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祥和(80cm×360cm) |
■竹鹿同春 |
■钟瑞军 |
巨幅鹿题材长卷面世,钟瑞军接受收藏周刊记者专访表示—— 在中国画的发展历程里,虽然一直被认为山水为首,花鸟次之,但借物喻情却是历代文人乐意追随的。花鸟动物能寓意的思想与愿望不但是人文画家乐意追求的,也大众喜闻乐见的。因此,在历代出现了不少专门为某个动物花卉题材,作为自己主要创作对象的画家。 广东省青年美协主席钟瑞军在十年前,在摸索了多年梅兰竹菊题材之后,决定深耕鹿题材,经过近十年的创作探索,他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对鹿题材表现的深刻心得,并通过鹿诠释对中国文化精神的理解。日前,他的巨幅鹿题材长卷正式面世,他在接受收藏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我现在画鹿,笔墨是遵循传统法则,但创作意识则是跟随时代,我尽可能地表现出,符合当代人审美的一个艺术符号。”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要表现鹿,一定要有个人的自觉意识 收藏周刊:您研究鹿题材已经有些年头,目前来看,心得如何? 钟瑞军:2013年,我参加了中央美院博士生导师张立辰先生的花鸟高研班,一个偶然机会,接触了鹿这个题材,现在算起来接近十年了,但真正动笔,是差不多两年后的2015年,动笔之前我搜集了大量鹿的相关资料。从文献上做了相关的研究。我当时就感觉要表现鹿,一定要有个人的自觉意识,要能反映出我对中国画和表现对象的理解。朝着这个方向,我创作鹿有三个维度,第一个是鹿的本身,所谓“外师造化”,自然中的鹿,要掌握它的形象、姿态、规律,这是画好鹿的前提。第二,“师法古人”,历代画家对鹿的表现,包括当代的一些动物题材的画家,他们对动物的表现,包括笔墨、技巧和中国画的表现力。第三,对鹿文化的研究,有记载开始,170万年前元谋人时代已经有鹿的记载了。可以说,鹿在中国文化中是源远流长的,历代以来,鹿也形成了一种吉祥文化。在中国的瑞兽里,例如麒麟、龙身上都有鹿的元素。 因此,这十年当中,我一方面表现鹿,一方面也学习和研究鹿的文化。 收藏周刊:美术史里,专门以某一动物作为主要表达题材的案例不少,例如徐悲鸿画马、黄胄画驴、齐白石画虾、李可染画牛……但专门画鹿的并不多见,这给您研究这个题材带来哪些难点?上述的其他画家对动物的表现有没有给您可借鉴的启发? 钟瑞军:历史上画动物题材的画家很多,其实画鹿的在历代也有,包括清代沈铨、八大山人,后来的黄胄、李延声等,但专门画鹿的画家倒不多。 我其实借鉴历代鹿题材画作,往往都是在想他们为什么这样画。但我觉得中国画还是要从规律入手,而不是从方法入手。他们的技法上,我借鉴的应该比较少,可能他们的创作意识吸收得更多。 我画鹿,遵循的有四个原则,第一,写意,写,一方面是书写性,以书入画,另外就是抒发性;意,就表现思想、情感,鹿的寓意非常好,它非常符合中国画在吉祥文化中的一种审美追求。第二,理,遵循动物生长的客观规律,包括肢体、结构、行为、习惯等。要做到以形写神,并在合理中求变化。比如把下肢拉长,上肢缩短,蹄子则转化成书法的点去表现,这样视觉上更轻盈,还有鼻子变小,鹿更显得仙气飘飘,本来鹿的眼睛是圆的,但我把它处理得很媚的状态,把它喻人化。眼睫毛细而长,有种小仙女气质。我认为,我笔下的鹿,笔墨是遵循传统法则,但创作意识则是跟随时代,我尽可能地表现出,符合当代人审美的一个艺术符号。第三,法度,苏东坡曾说“始知真放本精微”,中国大写意画,是一种体系完整、个性鲜明且法度森严的民族绘画。像笔墨结构,点、线、面的组合都要符合中国画的法度。第四,趣味,作品最后给人的感觉要有意思,可以回味,是一种优质的精神食粮。 我笔下的鹿,不是现实中的鹿,是我心中的鹿 收藏周刊:我们知道您一直十分重视诗书画印合一,鹿的题材如何实践这一方向? 