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实业办民营美术馆成为新动向

来源:新快报     2023年04月23日        版次:A09    作者:

     ■2022年,在33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松风”史金淞个展。

     ■4月2日,“诗意中国·当代中国山水画大展”在广东省新石湾美术馆拉开帷幕。

     ■高更作品《戴花的年轻人》在“存在于世——龙美术馆十周年特展”中展出。

     ■2023年4月6日,“想象另一种引力”展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行,图为展出作品。

  民营美术馆的活力将是广东国际化又一亮点——

  前不久,广州、深圳都分别有知名民营美术馆相继宣布“暂时告别”,到底民营美术馆的现状如何?发展的出路在哪里?新快报收藏周刊随即对民营美术馆进行了一轮调研,围绕民营美术馆等艺术展览机构的生存现状与发展问题做了深入了解,继续“深调研、寻良策”。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有些机构叫美术馆,却像画廊一般运营”

  对于民营美术馆的定义,目前仍然难以清晰界定,相似而又不同的门类包括美术馆、艺术馆、画廊、艺术空间、艺术中心、艺廊等。更重要的是,它们的功能也并非严格与名字相对应,例如有些机构性质是画廊,但它可能在做类似美术馆的研究工作,有些机构名义叫美术馆,却在像画廊一般运营。

  对此,中国美术馆研究员梁江介绍,“美术馆,国际上称为艺术博物馆,多是非营利模式运作。所得资金收入应再投于文化,用于美术馆学术之需。不应直接谋取经济利益,不能以卖艺术品的目标来推介艺术家。‘非营利’和‘公益性’,是美术馆区别于画廊等经营机构的底线。”

  对此,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甘智漪也曾对媒体阐述了美术馆非营利性的要点:“这意味着从你的注册资金开始,到之后的所有运营费用投入,以及之后所产生的所有资产都将成为社会资产。”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胡斌认为:“如果定性为美术馆是有严格的制度,对于卖画还是很谨慎,还是不等同于画廊。国外美术馆也会有极少量,为了拓展再买新的更重要的作品,会把之前收藏的跟自身定位不完全吻合或不算很重要的作品卖掉一些,但出售的流程很繁杂,要通过讨论、评审、公示。因此,美术馆的定位在艺术品交易上是很谨慎的。”但他同时提供了前瞻性的参考,“现在全球对美术馆也逐渐有重新的定义,大意是‘从殿堂到论坛’,美术馆原来是美术最高的殿堂,有很多美术品供着,现在变成论坛,就变成公共交流的平台,让很多的知识在这里发生、互动、交流。民营美术馆也有很多方式,公立美术馆也在做,扩大交流,加大知识传播的力度。”

  广州艺术展览机构或将迎来全新局面

  “非营利性”作为民营美术馆的主要性质是不少人的共识,记者了解到,2021年,广州市登记注册社会组织共计8030家,其中,社会服务机构(民办非企业单位)4440家。在此前有媒体于2018年统计显示“5家以‘美术馆’为名成功在广州申请到‘民非’的机构”,记者通过走访得知,当时统计的五家早已不再活跃于行内,其中,广州当代美术馆在2020年宣布暂停营运,而花城美术馆、美林美术馆则更早就消失于公众视野当中。无怪乎不少人感叹“广州真正意义上的民营美术馆凤毛麟角”。

  近年来,佛山的民营美术馆态势却引起行内关注,不但新增了巽美当代艺术馆、盒子美术馆。还有值得注意的是,与上一代房地产企业为背景的民营美术馆不同,出现了实业背景的美术馆,例如和美术馆、新石湾美术馆。

