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探索乡村振兴道路

打造基层善治样板

来源:羊城晚报     2018年06月28日        版次:AT11    作者:

    大沥镇凤池社区,古村祠堂彰显文化氛围

  佛山·南海·大沥

  文/图 张闻 关艳娟

  

  走进佛山南海大沥镇大镇社区,每一条自然村都铺设了干净整洁的对外通道,黄金雨、簕杜鹃、木棉花迎风摇曳。在一中村和二中村的村口交界体育公园内,一株拥有11条根系的“共融树”茁壮成长——象征着大镇社区11个经济社和谐共融。大镇社区的变化,正是大沥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不断实践的一个缩影。

  今年4月,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沥镇下属各社区作为珠三角的典型乡村,通过狠抓组织振兴,改善人居环境等举措,带动产业兴旺、逐步实现基层善治。如今,大沥的乡村治理正在走出自己的道路。

  背景

  “先发”大沥面临发展瓶颈

  今年5月31日,在佛山市乡村振兴现场工作会上,佛山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区邦敏总结道:佛山大部分农村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而是典型的“城中村”、“镇中村”;部分农村“城不像城,村不像村”,管理乱、环境差,严重制约城市形态现代化。与此同时,农村干部群众对环境美化、土地物业等集体资产升值、农民收入提升充满期待。“没有乡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市的现代化;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就没有全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佛山市委书记鲁毅在会上提出,佛山要以改革为动力,全力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下属各村居正是这样的典型农村。改革开放40年以来,大沥的农民率先“洗脚上田”,昔日的农村逐步变为如今的“中国商贸名镇”。然而,随着城市开发强度的提高,大沥也面临着新的瓶颈——镇中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村利益错综复杂,外来人口鱼龙混杂,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先富起来的农村和生活在“村”中的居民,在安全、生态、文化、民主等方面的要求更多、标准更高。

  与此同时,大沥依然有着“走在前列”的条件。凭借着强大的产业实力和广佛交界核心位置,大沥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大沥更是佛山的“门户”,“大沥印象”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佛山印象”。“在佛山市打造的‘一环创新圈’战略中,6.5公里的佛山一环大沥段,恰好与广佛黄金商贸走廊重合。”大沥镇委书记刘浩文提出,大沥要借助广佛商贸走廊和灯湖中轴线北延两大机遇融入“一环创新圈”,进一步激发全镇的发展潜能。

  普遍达成共识的一点是:大沥要发展,主战场肯定在农村。实践乡村振兴战略,大沥迫不及待!

  探索

  生态振兴让乡村 有“颜值”更有“气质”

  敢于直面问题,在发展中用改革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大沥一直以来“走在前列”的关键。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大沥以生态振兴为抓手,通过结合美丽文明村居建设和花满沥城工程,提升乡村人居环境。

  记者了解到,根据《大沥镇美丽文明村居建设工作方案》,2017年,大沥重点选取太平、凤池、盐步、白沙4个社区作为首批创建示范社区,以目标倒逼进度,制定详细的工作推进表。镇委镇政府除按照市、区、镇1:2:5的比例投入3300万元作为美丽文明村居软件建设外,适度增加专项资金,向美丽文明村居建设倾斜。4个社区共计申报25个大型建设项目,共计投入3亿多元用于道路贯通、环境美化、河涌堤岸整治等。大沥镇更通过“家庭三亮”(党员之家亮身份、居民之家亮家训、美德之家亮荣誉)、“好家风故事、好家训”征集、“最美家庭”等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美丽文明村居建设,为乡村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示范作用与精神支撑。

  经过近一年的提升,4个创建示范社区“旧貌换新颜”。凤池社区的凤东公园已成为了市民散步休憩的好去处;太平社区大力开展“幸福院”民生工程建设;白沙社区计划沿南海外滩、三乡路、中心路、一涌两岸(中心涌)规划特色景观线路,将社区改造成一个小桥流水,富有岭南水乡特色的全新人文社区,村民自筹资金对兴隆公园重新规划改造;盐步社区启动迴龙村支涌岸线改造工程,建“迴龙龙船基地牌坊”。乡村“颜值”的提升还带动了村民的“内心美”,盐步社区通过村规民约的形式,培养村民的文明意识。

  同时,大沥镇借鉴欧洲、日本经验,在全镇范围内启动“花满沥城”工程。政府委托华南植物园专家等组成的园艺专业人才团队研究了大沥的土壤气候选取适宜种植的花卉,包括风铃木系列、紫荆系列、木棉系列、黄金雨、黄槐等;开花灌木,即三角梅系列、杜鹃系列、扶桑系列、龙船花、木芙蓉等。在去年11月的“花满沥城”启动仪式上,2万多盆花卉被社区和市民领养。

  如今,凤凰花、大叶紫薇、簕杜鹃、宫粉紫荆等植被装点在市政道路、社区公园和村民阳台上,变“靓”的社区,让村民都不忍心再乱扔垃圾。

  “美丽文明村居建设要促进社区的‘五个转变’”,刘浩文表示,大沥要通过乡村人居环境的提升,从“一处美”向“全村美”转变,“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变,“外在美”向“内在美”转变,“环境美”向“发展美”转变,“形态美”向“制度美”转变。

  保障

  组织振兴实现基层善治

  仅仅提升外部环境,并不能打破制约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与生态振兴相配套的是,大沥以组织振兴为保障,抓住基层党建这个“牛鼻子”,真正实现基层善治。大沥大镇社区的“质变”正是典型案例。

  据了解,大镇社区曾经是“基层软弱涣散党组织”。村民分红在全镇垫底,村内治安形势严峻。2014年,大沥镇选派梁汉波担任大镇社区党委书记,梁汉波层层梳理社区与经济社的利益分成和权责分工,巩固社区对村居的领导权;引入企业管理方式,对各部门进行绩效考核。

  在容村村貌方面,大镇社区对村容村貌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人行步道,规范村内停车位,铺设排污管道,鼓励村民种花美化家园。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是,为协调下属一中村和二中村的历史遗留矛盾,社区在两村村口建设体育公园,村民现在有了交流的地方,矛盾逐渐消弭于无形。社区专门在体育公园里种下了一棵“共融树”,11条根系象征着社区下属11个经济社,让村民牢记“团结共赢”的道理。

  经过4年的整治,大镇社区的面貌焕然一新,社区道路网络四通八达,学校、幼儿园、公园、市场、卫生站、服务中心、活动中心等设施逐步完善。颜值的变化也带动了集体经济的发展,各经济社土地租金从原来每平方米3-4元上涨到十几元,最高甚至达到24元。如今的大镇社区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花园村”。

  大镇社区的治理成效,为大沥坚持党建统领“攒”了经验。今年4月,大沥镇启动2018年“党建引领·暖心行动”,计划未来3年内通过选聘党建指导员,设置社区中层岗位,以及实施经济社党员、骨干“双向培养”计划等措施,组建一支由机关和社区党员干部组成的暖心骨干队伍。大沥将对党员干部开展沟通联系和调解技能、生活服务技能、手工技能三大主题培训,并组建超过100支基层党员志愿服务队伍,让广大党员干部发挥领域特长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刘浩文强调,党员干部在服务基层群众的过程中必须“亮身份”,走好服务群众的“最后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