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是合水镇的传统产业。 |
驻合水镇工作队合影。 |
桑蚕香云纱晾晒基地项目提供150余个就业岗位。 |
驻阳春市合水镇工作队: 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蚕桑香云纱晾晒基地,获评广东“千企帮千镇 万企兴万村”典型案例;基地建设了丝绸纱料科普区等推动多产融合发展,还提供150余个就业岗位,增加群众务工收入每年达900万元,集体收入增加48万余元…… 省政府参事室联合广新控股集团组建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2021年7月进驻阳春市合水镇后,激活传统特色产业活力,推动产业发展升级增效,农民就业增收,为乡村振兴落实落地打好坚实基础。 激活产业活力 培育多元生态 驻合水镇工作队进驻后联合镇委镇政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产业底数、发展基础等实际情况,通过激活传统特色产业活力,有效培育多元化产业生态,帮扶形成“百花齐放、春色满园”的产业发展态势。 驻合水镇工作队充分融合广新丝纺集团传统资源优势,从改善蚕种、优化桑种、改造蚕房及养殖设施、延伸完善蚕桑“种养+加工+销售”产业链入手,做大主导产业,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蚕桑香云纱晾晒基地,引入专业力量开展运营,该项目被评为广东“千企帮千镇 万企兴万村”典型案例。 驻合水镇工作队还融合春砂仁加工销售企业优势,建设春砂仁种植基地和网络营销渠道;融合竹编企业外贸出口优势和合水镇竹编传统工艺优势,以集中生产和分散生产相结合模式,不断壮大竹编产业规模;融合蔬菜种养合作社本地优势和土地资源优势,建设平东村130亩蔬菜生产供应基地;融合合水商品苗木种植基数大、市场蓝海的优势,引导企业和大户种植黄花梨木、沉香木等名贵苗木。 注重多产融合 推动升级增效 将农业种养与加工及市场运营有机融合起来,才能更好推动产业发展升级增效。驻合水镇工作队在种植的种业优化、品质提升、农产品加工环节、文旅融合及市场路径的引导上下功夫,为合水镇多产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驻合水镇工作队在桑蚕香云纱晾晒基地建设动漫涂装印染车间、绿地晾晒场、优桑优蚕种养示范区、丝绸纱料科普区,打造非遗文化展示窗口,同步建设观光塔、露营场地等,开展主题研学实践活动,以农文旅融合模式推动合水蚕桑产业发展升级增效。 在春砂仁特色产业发展上,驻合水镇工作队引导企业发展加工环节,放大农产品效益,推进春砂仁茶及曲奇饼加工厂建设,确保增值效益留在合水本地。 驻合水镇工作队引导企业充分利用高流千年古墟平台功能,开拓国际市场;推动利用闲置教育资源建设竹编传统工艺研学生产基地,建设振兴合水竹编产业的支撑平台。 另外,驻合水镇工作队注重引入科技支撑助力产业发展。依托省农科院技术优势,改良蔬菜种子,培育无毒薯苗,规范种植流程,从供给侧提升蔬菜品质。并联合企业通过“消费帮扶进社区”活动开拓市场,为高品质蔬菜出山进城搭建渠道。 坚守富民初心 联农带农共富 在产业发展中,驻合水镇工作队不断激发企业运营过程中的联农带农属性,使市场主体和农民都能持续性受益。 桑蚕香云纱晾晒基地项目提供150余个就业岗位,增加群众务工收入每年达900万元,集体收入增加48万余元,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帮扶春砂仁加工企业建设春砂仁基地,在增加群众地租收入的基础上,提供灵活就业岗位30余个,为群众增加务工收入人均可达4000余元;帮扶竹编企业扩大生产规模获取订单,群众通过灵活就业模式,带动群众1000余人,群众计件收入人均每月可达3500余元;帮扶合作社流转撂荒地打造蔬菜生产基地,解决土地撂荒问题,盘活闲置资源,群众不仅获取地租收入还有劳务收入,人均可达5000余元;引导苗木企业转型种植名贵树种,提升土地亩产均值,群众获取灵活性收益,提供30余个灵活就业岗位,人均增收30000余元。 此外,驻合水镇工作队深入开展“深调研、解民困、办实事”活动,推动落实9件民生实事,推动20个党政机关、国企央企民企、社会组织党支部与合水镇18个行政村全面开展结对共建,筹资100余万元用于行政村的党群服务中心改造提升和部分民生及教育设施建设,引导企业帮扶建设平东蔬菜生产基地,联合企业开展“消费帮扶进社区”和“走进阳春合水电商直播”活动,共同为“百千万高质量发展工程”贡献力量。 ■采写:新快报记者 赖妍 ■摄影:新快报记者 邓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