  梁江认为,广东是民营经济最活跃地区,非公有制美术馆博物馆如雨后春笋。佛山建“博物馆之城”,民营美术馆和博物馆无论数量、规模、业务量还是社会影响都已成为主体。“新石湾美术馆已成为佛山的文化地标之一。美术馆的创办者是石湾酒厂集团,企业每年都会划出部分盈利用在公益事业上。从这一案例中,我们可看到当今广东的企业家是具有文化情怀和社会担当的。在改革开放40多年中获得红利,自身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他们愿意承担社会职责。这是当今广东的一个新动向。”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在广州以美术馆名义的机构似乎有所式微,但近年新增的艺术展览机构却有自由生长的势头,例如K11、逵园艺术馆、33当代艺术中心、尚榕美术、观空间、视艺空间等,广州艺术展览机构或将迎来全新的局面。

  民营美术馆的活力,将是广东下一个国际化亮点

  前些年有一种声音,倡议有关部门支持民营美术馆,他们的论据是既然公立美术馆都支持了,民营也应该支持。这种声音后来受到质疑:私营美术馆无论出于什么目的,体现的还是个人的利益和爱好。哪怕已经注册了“民非”,但直接拨款(例如购买服务)支持,逻辑上依然难以成立。有行内人士解释,有的民营美术馆的收藏品是属于个人的,如果一旦通过拨款的方式扶持,而谁也无法确保属于私人的藏品会否在未来某一天被卖掉。“要厘清民营美术馆收藏的作品的归属问题,并不容易”。

  胡斌认为,美术馆可以做高端品牌的发布会,可以做商业活动,但这些收入不可以给员工发工资,更不可以变成个人的收入,而只能直接用回到美术馆的项目上。

  梁江也坦言,“民营美术馆的资金来源有何保证,怎样体现公益性,如何维持运转,这仍是至今没有统一答案的难题。”但他同时也表达了期许,“政府和文化管理部门须有前瞻眼光和宏观思维,给予美术馆事业更多政策扶持,扩大培育和孵化空间。民营经济和民营美术馆的活力都是改革开放所赋予,这将是广东下一个国际化亮点。”

  著名美术理论家皮道坚也曾认为,从业者自己要有情怀和理想,不是通过做民营美术馆来赚钱。美术馆的定位要准确,定位了以后才可以在众多的民营美术机构里面找到自己发展方向,使美术馆有自己的特色。

  胡斌认为,美术馆的定位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但他表示,相比公立美术馆,民营美术馆在把握定位的自主性上更强。

  要为艺术家提供成长的沃土 给潜在的大家提供发展机遇

  上世纪80年代末,北京炎黄艺术馆开馆,成为我国第一家民营美术馆。上世纪90年代,成都上河美术馆开企业进入美术馆领域先河;随后,天津泰达美术馆、沈阳东宇美术馆相继出现,但早期民营美术馆大多面临困境,几年后纷纷倒闭。

  2002年前后, 北京今日美术馆等开馆。2003年后上海多伦美术馆、南京广厦美术馆,2005年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开馆(后更名喜玛拉雅美术馆)。2005年,深圳OCAT当代艺术中心成立,分馆开至上海、武汉、北京、西安等城市。

  2008年,北京时代美术馆、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注册成立,各地涌现大量民营美术馆。近一二年再迎热潮,上海昊美术馆、宝龙美术馆,南京德基美术馆、北京松美术馆相继开馆。

  差不多时间,广州也诞生了广东时代美术馆、艺海堂美术馆、53美术馆、花城美术馆、扉美术馆、大家美术馆等。

  对于北京、上海、广东三地民营美术生态的异同,梁江对比分析称,“广东与北京、上海的艺术生态有区别。北京的艺术与环境有很密切关系,无论是艺术群落、圈层结构、潮流迀变等等都与此有关。上海这个当代大都市,金融财团色彩浓厚,资本的强大力量体现得很充分。广东的艺术圈繁盛,优秀艺术家多。但目前状况,漫天繁星无数,还缺乏耀眼的‘太阳’和‘月亮’,尚没有引领艺坛,享誉全球的当代大家。而艺术的发展是有自身逻辑的,社会要为艺术家提供成长的沃土,给潜在的大家提供发展的机遇,小树苗才有可能长成参天乔木。这就是社会土壤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