贵翻开学校的“大事记”,把一年多来广州市越秀区驻湛江市遂溪县建新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工作队”)对学校的暖心帮扶一一介绍给新快报记者听。

  “以前火龙果烂在地里,我只能偷偷坐在地里抹眼泪。现在工作队给我们联系了科技院校,准备建冷库,我们有信心了。”千亩火龙果基地负责人欧超群激动地说。

  帮扶效果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针对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驻建新镇工作队积极推动公共服务上台阶,扶持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了多个可复制可借鉴的“建新帮扶模式”。

  深化越遂交流 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教育是未来的希望。一年多来,最让建新群众津津乐道的是工作队对教育的帮扶。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一些原本在遂溪县读初中的学生,悄悄回到了建新初级中学就读。大家发现,这所初中教学环境改变了,教育质量明显提升。

  建新镇面积在遂溪县第二小,户籍人口约两万人,但建新初级中学的就读人数就达472人。这样喜人的局面,离不开由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局、越秀区市场监管局、越秀区卫健局、登峰街道办事处、梅花村街道办事处派员组成的驻镇工作队的大力帮扶。

  “工作队为我们干了很多实事,真的令我们师生感动。”黄厚贵至今还记得,工作队第一次到学校来调研是2021年的11月2日,当时工作队队长林家乐为他们鼓劲说:“教育振兴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部分,越秀区是广州的教育强区,一定要帮好你们。”

  当工作队了解到,这所中学有些课室的桌椅已很破旧,就立即联系后方单位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局,发动爱心企业广州市新东方培训学校捐赠了330套崭新的课桌椅,让学生可以安全、安心上学。过去一年多来,工作队还发起捐书捐教具活动等,为当地孩子营造一个“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良好的学习氛围。如争取广州市育才中学捐赠3000册新图书到建新镇三元小学;发动广州市八一实验学校学生捐书1560本,解决镇中心小学图书室图书数量少、书本旧的困难;发动越秀区启智学校向镇中心幼儿园捐献一批幼儿教具玩具……

  相比“硬件”提升,令黄厚贵念念不忘的是工作队牵线搭桥,让建新初级中学的老师可以经常参与越秀区名校的“云上”教研教改培训。“因为有教学任务、路途遥远,建新初级中学的老师很难抽时间到广州参加培训,这种云上的互动学习,对提高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帮助非常大。”

  老师教学能力在提升,学生的眼界和学识也在扩展。去年10月19日,在建新镇中心小学、乐民镇中心小学、江洪镇中心小学等10余所学校教室里,近200名师生线上零距离学习体验来自广州市越秀区农林下路小学老师的精彩授课。这是工作队大力推动的两地学生“同上一节课”探索,目的是将广州越秀区更多精彩的课堂通过网络送到建新镇。

  林家乐表示,在越秀区派驻遂溪县乡村振兴工作组的重视下,建新镇的教育帮扶模式有望推广到遂溪县其他帮扶镇。下一步,将组织越遂两地师生深化交流,强化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实现“网上观课”、远程“同课异构”、远程“交互评课”,将越秀区优质的教育、教学、教研成果拓展到建新镇及周边兄弟镇的学校。

  黄厚贵告诉新快报记者,学校有一口老井,但仅有15米深。以前住校人数仅100多人时能勉强够用,后来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用水量大增,往往到了下半年雨水不足时就会严重缺水。驻建新镇工作队联系了后方帮扶单位越秀区市场监管局,投入了“630”帮扶资金为中学重新打了一口72米深的新井,今年春节已经完工,目前正准备安装过滤等设备。“据专家测算,新建的水井可以满足多达一千人的用水。以后师生们可以安全、舒心用水了。”广州市越秀区市场监管局驻建新镇工作队队员雷雪明介绍说。

  送技术建冷库 助力火龙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如何扶持好重要产业,让群众持续增收,也是工作队面临的一个“急难愁盼”问题。

  湛江长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长青农业”)在那仙村的火龙果基地种植有1200亩火龙果,在脱贫攻坚阶段,带动了当时92户贫困户入股,至今仍有分红。目前也有部分农户托管给公司生产经营,联农带农效果非常明显,然而这么大的产业,受市场影响很大,存在着很大的生产风险。

  “火龙果受市场行情影响很大,平时能卖到三四元一斤,市场行时能卖到六七元。滞销时最低才4毛钱一斤,连成本都收不够。大量滞销的那段时间我只能坐在田里偷偷抹眼泪。”公司负责人欧超群说,一亩火龙果可以生产六七千斤,这么大的量如果销售不畅,影响将非常大。因为担心风险,公司一度也想放弃这个产业,幸好工作队过来后给他们打了“强心针”。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驻建新镇工作队的“强心针”是牵线搭桥,联系了广州“娘家”科研力量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进行科技帮扶,联合申报广州市科技局2023年科技合作帮扶项目,在这里建立火龙果种质资源库,开展火龙果新产品研发、高值化利用及示范生产线搭建。同时工作队将投入资金,推进田头冷库工程项目,计划以村集体经济联合社等名义建设冷库,为当地企业、农户提供农产品冷藏服务,以解决当地火龙果等农产品存储保鲜的问题,提高产业抗风险能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后我们的火龙果采摘后就可以放进冷库,更好地保存、远销,还可以做成冻干片、果粉、果丁、果汁、果酒等,再也不用担心滞销了。”欧超群开心地说。

  为了畅通销路,工作队还将包括长青农业在内的当地企业农产品纳入驻镇帮镇扶村特色产品销售平台,帮助企业提升品牌知名度、扩充销售渠道、对接珠三角广阔市场。

  林家乐表示,延长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融合,驻建新镇工作队希望通过科技的支撑,提高当地农业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做稳做好富民产业,同时更希望以这个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来带动全镇产业的提质升级。

  /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 图片:新快报记者 林里 / 责编:杨升华 / 美编:任东梅 / 校对:吴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