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好商量》第一期录制现场。 |
政协委员、职能部门和各界代表为广州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言献策 去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乡村建设怎么建、如何建。今年,广东省委印发《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推动乡村建设高质量发展。 在此背景下,广州的乡村建设现状如何,未来又该如何发展?2023年广州市政协民生实事协商平台《有事好商量》第一期聚焦“提升广州市乡村风貌修复维育水平”话题,邀请政协委员、职能部门和各界代表展开协商。有市政协委员表示,不少地方在乡村建设中对江南风格情有独钟,但岭南非江南,老广州有镬耳墙、蚝壳屋、满洲窗,这些岭南元素不能丢掉。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陈慕媛 部分乡村对江南风格情有独钟? 政协委员:镬耳墙、满洲窗等岭南元素不能丢 《有事好商量》第一期在广州市番禺区沙湾古镇举办。这里完整保存着岭南古村落传统的梳式布局,被誉为岭南民间建筑艺术的博物馆,有800年的历史,不仅是广州的,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活动现场,有祖孙俩牵着手在这里散步。曾孙问,这里这么旧,为什么不拆了起高楼大厦?太公说道,“这些房子在我的太公那代就建起来了。这里有我们沙湾的特色,有我们沙湾建筑的风貌,所以不能拆。” 沙湾街道办事处主任吴锦莹说,历史建筑和文化是沙湾最大的“家底”。活动现场这座有600多年历史的“留耕堂”也叫何氏大宗祠,是沙湾北村最大的望族何氏的大宗祠,现在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对祠堂的修复是该地开展乡村风貌修复的起点,并以此作为基点,通过修缮古建筑、修建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用十多年时间打造出沙湾古镇这个4A景区,而且是有原居民居住、原汁原味的岭南古村落景区。“也就是说,乡村风貌修复上,我们走的是通过保护性开发、依托旅游业吸引人和财,让村民安居乐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广州成功创建了一批美丽乡村,已基本形成“一村一特色”“一带一主题”的格局。然而,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向更深、更广的维度推进,广州乡村风貌中呈现出来的短板逐渐显现。有市民说,像沙湾这样修旧如旧、保护和传承800年历史的,是少数。有些建筑风格感觉是一个模子复制的,白墙黑瓦,乡村风貌存在同质化现象。 “乡村风貌‘撞衫’问题还是比较突出。”市政协委员付伟说,自己现在是“三孩”家庭,最头疼的就是周末遛娃。广州周边的乡村是首选,去得多了,总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粉墙黛瓦,让人仿佛置身在江南水乡。江南虽好,但广州毕竟不在江南,而是岭南。”这个可能也不只是广州的问题,据他了解,不少地方在乡村建设中也对江南风格情有独钟,仿佛没有小桥流水就不是中国乡村。“老广州,有的是镬耳墙、蚝壳屋、满洲窗,这些元素不能丢掉。”他提到,造成这种情况,原因总结起来大概有三个:“一是缺人,老工匠越来越少,没人会做。二是图快,喜欢搞‘急就章’。三是设计过度,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乡村建设要返璞归真,不是一定要建牌坊、广场、公园、花海。” 工匠是不是越来越少?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砖雕项目代表传承人、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何世良说,培养人才的问题他也在思考,现在部分年轻人不愿意学习,认为这些是老古董、旧东西。关于乡村风貌提升,他说,乡村风貌的前提是乡村,要亲近自然,返璞归真。在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借助古镇旅游开发的方式,把相关的历史建筑作为形式多样的文化展馆、工作室、创作基地等实施综合利用,将广东音乐、飘色、龙狮、雕塑、鳌鱼舞、饮食文化、宗祠文化等岭南民俗风情以展览、表演等活态方式融入其中,能让市民充分“领略非遗美,感受古镇情”,这让古镇维育工作更具历史底蕴。 乡村特质不断流失? 市住建局:微改造让美丽乡村差异化 有市民说,现如今很多地方感觉不像乡村,大广场、大花园、商业街,甚至卖的小吃和特产都像“全国统一批发的”。 市政协委员张婉玲说,现在很多乡村过度开发,商业化现象很严重,其实这背后有深层次的原因:我国城乡二元化传统已久,乡村建设受制于城市发展与核心经济圈的辐射影响,乡村建设、旧村改造难免向房地产、文旅、工业、物流业等城市核心区高利润产业倾斜,导致乡村特质不断流失,乡村文化难以传承。 番禺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陈舜展提到,该区坚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乡村风貌修复路子,坚持规划引领、因地制宜、修旧如旧,确保乡村风貌充分体现农村特点、蕴含乡土味道,建设各具特色、各美其美的岭南美丽乡村。 听完番禺区的经验分享,付伟觉得,政府要出手,要点到穴位上。比如出一套指引,对广州乡村历史、特色风貌、风俗元素进行挖掘、梳理,把好的案例一起编进来。他举例说,从化区西和小镇没有照搬照抄,而是将历史积淀和现代科技元素有机融合,有美景看、有知识学、有故事讲、有东西吃,形成了产业发展和风貌维育的良性循环,被评为“广东十佳最美农田”“广东十佳最美果园”。他建议,要对乡村规划进行一次“回头看”,该提升的提升,该整改的整改。 “委员们提出的问题建议十分贴合乡村建设的实际。”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总工程师唐仪兴说,为了全面推进全市乡村风貌提升,2021年,该局会同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编制了《广州市乡村风貌修复提升工作指引》(下称《指引》),以“尊重自然美、展现个性美、保护原生美”为工作导向,围绕乡村风貌修复提升的八类要素形成三级指引体系。同时,为推动《指引》的落地实施,该局将各项具体技术要求,纳入《“十四五”美丽乡村建设任务清单和验收工作方案》,指导各区通过运用“绣花”“织补”等微改造方式,推动美丽乡村差异化发展,做好乡村风貌修复维育。 “关于乡村发展的一切活动,都应当是围绕乡村振兴和风貌提升这两个目标进行,这就保证了我们行动的一致性。”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张蓉提到,该局正在组织编制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在规划中设置了乡村振兴专章,提出实施大地景观行动等乡村风貌提升举措。同时,分步分类推进村庄规划优化提升。因地制宜安排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引导建设用地集中布局,从空间安排上让村庄相对整体,不至于破碎化影响乡村整体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