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驻梅州兴宁市黄槐镇工作队队员曾晓鑫:当好“中间人” 引来众“金主”

来源:新快报     2023年04月28日        版次:T19    作者:

     ■曾晓鑫(右)在红薯开挖节现场品尝收获的红薯。

     ■曾晓鑫

  年少时的一次支教经历,在曾晓鑫与乡村工作之间埋下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在2021年广州市天河区组织遴选干部到梅州市兴宁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时发了芽,在出发去驻镇的路上,曾晓鑫为自己定下了目标:来这三年,一定要做出点成绩,给父老乡亲们一个交代。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杨升华 梁彧

  站在村民的角度去开展乡村工作

  去年12月,在黄槐镇下宝龙村举行的复耕复种现场推进会暨红薯开挖节,曾晓鑫最为难忘。近年来,黄槐镇立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及复耕复种工作,通过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制定优化复耕复种奖补方案、引进农业企业等多种形式,让撂荒地变成丰收的“粮袋子”。而这个红薯开挖节正是工作队经过与镇的协同工作引进了第一家农业企业——誉优农业有限公司后,在村民以及大众面前的一次重要成果亮相。

  在开挖现场,红薯的好品相令丰收的喜悦爬上了在场每一个人的脸庞,触动着曾晓鑫的心:“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也是一种成就感,毕竟这个项目的前期推进工作还是比较困难的。”

  撂荒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也为当地群众就业、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渠道。“随着一个个成果的展现,项目开始得到更多村民的支持和认可,甚至原来不肯流转土地的‘钉子户’也开始主动联系,希望能将土地交给我们。”曾晓鑫表示,这份认可离不开乡村工作中同伴的支持与配合,也离不开企业有一颗想为村民做实事的心。

  这个项目,也让曾晓鑫对开展乡村工作有了新的体验:在乡村开展工作,要多站在村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想想他们的需求和顾虑是什么:“村民要的都很简单直接,那就是让他们看到成果。就像他们说,自从我们来了以后,地方变漂亮了,老鼠也变少了。这些肉眼所见的改变,就能让他们产生认同感,在我们开展工作的时候也会给予更多的支持。”

  引导社会资本有序投入为乡村“造血”

  在曾晓鑫看来,乡村振兴工作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改变过往的“输血”模式、激活“造血”功能。

  “与被帮扶地区相比,我们的优势在于开拓的眼界和渠道资源。通过做好资源的嫁接,可以引导社会资本有序投入农业农村,从而激活当地经济活力,实现‘造血’。”曾晓鑫介绍,工作队近期谋划的党建结对共建和复耕耕地认种便是在这个方向的一次尝试,通过这些活动,去链接后方单位、企业、镇村三方,并以此为契机,引导社会资本有序投入农业农村,共建共享乡村成果。“今年4月,广州正佳慈善基金会访槐并赠送当地小学100套桌椅,便是此次尝试取得的第一个成果。”

  一方面,引导企业通过发展产业项目、投资兴办实事等方式,兴农致富,完成对村级“造血”功能的培育;另一方面配合企业做好村的工作,协助企业流转土地,招收工人,调解村企之间的矛盾,推动形成村企对接、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生动局面。曾晓鑫的驻镇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对接、交流、搭平台:“作为后方单位派驻的代表,更多时候不是他一个人在工作,而是全体同事,包括后方单位的努力,所取得的成绩也多是源于平台的支持。而作为我本人,就只有一个信念——尽自己所能,为当地多做点实事好事,当好乡村发展‘中间人’,助力当地发展振兴。”

  曾晓鑫

  驻梅州兴宁市黄槐镇工作队队员

  派出单位:广州市天河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对村民,我们要让他们看到成果,效果好了能受益了,自然就会加入行动。”——曾晓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