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华师附外:更中国的 才是更世界的

来源:羊城晚报     2018年06月28日        版次:A25    作者:

    华师附外美式高中学生到访美国德州市政厅

  文/谭铮

  前不久,《2018年第一季度在美留学生报告》出炉,报告指出,截至今年3月,美国共签发120多万张留学签证,其中,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共计377070人,约占亚洲学生总数的49%。可以说,即便是在美国签证政策收紧的情况下,中国学生的留美热度依然不减。 

  留学热的背后,是国际学校的蓬勃发展。在衔接海外高等学府的学术要求及适应能力上,国际学校对学生英语能力、自学能力、学术知识以及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培养,无疑更具优势。在汲取国际课程优势的基础上,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国际学校的新尝试,更多的也是家长们的诉求。

  海外游学行

  打开美式高中的另一种方式

  6月中旬,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华师附外”)就读11年级的邹昕洋刚结束为期三周的美国德州游学行回到国内。虽然不是第一次参加游学项目,但邹昕洋说,这次的感受与以往“完全不一样”。在美国高中里体验课堂学习内容,到当地的立法机构参观并听取民事法官和刑事法官的讲解,到美联储参观,参加当地的志愿者活动,完成社区服务等内容,让邹昕洋觉得自己过得丰富又充实。最重要的是,他觉得自己终于有机会体验一把美国中学生的生活。

  据华师附外美式高中招生办老师介绍,这是2016年设置美式高中以来,第一次安排学生到美国当地高中体验,目的是让学生充分感受美国中学的氛围。此次华师附外安排研学交流的是德克萨斯州国际领袖中学(International Leadership of Texas),与华师附外的美式高中同属中美“百万强”教育交流基地项目。

  早在2015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谈时,中方决定在未来3年资助两国共5万名留学生到美国学习,美方启动“百万强”计划,即到2020年,100万名美国学生学习中文。华师附外美式高中作为“百万强”广州教育交流实践基地应运而生。对于游学项目的设计则是为了“学生能亲身感受海外学校的学习方式,对对方的文化有所了解,为将来到海外接受高等教育做好准备”。

  在整个游学过程中,邹昕洋说,感受最深的是对美国人和美国法律的接触和认识。在他的印象里,从事法官这个职业的人应该都是比较严肃刻板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当地法院,为同学们讲解美国法律制度的两位法官非常亲切,且不厌其烦地回答同学们各种问题。邹昕洋说:“他们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解,让我这个完全不了解美国法律的人全身心地投入去听,且完全消化、理解,让我对此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在邹昕洋看来,如果将来要到一个新的文化环境里学习和生活,这样的亲身接触更为直观。

  在与美国学生的接触中,邹昕洋不仅了解西方的社会环境、文化历史,也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带去美国。邹昕洋和他的同学们提前为美国同学准备了茶具、茶叶以及中国脸谱,他希望把在华师附外美式高中里感受到的中国传统文化带给美国的同学。

  课程很特别

  在美式高中研习中国传统文化

  从创立伊始,华师附外的美式高中就秉承着“更中国,更世界”的教学理念,并不断地将理念融合到学校的设计、课程的设置中。在华师附外,学生既像美国高中学生那样走班上课;同时也要在“同文书院”、“华鲤堂”等地学习中国书法、国画;学生既能参加如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的学堂晚宴般的“高桌晚宴”,学习西方餐桌礼仪,在高中晚宴上,也能聆听到如方锦龙这样的国乐大师们的精彩演奏;既有沉浸式的英语教学,也有“中国梦”系列课程的探究作业。在进行国际课程本地化的探索上,华师附外美式高中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

  接受采访时,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希望华师附外的学生能够带着中国文化的“根”走出去,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公民。这也意味着全盘引进,不考虑学生特色,放弃中国文化必定是走不通的。“在过去的时代,我们强调‘师夷长技以制夷’,而如今,我们更加希望‘师夷长技以自强’。”这位负责人强调,培养孩子的全球化或国际视野,就是要让孩子们思考的不仅是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国家,而是如何创造更好的未来,更好的世界。“相信这不仅仅是学校的愿景,也是教育从业者、家长们的期待。在这一条路上,我们都是同路人”。