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清远清新“三步”齐迈 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来源:新快报     2023年08月29日        版次:A06    作者:

     浸潭镇五一村寨背自然村的“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引导群众学法用法。

     三坑镇正在逐步安装68套垃圾分类桶,引导村民共同维护美好家园。

     浸潭镇五一村试点和美积分制度,每个月村民都能用积分换生活用品。

  和美积分规范行为、垃圾分类引导生活、智慧广电便民服务

  【编者按】

  乡村治,百姓安,天下稳。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各村各镇乡村治理水平的提高、公共服务的强化以及乡风文明建设。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广东以“党建+治理”为核心,以“群众满意”为宗旨,以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为主平台,全面推进镇村同建同治同美,涌现出许多好经验好做法好案例。

  新快报陆续推出乡村治理系列报道,展现各地乡村治理成果以及文明新气象,探索具有鲜明现代化乡村治理特色的“广东经验”,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也为全国的乡村治理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广东样本。

  浸潭镇五一村的“和美积分”花小钱办大事,不但激励群众常态化进行人居环境整治,也提高了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68套新型垃圾分类桶率先在三坑镇乡试点,逐步引导群众“垃圾分类”共创美好家园;一套智慧广电终端联系着太平镇中南村的每一户村民,村民既可以查看新闻、参与管理,还能了解乡村振兴,点击购买农产品……

  新快报记者日前走访发现,清远市清新区正在多地分门别类地探索试点乡村治理新模式,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示范。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摄影:新快报记者 邓  迪

  一本“和美积分”存折

  自觉规范村民行为

  拿起扫把,走出家门,将房前屋后打扫得一干二净……在清远市清新区浸潭镇五一村一些大街小巷,村民的这种自觉行动每天都在发生。

  “现在个个都主动出来搞卫生,到处都是干干净净的,这项制度真是好。”张阿姨在五一村的李屋村(自然村)开了一个小卖部,成为村里自觉维护人居环境的“积极分子”。

  新快报记者走访了解到,张阿姨口中的制度原来是清新区浸潭镇正在五一村试点推行的“和美积分”制度。“和美积分”以常住户为单位,以户主为积分主体。积分制内容涵盖社会治安、公序良俗、乡村建管、奖励惩罚、家庭生活、乡村振兴等方方面面。参与的每户居民都有一本“和美积分”存折,采取一事一记录、一月一审核、一月一公示的方式进行考核。加减分以村民向村积分办自行申报为主,村积分办也可采取日常巡查、村民投诉查处以及接受上级交办问题等方式,进行加减分初步认定。

  新快报记者从积分细则看到,“和美积分”的事项分得非常细,最高一次可积100分,比如做好人好事得到国家级政府部门表彰、家里培养出博士生都可以得到这个积分。最低的,只要邻里团结无矛盾纠纷,每月就能积2分。扣减分方面,比如参与封建迷信活动、红白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以及索要天价彩礼的,每人每次扣5分。如果参与赌博、诈骗、涉黑涉恶等活动,则会被一票否决,当年积分为0。

  “细则虽然分得很细,但是村民参与申报最多的还是维护环境卫生,参与人员以农村妇女为主力。”五一村党支部书记曾金葵告诉新快报记者,因为主动参与清扫公共场所、房前屋后环境美化等积分项最容易看到成果,也与村民每天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五就是兑换积分的日子,在这一天,村民们总会乐呵呵地来到积分超市兑换日用品。张阿姨说,她已换过洗衣粉、牙膏、纸巾等产品,非常开心。

  一次乡村治理探索

  有望成全区推广蓝本

  “从18户、30户,到现在的65户,我们的和美积分制度已变得家喻户晓。”曾金葵说,“和美积分”经过村民口口相传深入民心。

  浸潭镇党建工作办公室主任梁艳丹介绍说,基层治理已成为五一村的党建品牌,五一村由镇党委书记挂点、镇组织委员驻点、党建办主任蹲点,以党建为引领,建立起“五一力量”,即“树立一面旗帜”“打造一支队伍”“引进一个项目”“建设一个阵地”“制定一个制度”。“和美积分”制度就是在浸潭镇创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镇”的过程中,在五一村进行的积极探索。

