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南越国木构水闸“展陈上新” 考古遗址与社区、商场和谐“共生”

来源:新快报     2024年01月21日        版次:A09    作者:

     ■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陈列展示区现场。郭思杰/摄

    

     ■遗址周边公众基于水闸的艺术创作。郭思杰/摄

     ■李晓晓在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陈列展示区接受了记者专访。郭思杰/摄

  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位于广州市越秀区西湖路63号光明广场负一层、北京路商业圈核心区,东邻大佛寺,北近大小马站书院群,东北距南越国宫署遗址约500米,地处广州古城中心区域。

  2022年7月至今,受广州市文物局委托,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继续对遗址进行保养维护的基础上,完成了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周边廊道的展陈提升,2024年1月1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这也是值“广府味·幸福年”系列活动举办之际,为群众奉上的一道“文物里的广府年味”,更是推动文物活化和保护利用、显示“千年商都”文化遗产和商业魅力的重要举措。

  1

  曾是广州的重要水利设施

  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是南越国时期珠江北岸的大型水闸,是当时防洪、防潮及排水的重要设施。水闸自北向南,南北长19.8米左右,入水口宽5.35米,出水口宽4.95米,南向珠江呈“八”字形敞开,由闸室、南北两侧水渠道及两岸连接建筑物构成。它是当时我国发现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构水闸遗址。

  水闸遗址的发现,对研究秦汉时期城市水利设施、南越国都城南界、珠江岸线变迁、古代水系治理以及古代木构建筑技术等至关重要。2006年5月,南越国木构水闸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2月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中共越秀区委常委、宣传部,越秀区人民政府,广州市水务局,广州市水务协会,越秀区国家档案馆,广州北京路文化核心区管理委员会以及市、区文博单位和众多市民参加了当天的开放仪式。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文物局局长刘晓明和广州光明房产建设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晓晓在仪式上致辞。

  刘晓明表示,对关心和支持广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并指出南越国木构水闸是广州的重要水系遗存,记录着广州城、人与水之间久远而密切的互动,是广州传统中轴线保护传承、北京路商圈的高品质提升,唤醒商业活力的独特文化资源,要进一步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探索一种“考古遗址+商业”“考古遗址+社区”的广州特色模式,推动文物深层次赋能社区文化繁荣,真正实现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

  李晓晓在致辞中表示,尊重、保护、弘扬历史文化遗产,是光明广场秉承的理念;未来,广州光明也将继续贯彻国家、省、市发展规划精神的指示,积极探索新的文商旅发展模式。

  2

  老城中心的大发现,全国罕见

  南越国木构水闸,和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王墓,是目前广州发现的最重要的南越国时期遗址。在同一城区内同时发现保存较好的王陵、王宫御园和大型水利设施等一系列西汉初年遗迹,在中国考古史上,实属难得。

  并且,这三个重要遗迹,都是在城市建设工程中发现,它们经科学发掘及时得到了保护和原址展示。

  这,是老城中心的大发现:2000年初,越秀区西湖路与惠福东路之间、广州历史城区核心的北京路西侧光明广场建设工地在地下室土方开挖时发现了不少松木,考古人员立即在工地中南部数百平方米的区域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出一处大型木构水闸遗址,经专家论证,属于2000多年前的南越国时期。

  这里出土了什么?水闸遗址出土有“万岁”瓦当、云纹瓦当、板瓦、陶网坠、陶蒺藜、青瓷碗等各类遗物。这些残砖片瓦、钵盆杯碗与水闸、城墙、水井、房址、道路等遗迹,共同映射出距今2000至500年的岁月里,西湖路一带从烟波浩渺的珠江,到“碧海出蜃阁”的园林胜地,再到熙熙攘攘闹市的历史变迁图景。

  除了水闸还有什么发现?木构水闸距今地表深3.13米,其上叠压有东汉、晋南朝和唐宋等晚期遗迹,包括东汉建筑、东汉和南朝水井、唐代房基、宋代房址和道路等。其中,水闸南部清理出一大片木结构建筑遗迹,东西向延伸,高出水闸较多,由3层木柱构筑而成:一层南北向排列,一层东西向排列,再一层南北向排列,现在能够看到的有南北向排列的枕木、竖立的东西向木桩上有残留的木桩,推测为东汉时期的城墙基址。

  这里有什么新的展览?这次主要是“展陈提升”,对原先的展览内容、参观动线、空间布局、灯光效果及遗址展示等做了优化,并在遗址周边回廊,延伸出一个主题展览,观众“绕场一周”,不仅能看水闸原貌,还能学到新知:

  第一部分“起落护城郭——南越国木构水闸”,以图文、出土文物、视频动画等形式系统展示水闸的发现、修建、使用、废弃、保护全过程;第二部分“依水寻城——广州城水系变迁”,讲述了历史环境的沧海桑田和珠江岸线的不断变迁。

  3

  经济建设与文化遗产互利共赢

  这里,是全国第一个在公共商业建筑内得到有效保护、并对外开放的考古遗址。

  熙熙攘攘的西湖路上,光明广场,一栋充满现代潮流气息的商业大楼,时尚卖场五光十色、餐饮食肆人流如鲫,而引人注目的“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标识灯箱,展示着此处的独一无二。从手扶梯下到商场负一层,古远深邃的气息渐渐浮现,遗址展区,成为千年商都悠久历史与持续繁华的完美代表。

  在1月18日的开放仪式现场,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方面表示,一直以来,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的保护、研究、管理、展示利用等各项工作,均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支持。

  “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从2000年4月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2007年原址保护对外开放,到2024年1月完成周边廊道展示优化提升向公众开放,是文物、规划、国土与建设单位等多方协调和努力的结果,融合了广州市政府的关心重视,文物部门的坚守和保护,光明广场的日常管理,周边居民的理解支持以及公众的广泛关注,既充分体现了‘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的内涵,也是经济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齐头并进、互利共赢的典型案例。”

  声音

  广州光明房产建设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晓晓:

  尊重、保护、弘扬历史文化遗产是光明广场秉承的理念

  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是在配合光明广场大楼建设过程中发现的,遗址考古发掘后,为实现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局面,在光明广场负一层设836平方米的玻璃覆罩对遗址进行原址保护。

  1月19日,继“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展陈优化提升”开放后,广州光明房产建设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晓晓接受了新快报记者的专访。他表示:“作为国企,我们在商业规划、开发和管理过程中,一直秉承着尊重、保护、弘扬历史文化遗产,挖掘城市的文化底蕴,展示老城区活力的理念;未来,广州光明也将继续贯彻国家、省、市发展规划精神的指示,积极探索新的文商旅发展模式。”

  李晓晓介绍,作为文物的维护方,多年以来,广州光明尽职尽责、精心维护,不仅一直承担着遗址展示区的电费、保洁费用及安保费用,而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为融入北京路商圈岭南特色与文化品牌建设不遗余力。

  李晓晓透露,未来可能会基于北京路商圈文商旅融合的总体规划,结合光明广场周边区域的众多历史文物古迹,打造文物研学教育新区域;同时,加强引入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新建智慧科技和数字化平台,大力开发商场“夜经济”版图,考虑在条件成熟时,延长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的开放时间,打造“商场里的博物馆”“夜文化博物馆”,助力北京路商圈的高品质提升,为融入北京路商圈岭南特色与文化品牌建设而砥砺奋斗。

  ■收藏周刊记者 潘玮倩 通讯员 穗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