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美术馆。潘玮倩/摄 |
继前不久推出《广东非遗调研》专题报道后,这一期继续“深调研、寻良策”。民营美术馆的生存现状,一直备受关注,在不久前广州和深圳分别传出有经营多年的民营美术馆(艺术展览机构)需要暂时告别,引起了行业更广泛的讨论。目前的民营美术馆等艺术展览机构,到底存在怎样的问题?遇到怎样的困惑?有什么可以借鉴参考的良策? 收藏周刊记者连续走访多家民营美术馆(艺术展览机构),并与相应的负责人或创办人深入了解。虽然作为市场行为,所面临的几乎都是结构性问题。但通过走访,也不乏看到一些让人乐观的现象:例如建立十多年的逵园艺术馆,目前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模式;再如佛山的艺术现象,接连推出新石湾美术馆、和美术馆,形成了一个地区的名片。 虽然民营美术馆本质上是“烧钱”的行为,但其价值却难以用金钱衡量,这跟一个地区的文化、美育以及青少年未来成长相关。尤其像逵园艺术馆所显示的,十年前的中小学生放学路过开始看展,现今工作后成了新晋的年轻藏家,社会的艺术消费以及美学培育不正是这样积累起来的吗? 这一期,让我们一起详细听听来自民营美术机构的故事吧。(收藏周刊编辑部) ■统筹:李世云 ■采编:潘玮倩 梁志钦 曾贵真 收藏周刊 总第543期 逢周日出版 艺术顾问(排名不分先后) 陈金章 梁世雄 刘斯奋 许钦松 梁 江 陈永锵 方楚雄 林淑然 张绍城 卢延光 周国城 李鹏程 许鸿飞 汪晓曙 卢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