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香港成立“香港地方志中心”,主持首部《香港志》的编纂业务。中心的冯先生负责其中文学艺术部分,月前和我做访谈,谈改革开放以来内地与香港的文学交流,我说,1980年代中期以来的十几年,真频繁;借用古人的话,可说是“丽典新声,络绎奔会”。
香港和内地的文学交流,有史料可稽,我就发表过文章缕述其盛况。最近无意中看到一照片,正好为证。照片拍摄于1993年夏天,地点是《香港文学》的编辑部,亲密排坐着九个人:四位是香港的编辑、作家,五位是内地学者:严家炎、谢冕、李元洛、古远清、徐志啸。严与谢来自北京大学,李来自长沙作协,古来自武汉中南财大,徐来自复旦大学。
徐是《楚辞》专家,兼研比较文学。谢和李都是诗歌评论家,李更是“诗文化散文”名家。严的专长是现代小说,一篇《一场静悄悄的文学革命》(1994年发表)轰起了对金庸武侠小说的争鸣。古则是文学评论家、史家。
那十几年,学府如香港中文大学和岭南学院,社团如香港作家联会,对举办交流活动热心且大力。严谢李古徐五位,分别应邀来港作短期或较长时间的访问。一下子,大江南北的学界群英络绎奔来,古代文学的“丽典”、现代文学的“新声”,与香港的同行共聚交流。拍照的那一天,很可能还有(甚至有不少)其他南来的学界文坛访客在香港参加学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