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技师学院师生研发的智慧薯类收获机提高了生产力。通讯员供图 |
■广州市技师学院党委书记李明根(前排左二)等参观世界技能大赛原型制作项目南沙人才培育基地。通讯员供图 |
■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党委书记曾威(左一)在了解精英班学生的学习情况。 |
■驻三排镇工作队队员兼油岭村第一书记赖家木介绍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创作的助力乡村振兴创意作品。 |
■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精英班学生通过学习、参加世界技能大赛,提升制冷与空调技能。 |
广州两所公办职校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要求“同频共振” 牵头成立全国数字技术技能职教集团,加快培育新时代数字工匠;最新设立“创新素养和数字素养研究中心”“‘双课堂’协同育人研究中心”,推动世赛技术标准转化和推广…… 大国工匠是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而职业教育正是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的摇篮。日前,新快报记者深入走访了解到,广州市技师学院、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两所公办职校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要求“同频共振”,快速、精准、高质量调整办学理念和专业配置,加大产学研融合力度,让人才金字塔“塔基更实、塔身更强、塔尖更高”,为服务广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广州市技师学院:加快培育新时代数字工匠 以前的汽车系,现在叫智能交通系;以前的信息系,改为人工智能产业系……关注广州市技师学院的人这几年也许会发现,这所公办职业技术学校很多专业的名称已作出改变。“这些专业,不是简单的名称改变这么简单。”广州市技师学院党委书记李明根在接受新快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人才是决定性因素,新学院、新专业的布局,正是该学院立足数字经济时代,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需求作出的重大调整。 李明根表示,数字经济已成为当前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趋势,数字技能将成为新时代产业工人驱动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条件。一批批操作技能高超、具有创新思维、熟练运用数智技术的“数字工匠”将成为技工教育人才培养的“新画像”。为此,广州市技师学院升级传统专业赛道,开发新专业赛道,逐步形成了“一态、两双、三一”的数字工匠培育路线图。 “一态”即构建“数字工匠”培育新生态。去年,广州市技师学院牵头成立了全国数字技术技能职教集团。目前集团成员已发展到263家单位,其中行业协会17家、高职院校72家、专精特新企业110家等,目的在于加强政、校、行、企的全方位合作,实现数字技术技能的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 “两双”指打造“双主力带动 双特色发展”产教融通型专业布局。该学院围绕服务制造业的定位,打造了“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双主力专业群、“数字服务、智慧农业”双特色专业群。“三一”即打造“一系一战略性产业新技能学院,一系一技能大师工作室,一系一产教融合共同体”工程。在智能制造领域,建设智能制造新技能学院;在集成电路领域,打造“国芯”集成电路新技能学院;在人工智能领域,共建“北斗智联新技能学院”;在智慧农业领域,共建“e农新技能学院”。 “2022年的6个新专业、2023年的7个新专业都全部招齐了。”李明根告诉新快报记者,新专业的调整也激发了职业教育内部的新质生产力,比如,北斗智联新技能学院利用北斗时空智能+视觉AI+边缘计算技术,将北斗卫星数据面向全校开放,人工智能专业群学生可以学习算法应用,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学生可以学习车路协同,智慧种植专业学生学习智慧大棚种植技术,养老专业学生学习智能穿戴设备应用等等。 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同时挂牌“双素养”“双课堂”中心 4月10日,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在白云校区同时揭牌了“创新素养和数字素养研究中心”“‘双课堂’协同育人研究中心”,一下引起了行内的关注。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党委书记曾威在接受新快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工贸致力培养数字工匠、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双中心”的揭牌成立,就是学院研究和适配支撑新质生产力所迈出的新一步。 曾威表示,宏观层面,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学院在打造“智能制造·数字服务”大专业格局上下功夫,对传统优势专业植入新的课程,促进老树新花;对新兴专业大力布局,如开设了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等专业;对未来专业,如电力、储能等方面加紧谋划。曾威判断,未来智能网联、储能、光伏、生物健康、海洋工程及新一代电子信息等产业领域将迎来发展的春天,一定会有巨大用工需求。 中观层面,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探索构建“六边形底座能力”人才培养模式。“六边形底座能力”包含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字、批判等6个维度的能力。希望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快速适应技术变革、具有职业迭代能力的数字型、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技能人才。 微观层面,学院创新性提出数字、创新“双素养”提升以及第一、二课堂“双课堂”协同的育人新理念,促进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全面提升。 “在人工智能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重点要思考的是如何培养不被机器人取代的高技能人才,重点要做的应该是教会学生如何管理机器人、如何组织机器人、如何检测机器人。”曾威表示,要紧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大潮,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最迫切提升的两大素养必定是数字素养和创新素养。 在该学院的世界技能大赛制冷与空调、网络系统管理等5个项目中国集训基地,学校精英班的学生正在加紧训练,还有选手正在全力备战今年举行的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训练中心副主任袁宇田介绍说,学校每年都会关注世界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主动追踪并积极跟上前沿科技。曾威表示,借助学校5个世赛集训基地的平台优势和参加历届世赛经验积累的资源优势,学院一直在积极推进世赛成果在校内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领域的转化和“推广”。 助力乡村振兴:科技成果不断转化为生产力 关注新技术新领域,培养高素养应用型人才,两所职校在推动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尤其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学院捐赠的这套烫印设备, 3到5分钟就可以把高清相片烫印到笔筒或玻璃等上去。烫印衣服更快,不超过30秒。制作后的文创产品很受欢迎,整套设备成本还不到一万元,在旅游景点,村民们摆个摊就能创收了。”在广州市人社局和驻清远连南三排镇工作队的推动下,去年5月开始,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和三排镇油岭村结对共建,在油岭创立“技能小院”,培养本土乡村人才,促进新质生产力落地。记者看到,技能小院里堆满了该学院学生设计的内雕小夜灯、民族服饰、笔筒等各种创意产品。驻三排镇工作队队员兼油岭村第一书记赖家木告诉新快报记者,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的师生已多次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包括电商在内的各种技能培训和技术支持,对推动当地乡村振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广州市技师学院的简介中,记者看到了一款“智慧薯类收获机”的简介。原来,这是该学院智慧农业项目团队创新研发的,目前已实现了应用,这款收获机不但能自动调节薯类破土的高度,还能根据不同大小自动分拣装箱,技术革新解决了农村强壮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推动了乡村振兴。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图片:新快报记者 王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