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
曹林 北京时事评论员
别贪图免费,除非你的时间不值钱。看到这句话,你一定想“阴阳怪气”了:怎么?给你点免费空气要不要?不要!打扰,你指的是免费的义务教育吗?——哈,我指的不是那些天然免费的自然资源或是公共产品,而是指市场上的消费品。其实,即使是像清洁空气这样的自然资源,义务教育这样的公共产品,我们也是付了费的,治理污染和公共教育花的都是纳税人的钱。
想到这个话题,是看到人们对网络影视消费的讨论:内容付费是否合理,平台会员涨价是否正当?我们的互联网内容消费是从免费开始的,习惯了“免费午餐”的人们,还是对内容付费逻辑充满敌意。
很理解创作者和运营者面对这种“敌意”的无奈,我也常有这种无奈,发公号文章,文后附个卖书的广告,有时也会被人吐槽,说影响了阅读体验。说实话,我是内容消费者,也是内容生产者,是受市场经济逻辑熏陶大的一代,始终不理解那种“反对付费阅读”的逻辑。内容生产是有成本的,越优质的内容,需要越高的成本,没有收益的话,别人怎么有驱动力去生产优质内容?千万不要一边骂“没有好作品”,一边又不愿为好作品支付成本,把免费当道义,把市场当敌人。
看过一篇叫《免费的其实是最贵的》的文章,说得挺有道理。市场上每样东西其实早标好了价格,你热衷的免费,其实终会为之支付成本的,潜在成本更贵。文章还谈到了“免费是第一笔贪婪税”“享受了免费却在别处付出更多”“既然免费就不会给你最好”“真正需要的通常都不免费”。
“被消费”是当下很多人常挂在嘴上的一个词,常常在看到某个真相后恍然大悟,抱怨自己的正义感被消费了、眼球被消费了、隐私被消费了、时间被消费了。消费别人情感、眼球和时间的人,当然可恨,但仔细反省一下,为何轻易“被人消费”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在于贪图免费,市场是平衡的,消费而不付费,难免会被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