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广州美协名誉主席周国城接受新快报记者专访谈“画功”:书法入画的笔墨趣味更能传达花草精神

来源:新快报     2023年03月19日        版次:A12    作者:

     ■《墨竹四条屏》 张伟

     ■《墨竹扇面》 张伟

     ■《书法册页》张伟,释文: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 杜牧 江南春

     ■《林幽鹿饮溪》 钟瑞军

     ■周国城

  日前,由广东省南方画院主办的“在路上——张伟书画作品展”在广东省南方画院美术馆开幕,展出了广州青年美协副主席张伟的书画作品近50幅。张伟在接受新快报收藏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兴趣是学习书法最好的老师,而勤奋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

  张伟是广州美协名誉主席周国城“天平楼”的学生,跟随周国城学习十余年。对于此次展览作品,周国城表示了认同和肯定,认为他“开始懂得了如何写字,悟到了窍门”。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张伟:我更多的是把书法当朋友来相处

  张伟出生于襄阳,一个墨韵氛围浓郁的“书法名城”,这里走出了米芾、米友仁等名家。张伟自幼对书法就有独特的感觉和浓厚的兴趣,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期间都非常爱书法,爱“玩毛笔”,在大学期间也是学校小有名气的书法积极分子。

  工作后的张伟,在经营企业的同时依然不减对书法的兴趣,机缘巧合之下,拜进周国城老师的门下,成为“天平楼”弟子。

  周国城回忆说:“我最初发现他对书法颇有悟性,是因为一次偶然机会,看到他自己企业的公司计划和管理条例,竟然是用书法的形式写出来的,这让我感到惊讶。”再后来,经过几年的学习,周老师又推荐张伟到暨南大学艺术系书法高研班进修,系统地学习书法基础和理论。

  在周国城看来,书法只有依靠勤奋和领悟方能有所进步。这一点,学生张伟亦体会深刻,张伟在接受收藏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兴趣是学习书法最好的老师,而勤奋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我个人感觉更多的是把书法当朋友来相处,平时多看多写多交流,也算以诚相待循序渐进吧。”

  周国城:他开始懂得了如何写字,悟到了窍门

  谈到这次展览,周国城表示:“张伟此次展览准备了一年多时间,也算得上是‘废纸三千’。南方画院美术馆其中有一面展墙比较适合展出六尺条幅作品。起初我建议他先着手创作六尺条幅书法。此后,他每隔一段时间,就把写好的卷成一捆,抱来给我看,但每次基本上都被我否掉。后来,考虑到展览时间越来越近,就先预挑了四张作品。让他同步开始写其他作品创作。没想到,他那天回去后,马上就又写了四张六尺书法作品。而这最后四张恰恰就是本次展览的作品,那一刻他开始懂得了如何写字,悟到了窍门。后面他继续创作斗方、条幅、扇面等给我看,基本都可以通过,可能就是因为他找到了自己的方法。”

  周国城老师认为,书法一定要有足够的量的积累,才能质变。虽然这种方法不是万能的,但对于大部分人都是绕不开的。书法要想写得好,传统继承得深厚,传统功力的积累就必须靠勤奋。

  对话周国城

  有过硬的笔墨训练 画面才能有写意精神

  收藏周刊:“天平楼”有没有自己的教学方法?

  周国城:我没有专门强调怎么用笔怎么写字,但我始终跟他们强调,要画好画,就得过书法关。从这次展出的作品看,张伟是听进去了而且付诸行动。他十多年对书法的钻研,目前看已经找到门道了,所以他的画就不一般。我常说,近代四大家: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他们诗、书、画、印四绝综合地反映到了画面上。通过这个道理来让“天平楼”的学生明白中国画的标杆。

  收藏周刊:您在兰花题材上探索了几十年,前几年也以“花草精神”作为主题举办了个展,在您看来,兰花的精神应该如何体现?

  周国城:梅兰竹菊是中国传统文化里面自古以来都是被传颂的对象。所谓的“花草精神”,就是艺术家、文学家通过笔墨或者文学方式对花草的传颂来表现,并形成一种可以传承的精神风貌。由于这几种花的特性较为特别,例如寒梅傲雪;竹子虚心有节;兰花则低调不出风头,常年长在幽谷,且悠悠兰香如此独特;菊花则是“立冬过后百花尽,却是菊花斗艳时”。中国传统文人就习惯把花草的这类精神寓意我们做人就要像梅兰竹菊一样,有这样的风范、有这样的气节。

  收藏周刊:画家如何通过画面来传递这样的风范?

  周国城:要求的就是画家自身的修养、笔墨的积淀、书法的功夫,这样写出来的线条一定是刚韧遒劲有力,而诗书画印中篆刻搞好了,一定会自然而然地把篆刻线条的理解,运用到书法与绘画中,从而让书画作品有金石味。我们看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等作品的线条就有这种凝练与刚韧,这样的用笔用墨就能体现出花卉独自的精神风貌。这一点也区别于工笔花鸟。书法入画的大写意更能传达上述具有代表性的花草精神。

  收藏周刊:您在引导其他学生创作其他花鸟时,也会根据不同对象的特性进行引导吗?

  周国城:是的,比如钟瑞军画鹿,如果他没有前面扎实的兰竹和书法训练,一定画不到现在的水平。我有留意到某些画家画鹿,他们的造型能力也许很扎实,但毕竟不是画标本,由于缺乏过硬笔墨的训练,画面就容易缺乏写意的精神、缺乏线条的质量、缺乏笔墨韵味,生动性和艺术感染力就略显不足。

  大写意花草对具体物象要求相对不高,而鹿有作为动物的基本特征,传递一些寓意精神,唯有通过笔墨。这里的笔墨就可以通过兰草和书法积累进行积累。所以,我一直跟他们强调,兰竹画好了,书法写好了,其他基本上就会很快上手。

  黄宾虹的成功则是因为把书法的线条融入到山水里,形成了独特的感染力。为什么说现在不少山水画会沦落到风景画?就是缺乏了意境,缺乏了以书入画的笔墨趣味。

  简介

  周国城 广州美协名誉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