钟瑞军:诗书画印是我一直坚持的方向。书法用笔就是大写意最有力的支撑。否则,大写意不可能出彩。哪怕你有意识地所谓创造,但根基不稳。历代有关于鹿的诗词也是非常丰富的,诗词可以为我的鹿题材提高意境,我也写了不少有关鹿的诗。篆刻上,我也刻了不少跟鹿相关的印章,因此,在我的画面中,题上自己的诗,配上非常讲究的印章,追求整个画面自然生发出文人气、书卷气。 收藏周刊:在生活中,鹿并不常见,您通常会通过哪些途径了解鹿的特性? 钟瑞军:第一,通过数字技术把历代所有画鹿的名家作品的高清图片集中起来,第二,归类曾获奖的鹿题材的摄影作品。第三,收集全世界范围内有关鹿的明信片。第四,就是经常看经典纪录片中动物世界里的鹿,还有油画、版画等其他画种上对鹿的表现作品。因此,我手上对鹿的素材收集的数据库非常庞大。当然,我笔下的鹿,不是现实中的鹿,是我心中的鹿,是加入了我审美意识和绘画观念的鹿,是进行了“眼中之鹿”到“心中之鹿”,再到“笔下之鹿”的三度神化。 无论画什么,都应给人一种愉悦感、一种思考、一种力量 收藏周刊:要用中国画的手段表现好鹿,关键在于什么? 钟瑞军:中国画的本质就是写意精神。要表现好鹿,关键在于把它的特质进行强调并表现出来。 鹿跟牛、羊、马有相同的地方,它们共同的部分我会弱化,而鹿最独特的地方则会强化地表现出来,比如它的矫健、灵气、机警、美丽、善良等。 从造型的角度,鹿一不小心容易画成马,有个成语叫“指鹿为马”也是这个意思。假设没有把鹿本质的特点抓住并强调,就鹿不成鹿,可能画成其他动物,甚至画成“四不象。 我认为中国画表现任何题材,都是作者内心的完善和对外的表达,因而强调作者本身素养的提高,所谓“画如其人”,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自己的修养文气的确会通过一笔一墨流露出来的,不管任何题材,最终,而且最关键的还是在于画自己的修养,写意,其实就写心。 收藏周刊:在中国画的思想体系里,任何题材不过是表达的载体,关键还是在于隐藏在背后的思想观念,您是如何理解中国画的精神的?又是如何通过鹿这样的题材实现追求的? 钟瑞军:中国画产生的思想根基是哲学,中国画的本质就是写意精神,这是我的基本概念。我一直认为,用美术去概括中国画,会极大地窄化了中国画的民族性和文化性。因为,中国画是诗书画印构建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空间。因此,无论画什么,最终都应该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感,一种思考,一种心灵上的慰藉和力量。 我选择鹿这个题材,是有多方面考虑的。这个题材本身就是吉祥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老百姓也很喜欢,寓意符合老百姓日常对美好的念想。同时,在表现它的时候,就是要表现它的灵动、灵性,而且我在用中国最传统,最有民族文化特点的笔墨去表现鹿,这二者的气质本身是十分吻合的。 接下来,我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笔墨表现力,争取用最少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涵,同时,加强对鹿本身和鹿文化进行更好的探究,争取有新的感悟和提高。 【人物介绍】 钟瑞军 广州市美协副主席、广东省青年美协主席。 自作题鹿诗三首: 其一 自然万物即吾师, 造化心源两相宜。 此中真意藏画外, 写罢灵鹿赋新辞。 其二 秋雨涤嚣尘, 炊烟处处新。 山幽常见鹿, 厚德自有邻。 其三 阶前秋草晚来花, 笔墨朱黄任横斜。 难掩柴门风带雨, 鹿迎远客到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