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管理学系教授李卫宁、广东华记贸易总经理廖东浩、珠海一站网总经理余昌泳(从左至右)
羊城晚报记者 莫谨榕 丁玲 胡彦
“富不过三代”,曾是一些财富家族难以逃避的“魔咒”。目前中国数量众多的家族企业第一代创始人都进入了55岁到75岁的年龄阶段,如何实现顺利地传承,实现长久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民营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业界和研究者们共同关注的课题。
近日,在凤凰城企业家俱乐部和百步青年共同举办的“家族企业传承与创新”论坛上,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管理学系教授李卫宁现场分享了他对中国民营企业传承与创新的研究观察。“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我们民营企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壮大。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代民营企业创始人到了今天开始大量出现交班的情况。可以说,这是中国家族企业第一次出现大规模交班,由于我们独有的商业和文化背景,我们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家族企业的传承模式,这就需要去实践、去探索符合中国家族企业的交班模式。”
代际冲突的三个阶段
在李卫宁看来,以一个或几个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作为组织核心,直接或间接控制所有权或经营权的企业组织,则可称为“家族企业”。家族企业的决策往往受到两个系统的影响,即家族系统和企业系统。不少家族企业将家族的稳定安全与企业捆绑在一起,但同时企业发展又有其自身的商业规律。两个系统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相互交织,从而形成了一个家族企业有别于其他企业的特征。
李卫宁的研究重点聚焦于家族企业的代际冲突问题。他认为,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过程中,代际冲突主要体现在家庭和工作两个层面,发生的情景一般在企业主家庭和家族企业这两种特殊的组织中。
“在不同的传承阶段,代际冲突的表现有所不同,我们一般把传承分为三个阶段。”李卫宁进一步分析,在传承开始阶段,主要关注意愿的冲突,接班人不愿接班成为传承初期的主要冲突,也是造成代际传承失败的重要原因。在共同管理阶段,管理理念和创新成为两代人冲突和矛盾的集中点,直接影响企业的战略决策和发展方向,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在传承后期,随着合法性权威逐渐完成代际转移,父辈的权力失落、子辈情感关怀的缺失,又会造成新的冲突。
四个关键因素影响接班成败
面对家族传承中的代际冲突,李卫宁建议,代际双方应该共同努力,将代际冲突协调至较为合理的程度,让代际传承顺利进行。李卫宁给出了一些具体策略,比如,当出现高代际冲突和强接班意愿时,家族二代可选择“迂回型”接班模式,就是先独立创业再回去接班的策略。当出现低代际冲突和强接班意愿时,“二代”可选择“选择型”接班模式,就是一种创业式接班的策略,一边接手家族原有事业,一边开辟自己的一方天地。当出现低代际冲突和中接班意愿时,二代可选择“适应型”接班模式,“二代”一般选择在家族原产业框架下从事创业活动。如果出现低代际冲突和弱接班意愿时,“二代”可选择“融合型”接班模式,就是“只继承不发扬”的策略,“二代”的主要工作是深耕家业,目的是守护而非创造。
李卫宁在演讲中总结称,影响接班成败的关键因素主要有四个:一是连贯性,即接班人与企业家在管理风格及理念上是否一脉相承;二是时间,即接班需要有充分的时间让传承两代领导人共同相处;三是要有接班技巧,建议接班可以按照“带三年、帮三年、看三年”的原则,让传承两代企业家共同工作一段时间,互相认可,并在资源和能力等方面做好准备。四是接班需要有效沟通,缓解管理风格差异造成的冲突。
守业和创业都是一种传承
在此次活动的圆桌论坛上,李卫宁和两位“创二代”广东华记贸易总经理廖东浩、珠海一站网总经理余昌泳共同探讨代际传承与创新的话题。
当前,我国民营企业新老交接遇到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李卫宁分享道,其研究团队接触了很多企业传承的案例,其中最难处理的问题之一是两代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处理难,可能和传统父子关系有关。我们曾经接触过一个案例,父亲非常强势,而孩子比较弱势,在交接班过程中,父亲总觉得孩子还不成熟,希望孩子成功,害怕他失败,这对孩子的后续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两代企业家成长和创业环境不同,自身的特点和能力也不同,“二代”在接班后应如何发挥自己的特长,让企业保持基业长青?廖东浩认为,当前企业的发展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靠净利润来评判一家公司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过去,一代企业家可以靠勤劳努力拼出一番天地,但现在这个时代,一个公司可以在短短一两年发展到几十亿元市值,也可能快速地消失掉,这可能颠覆掉上一代的认知。商业的游戏规则变了,“二代”的思维方式也在变化,“二代”要承接住父母的家业,需要有新的思维,看好那些有创新思维的“二代”能够将企业带到一个新的维度。
在余昌泳看来,传承和创新、守业和创业一样都不容易。“二代”企业家在传承与创新上,应该基于企业自身的优势,在横向的产业多元化、或纵向的产业链上下游做一些延伸,同时充分利用原有的资源,比如人才,进行创新。“我接触过很多‘二代’,他们既有已经完全接手家族企业,也有重新出去创业的,还有在家族企业的岗位上工作的。我觉得传承和创新并不局限于形式,你可以在家族企业的岗位上从事流程优化、产品研发等一部分工作,也可以去新的领域创业,但承接了家族企业的管理思维和经营理念,这也是一种传承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