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视频和更多精彩内容,请扫码观看。
文/陈晓璇
应该如何正确理解“双减”政策出台的背景?如何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学生“减负”了,老师就“增负”了吗?“双减”后,家长就可以“躺平”了吗?……9月1日正式开学,由课外喵特约,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与羊城晚报教育发展研究联合策划的《“双减”大家谈》第一期访谈节目如约而至,邀请了教育专家、校长和家长代表,聚焦政策、作业与家校共育焦点话题。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吴颖民指出,教育涉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只有减去校内和校外过重的作业负担,才能腾出时间培养全面人才。”吴颖民认为,“双减”很重要的一环在家长,家长既可能是“加负”的重要原因,也可能是“减负”的重要渠道。学生的负担过重是多因素造成的,学校、老师、家长、孩子和社会等,“所以‘减负’必须各方联手,大家各尽其职,把自己的责任负起来。”
学校该如何去优化供给来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呢?佛山市石门中学校长李卫东表示,学校作业要减量提质,老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多布置一些能够让学生举一反三的作业,并且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分层分级布置作业。
家长代表、华师附中高一年级学生家长林兆均认为,“双减”并不是让家长“躺平”,并非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丢给学校,而是更加考验家长的教育智慧。家长不应该短视,要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