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美术馆美术文献研究中心图书馆 |
■胡根天《镇海楼小史》手稿 |
■黄志坚中国近现代美术文库 |
|
|
|
|
|
|
全国首家面向公众开放的美术图书馆,聚焦公共阅览服务和美术文献研究两大功能 又一个明媚的初夏四月。当你再一次来到广东美术馆,请记得到她的图书馆看看。这个图书馆,有你想要的安静通透,有你喜欢的展览图录;而且,作为中国最早面向公众开放的美术专业图书馆,她的五大专业板块、近五万册藏书,还将给你更多惊喜。同时,她拥有的以近现代岭南美术文献为核心的丰富历史文献史料以及4个特藏文库,一直源源不断为各界相关学术研究、展览策划,提供支持和灵感。 广东美术馆美术文献研究中心图书馆,二沙岛烟雨路38号,馆内二楼,每个周二至周日,等你前来。 ■收藏周刊记者 潘玮倩 1 停留一小时,纵览百千展 穿过人来人往的二楼展厅,你会看见一片蓬勃的绿植,室内盛开。透明落地玻璃门窗后,就是800平方米的图书馆,包括了咨询服务区、馆藏文献库、公共阅览区、专员阅览区、图书展陈区、活动休闲区及研讨、讲座功能区。 十二年了,她是中国最早面向公众开放的美术专业图书馆,自2011年,就和广东美术馆一道,同年免费开放。其前身,为1997年建立的广东美术馆资料室,2021年,更名为“广东美术馆美术文献研究中心”——升级后的两个重要职能,更为突出:一是图书馆公共阅览服务,二是美术文献研究。 公共阅览区五大板块,分别是广东美术馆编出版物、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文库、馆际交流图书、中国嘉德文库和国内艺术期刊,总量约为2.5万册。 其中,广东美术馆编出版物板块,琳琅满目,是“一站式”了解该馆建馆26年来“成绩单”的最好途径。以开放性的国际视野和严谨的美术史态度,该馆历年的陈列展览、教育交流、研究成果,都是具有示范性的存在。我们也能从集结的画册、资料乃至电子数据中,一窥“广州三年展”和“广州影像三年展”等广东美术馆独创文化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馆际交流图书方面,除了可看到广东省博物馆的系列图书,还有来自中国美术馆、北京画院、浙江省美术馆等国内重要美术机构的图录等出版物。 停留一小时,纵览百千展。 2 美术文献的收藏研究基地 她的特色,不止于此。“广东美术馆美术文献研究中心”,这个名字,已彰显馆方对其寄予的厚望——成为广东美术文献收藏、研究的基地。 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此前介绍,在为公众提供免费开放、专业优质的信息查阅服务的职能基础上,“美术文献研究中心”正从文献的角度,逐步展开广东美术史研究及相关艺术档案的建立;为广东美术馆新馆的学术定位,开拓更多以美术史文献为主的研究方向;为美术馆自主策划的展览、国内外专家学者及艺术机构,提供一手的研究资料;同时,基于馆藏美术文献的丰富性与专业性,也在进一步开展面向广东本土乃至全国的美术文献的征集、收藏、研究梳理,“着力打造成为广东美术文献收藏、研究的基地”。 “馆藏的大量美术文献,是我们的重要特色”,在采访中,广东美术馆美术文献研究中心主任胡宇清对记者说,通过对馆藏大量艺术类文献(形式涵盖书籍、手稿、文章、信札、画稿、画片、照片、画辑、展览图录,时间跨度自清代到当代,藏品数量以万种计)的研究,“我们将立足于其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形成区别于其他图书馆的研究特色”。 她尤其提到黄志坚文库、鹤田武良文库、沙飞文库和杨铨文库等四个珍贵美术文献特藏室。2021年9月,该研究中心就基于对黄志坚文库的重新整理,梳理先生手稿和美术史料,策划了“笔墨常随日月新——黄志坚捐赠美术文献展”,大量珍贵历史文献入藏后首次全面展示。 2022年10月19日举办的“拓荒者——20世纪广东美术进程中的胡根天”,也是利用了馆方优势,通过对先生作品、文献手稿、照片、日记、诗词、收藏等的重新整理,首度全面系统地呈现了胡根天在20世纪广东美术进程中的艺术成就,以及在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和博物馆事业上的不凡贡献。