  “刚开始都是村干部带着宣传单张到村民家宣传,村民们看到和美积分带来的积极意义后,每个月都有村民主动到村里开存折参与。”梁艳丹说,和美积分制度对村民的影响非常大,比如参与会议、做义工、派发宣传单等都变得积极了,因为参与其中任何一项都有积分,既能换礼品又有荣誉。每年全村兑换产品的资金要花几千元,但其实是“花了小钱办大事”。

  清新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五一村的“和美积分”制度将是清新区推进乡村治理的一个重要借鉴。下一步将通过APP使用、充实积分超市等方式进一步完善,有望形成一个蓝本,在全区推广。

  在五一村的寨背自然村,从浸潭高速出口一出来,一个“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就映入眼帘。新快报记者了解到,这是去年在驻镇工作队的帮扶下建成的。公园里有各种法治内容宣传,特别是一个法治五星台,通过立体的方式既宣传韩非子、李斯等名人事迹,又能供村民和游客坐着聊天。通过法治文化主题公园以及经常开展的普法行动,五一村将“法治”思想潜移默化地“嵌”入了村民的心里。

  一套垃圾分类设备

  引导群众共创美好家园

  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根据垃圾的不同类别,只要用脚踩一下脚下的机关,相应的投放口就会打开,群众轻松投放垃圾。

  清新区三坑镇是一个温泉文旅小镇,农文旅产业的发展带动了越来越多客流光临。最近一个多月来,大家发现在一些民宿、卫生院、银行等人流密集的场所附近,多了颜色各异的垃圾分类桶。这些垃圾分类公共投放点还搭有不同的棚子,避免日晒雨淋。原来,这是清新区农业农村局率先在该镇进行的垃圾分类宣传试点。

  垃圾分类是探索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可行途径。三坑镇副镇长李立涛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清新区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三坑全镇将陆续投入68套垃圾分类桶,同时将在河堤公园处建造三坑镇生活垃圾分类科普宣教基地,进一步提升广大群众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以及准确率,逐步引导村民“参与垃圾分类,共创美好家园”。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在逐步设置垃圾分类桶的同时,三坑镇已同步在一些社区等公共场所铺开垃圾分类宣传。下一步,还将组织到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共同开展“小手拉大手”和垃圾分类进校园、进课堂、进家庭等知识普及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群众的垃圾分类意识,共同创建绿色、文明、宜居的美丽家园,从生活垃圾分类入手打造社会治理的“三坑模式”。

  一个智慧广电平台

  线上线下推动乡村发展

  每天打开电视,不但能看到清新本地的新闻,还能了解村里的党建、村务、乡村振兴、平安村居等情况,参与乡村治理,甚至还能参与消费帮扶。

  在太平镇的中南村,驻太平镇帮扶工作队正在大力推广一套智慧广电系统,通过“数字乡村”线上线下探索乡村治理的新模式。

  清新区政府新闻办副主任、驻太平镇工作队队长周骐告诉新快报记者,中南村是全市第一个智慧广电试点村。利用这个平台,村里给每一户村民家里的机顶盒做了升级,使所有村民都可以进入智慧广电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参与乡村治理、接受便民服务。

  点开平安村居,村民可以通过电视查看全村所有监控,“比如一旦有小朋友走丢,通过监控很快就能找回来。”周骐说,系统还连接了应急广播,有突发事件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通知到每一户。此外村民还能了解乡村振兴情况,通过系统购买农特产品。

  他介绍,下一步将通过智慧广电探索进行线上线下人居环境积分制试点,并利用数字乡村服务好全村的农业产业。

  清新区农业农村局表示,清新区在乡村治理方面将采取边探索边实行的模式,形成可行性、可复制经验后,将在全区进行推广,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