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开讲“大学第一课” 8000新生听院士讲课,南海科考队、天琴中心等“学术天团”集中亮相 2019年09月06日  张璐瑶、郝俊、陈诗诗

中大南海科考队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张璐瑶 通讯员 郝俊 陈诗诗

  “我宣誓,谨记中山校训,肩负时代使命,恪守学术道德,崇尚科学理性,尊师重道守法,勤学求是创新……”9月2日,中山大学在广州校区东校园、珠海校区同时举行了一场特别的开学典礼——首次跨广州、珠海两个校区“隔空视频互动”,中大各学科多名院士、专家登台讲述自己的求学故事,中大南海科考队、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广州超算中心、天琴中心等“学术天团”集中亮相,8000余名新生们庄严宣誓,上了堂不一样的“开学第一课”。

  中山大学校领导陈春声、罗俊等,教师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林浩然、王复明,中国科学院院士计亮年、陈新滋、张培震、吕达仁等出席开学典礼。

  

  书记、校长寄语:

  中大人要在拼搏中前行,在砥砺中成长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寄语同学们,在中山大学学有所成,以奋斗的青春实现梦想的未来。

  他指出,中山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大学,是一所具有爱国奋斗精神的大学,是一所具有追求卓越品格的大学。大家要感怀伟大的革命精神,努力在悠久办学传统、深厚学术积淀中汲取智慧与养分;自觉弘扬践行爱国奋斗精神,努力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他期望同学们,“学在中大,追求卓越”,在拼搏中前行,在砥砺中成长。

  中山大学校长罗俊向新生致开学训词。他期望全体新生,要有大情怀,即家国情怀;要有新追求,有责任、有担当;要有真本领,勤奋学习、敏锐思考;要有高品位,有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心气、勇气和豪气,有超越自我、止于至善的气魄和梦想。

  

  学术大咖“讲课”:院士“很拼”,希望“00后”一定勤奋

  今年的典礼上,首次增设视频播放和教师现场讲述环节。中山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彭玉平以讲述人的身份登台,与新生们娓娓讲述了他的同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张培震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杨震教授的故事。

  张培震院士是地质构造和地震动力研究方面的专家,汶川地震后,他曾作为灾后地震科学考察队队长,赴灾区进行长达半年的科考。他的“甘于寂寞”“很拼”的精神给彭玉平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堂课上,张培震面对面向新生们讲述了自己的求学经历:大学四年里,每天早上6时起床,长跑3000米,读一小时英语,晚上11点按时就寝。“整个大学期间,我把所有的周末和假期都用来学习了。”张培震说。在麻省理工学院读博期间,他曾连续三天三夜没有休息。他表示:“那拼搏的五年,是我这一生中最难忘、最引以为傲的岁月。”

  新学期开始了,他说,他要讲课,还要给本科一年级同学讲课,把最基础的理论用最能让年轻人接受的方式教给他们。

  他建议“00后”学子,一定要勤奋:“你们思想活跃,知识面广,掌握新技术,你们只要在学习上勤奋,就一定能取得比我更加辉煌的成就。”

  

  大学生说:中大人有梦想、有追求、有责任、有担当

  中山大学在校学生代表郎熙讲述了自己从中山大学参军入伍的难忘经历。

  2016年9月,他响应国家号召,从中山大学参军入伍,在部队期间,他先后参与安徽抗洪等重大任务,获得诸多荣誉。2018年9月,他退伍后返校,积极投身学生工作,担任中大国旗班教官,以护卫国旗为己任,用青春热血谱写国旗赞歌。

  今年暑假,他还组建了一支13人的调研团队,前往家乡云南开展为期9天调研,深刻理解了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坚定了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他说:“我是一个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深知中大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他希望新入学的师弟师妹们,不负韶华,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续写中大新的辉煌。

  新生代表曹杨杨是一名来自江西的17岁女孩。10年前,她就在心里根植了一个中大梦。今年,她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考入大气科学学院,成为一名“新中大人”。她说,中大人有梦想、有追求、有责任、有担当,自己定当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希望能够学有所成,肩负起中大学子的时代责任,回馈社会,回报祖国。

  彭玉平、张培震、杨震、苏薇薇、陈曾平……一个个学术“大咖”面对面分享、讲课,让2019级新生于书源很受触动:“他们的科研精神激励着我们,就像孙中山先生所说,要做大事情不要做大官。未来,我也希望能向他们学习,扎根社会实质性问题,为解决我国环保难题尽自己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