作为“赤社美术研究会”和“广州市立美术学校”的创立者,同时也是广州博物馆和广州美术馆的首任馆长,胡根天先生在展览中的一张《镇海楼小史》手稿,从书写形式、内容乃至物件展示,就已充分显露出文献在调动历史记忆、追溯创作生平、激发本土情怀等各个方面的枢纽能量。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有别于惯常展览的特色展,强调文献对于美术史研究和策展的意义;也希望能让公众和学界,了解我们的收藏体系和活化潜力。对于一个美术馆/博物馆来说,我认为,图书馆的文献、资料,也是一种重要的藏品,它们身上流转的历史的光辉、蕴含的人文深度和厚度,仍有待不断地‘发掘’和利用——对文献的规划和建设,是博物馆学术水平的一个生动体现。” 3 期盼各界更多文献捐赠 记者了解到,广东美术馆美术文献研究中心的相关文献资料,相关学者、专家、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可以依照馆方的规定,申请查阅和使用。“同时,也希望能与省内外乃至国际上更多的美术馆开展相关的交流和研究工作”,胡宇清说。 她尤其提到:“我们也非常期盼,能接收来自艺术家、评论家、艺术史学者的各类文献捐赠,使收藏更成系统,在这个基础上,打造更优质的公众性学术平台。” 就此,广东美术馆美术文献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善怡在受访时表示,捐赠,是广东美术馆美术文献研究中心特藏文献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我馆特藏文献具有来源广、种类多、价值高的特点。基于捐赠,广东美术馆美术文献研究中心建立了一系列较具规模和价值的特色文库及特藏资源,收藏了以近现代岭南美术文献为核心的历史文献史料四万余种,设有黄志坚文库等四个珍贵美术文献特藏室。我们诚挚邀请各界人士,捐赠艺术类文献,包括书籍、手稿、文章、信札、画稿、画片、照片、画辑、展览图录等。我们将对捐赠的文献进行系统、深入的整理研究,并据此策划推出精品展览。如此,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捐赠文献,泽被后学,其义非凡。” 广东美术馆出版物撷英 《变相:水墨的维度——第三届当代水墨空间》 画册由四个单元组成:“格物”“无法”“拟境”“气象”,每单元录有艺术家画语及参展作品,详实记录策展人与艺术家对水墨问题的意识探讨及研讨会论述,具重要文献意义及学术价值。 《在思想中——中国当代艺术的思想史与方法论》 画册以参展艺术家为个体研究单元,记录各自艺术实践的缘由和思考,使艺术家的思考点作为一种观察方法进入到当代中国的艺术现场,展示20世纪以来艺术史在一代代学术研究中的不断建构与解构。 《岭南意象——中国广东当代水墨八人展》 画册收录八位中国南方广东籍艺术家水墨作品。展示他们在水墨艺术实践方面呈现的多元化观念和表现方式,拓展当代水墨艺术研究。 《时代风华》 画册聚焦20世纪中国美术现代化进程和大家风貌,收录20世纪中国画坛如京津画派、海上画派、长安画派、新金陵画派、岭南画派等几乎所有重要流派代表艺术家及作品,展现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缩影。 《艺圃开荒——从赤社到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 画册以同名展览为主要内容,收录赤社社团和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的历史照片、美术作品和文献资料等,整体地勾勒出20世纪上半叶西方油画在广东画坛的传播、变异和发展脉络以及华南地区新式美术教育的形成和发展探索历程。 《汤小铭:铭刻时代》 画册收录“铭刻时代——汤小铭艺术研究展”前言、专论,展览照片及丰富作品和手稿。收录中国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举行的“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铭刻时代——汤小铭艺术研究展”学术研讨会全文,并附汤小铭先生艺术历程自述与艺术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